林琼华
摘 要:结合理论和实践,运用若干例子,论述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生活体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并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教学。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欣赏教学的任务是逐步地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
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感觉到一些学生对音乐欣赏不感兴趣,造成音乐欣赏教学较难进行。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生接触音乐少,知识面狭隘,乐理知识不深,缺少生活经验,对音乐作品所描述的某些客观现实不易理解,对某些情感不易体验,因而有些学生对音乐欣赏不感兴趣,甚至对美妙的音乐“无动于衷”。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钻研,设计出一些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有趣”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去,获得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
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看,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情感充溢,想象丰富,活泼好动。因而教师要根据儿童的这一年龄特点,结合实际,在欣赏过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因势利导,多方引导、启发学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去感受作品的音乐形象和理解音乐的情绪,体验音乐。
1.巧用引语,激发情感
巧用引语的核心是“巧”字。根据学生的年龄、生活体验、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句话,仔细推敲选择甜美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展开符合实际的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与作品产生共鸣,在参与欣赏过程中更好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如,在欣赏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花城版四年级上册)时,教师先运用较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语言引入,启发学生回忆小时候时情景,说说妈妈是怎样哄你入睡的。学生情绪激动,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边回答边做妈妈哄孩子睡觉的各种抱姿;有的甚至边做动作边唱“挨啊挨,挨米来饲鸡,饲鸡叫五更,饲狗来吠夜,饲阿弟仔落书斋……”。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以引导:“这是我们潮汕地区哄孩子入睡时所唱的歌谣,是潮汕地区的《摇篮曲》,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摇篮曲》,是这样唱的……”富有感情的歌声把学生带到那温馨的意境中去,自然地感受那浓浓的母爱……
2.运用多媒体,音画结合
把音乐所描绘的一些音乐形象及所描述的一些特定场面或表达的某些情感通过多媒体放映出来,能帮学生很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因为多媒体能突出视觉的直观性和听觉的感知性,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加强了音乐的形象性、直观性,使学生对音乐的美有深刻的理解。如,在欣赏《渔舟唱晚》(花城版五年级下册),该乐曲是一首古筝独奏曲,也是一首古曲,对于乐曲所表达的意境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在欣赏之前先放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夕阳西下,黄昏来临,美丽的湖面上一片宁静,远处渔舟点点。第二个画面是渔舟近了,渔民荡桨摇橹,划破了如镜的湖面,但见浪花四溅,似闻渔歌飞扬。第三个画面是夜色渐浓,渔舟泊岸,四周寂静无声。在分段聆听时,引导学生听辨哪一段音乐和哪一个画面的意境相符,学生很快就能答出。通过音画结合进行音乐欣赏,能使学生较易理解乐曲的意境,从而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
3.展示乐器,激趣引入
好奇、好动、好问,对什么新事物都有新鲜感是小学生的共性。利用这一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造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境界,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学习。方法是:在欣赏乐曲之前,根据实际条件把演奏该乐曲的一些乐器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听听其音色,或动手摸一摸,拉一拉,吹一吹,弹一弹,把他们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欣赏。如,在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花城版第九册)时,先把演奏该乐曲的乐器二胡展示出来,让学生认识二胡的形状,听听二胡的音色,并请几位学生上来拉一拉二胡,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充满新鲜感、兴奋感。接着,教师继续介绍,二胡可以自如地演奏音阶、音程的跳动,也可以演奏各种装饰音、滑音和泛音,有时还可以模仿鸟叫声等,并做适当的示范。这时学生完全被二胡深深地吸引,有的学生瞪眼张口,很惊奇的样子,有的发出“哇”的感叹声,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接受了音乐,自然而有效果。
二、在欣赏过程中进行创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音乐教育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它来培养、扶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学生就会在获得大量音乐知识的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在欣赏教学中,根据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模仿,再现很强的特点,引导他们通过对作品的倾听,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在参与欣赏过程中,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去进行创编活动,既培养了想象力和表现力,又培养了创造力。
1.绘画创作
美国著名音乐家马利翁说:“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听得见的声音。”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歌)乐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为(歌)乐曲创作画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如,在欣賞无伴奏合唱《牧歌》(花城版四年级上册)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聆听,感受蒙古民歌的音调特点,再从感性到理性,让学生从音色上去感受其音响效果,从力度、和声的变化去体会其美感。继而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为歌曲创作一幅画。学生积极参与,认真作画,用美丽的色彩把歌曲中所表达的草原牧区那美丽、壮阔的景色从画面中表现出来,效果很好。
2.创编动作
在欣赏(歌)乐曲时,经过教师的提示和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欣赏完乐曲后,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结合课本插图或课件出示的舞蹈动作,自己编创动作随音乐进行表演。如,在欣赏《那不勒斯舞曲》(三年级上册)时,用课件播放《天鹅湖》中的片段“那不勒斯舞”,让学生模仿影像中的舞蹈动作,再小组合作创编动作随音乐跳起来,学生兴趣很高,讨论热烈,精神很专注,表演时,几位参加校舞蹈队的学生跳得很好看,动作很优美,赢得了一片掌声。
3.选用打击乐器伴奏
根据音乐内容选择打击乐器伴奏,能烘托(歌)乐曲的气氛,有助于深化音乐形象。在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充分发挥想象,设计伴奏谱,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欣赏的(歌)乐曲伴奏,不仅使学生“动”了起来,更主要的是在参与欣赏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如,欣赏《土耳其进行曲》这首乐曲时(花城版六年级上册),经过教师的讲解和聆听音乐,学生对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意境有了初步了解后,便启发学生根据乐曲的速度、情绪、力度变化等参考节奏图形谱自编节奏型,选择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学生思维活跃,争先恐后,兴致极高,有的选用双响筒,有的选择铃鼓,有的选择响板,沙槌等随音乐进行演奏。这样,既感受了音乐的情绪,又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我们教师在欣赏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就一定能增强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使每个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上海音乐出版社.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澄华小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