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意外”。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缺乏充足的课堂应变机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不配合;师生思维品质的差异;课堂的开放性。教师应该正视课堂教学“意外”,规避在处理课堂教学“意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处理课堂教学“意外”的合理措施,從而对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形成理性的认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意外”;教师;学生
作者简介:武璐璐(1988-),女,河南焦作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1
课堂教学“意外”通常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不在教师的教学预设之内的状况,通常有:学生制造“意外问题”;教具出现“意外情况”;教师思路“意外”断篇等。
一 “意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学生的不配合
小学生调皮、爱表现、活泼好动,加之一些外界客观因素的干扰,使得课堂教学“意外”很容易产生。
通常情况下,小学里的每个班级都有活泼好动的孩子,这些孩子喜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搞怪,以此故意制造引人发笑的效果。这些“笑料”大多是由学生故意制造的,因此,对于刚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个挑战就检验着教师的课堂应变机智和教学实践智慧。
同时,学校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受到干扰。这些社会干扰,如:上课过程中教室突然飞进来一只蝴蝶,学校旁边的居民区放鞭炮等等,给爱搞怪的孩子以可乘之机,让教师出现思维中断等尴尬情况,致使课堂教学中断。
(二)教师缺乏课堂应变机智
教师的课堂应变机智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为保证应有的预期教学效果,教师所具备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和组织能力。具体表现为教师根据各种信息,准确判断课堂动向,及时调节教学气氛,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目标、环节等因素,使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课堂应变机智,可能会导致班级秩序混乱,学生思想“开小差”等,这就使课堂“意外”的产生有了可乘之机。此时,教师要从“意外”中发现并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娴熟的课堂掌控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反思、积累,提高职业素养。
(三)观念的分歧
教师作为成年人,在认知水平和阅历经验等方面与学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造成了师生观念的分歧。所以,在对课堂知识进行解读或者对某事件作出价值判断时,学生由于认知不够成熟,生活经验不足,做出错误的判断或出现教学预设以外的行为也不足为奇。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所以,不同学生的观念也是有分歧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及后天影响,个性、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也各有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于同样的课堂知识或者事件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和价值判断,这也可能导致预设之外的思想和行为的发生。
一旦出现这些所谓的“意外”,经验不足的教师可能会尽量地将学生拽到自己的预设中来,但殊不知这种努力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逆反,造成更多“意外”状况的发生。
由于上述诸原因所导致的课堂教学“意外”,教师往往是没有准备的,有时处理起来会出现一些偏差,比如:在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教师教学预设中所没有的问题,教师为了按计划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提出的“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置之不理,将学生硬“拽”回到原先设计的教学轨道中。甚至有些教师,不喜欢学生随意提问,对这些学生反问嘲讽。这些处理课堂教学“意外”的措施,虽然维持了所谓的课堂秩序,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却失去了课堂的生成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二 课堂教学“意外”的处理措施
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掌握的适当的处理课堂教学“意外”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教学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巧妙的处理。
(一)充分预设,捕捉利用课堂“意外”
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课前教师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预先设想出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相应的对策。但即使课前的预设做得再细致,也不可能把教学中所有出现的问题估计到并纳入预设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重视教材知识,注重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使预设更具包容性。通过现实的教学,将各种“意外”及时纳入教学之中,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意外”,更新教学设计。
(二)因势利导,灵活处理课堂“意外”
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很重要,但肯定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也就是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中中,必定会有生成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地抛出问题,让学生在和教师、同学的交流中,分享彼此的思想与知识,通过合作、探究,提升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能使师生共同收获知识,而且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对课堂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化,教师不再视课堂教学“意外”为洪水猛兽。因为“意外”给我们带来的不只是教学秩序的混乱,教师威信的丧失,师生信任危机等不良结果,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正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教师把“意外”看做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开始关注“意外”并积极反思,努力发掘其中有价值的部分,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意外”对教师来说绝不是挫折,而是教师的成长机会,是课堂气氛的缓和剂,也是拉近师生关系的有利时机。同时,课堂教学“意外”还检验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彰显了学生的个性。我们关注“意外”是希望更多的教师学会接纳“意外”,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主动得去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理性认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才能更好地处理并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意外”。
参考文献:
[1]杜萍,王兆坤.试论教学智慧及其生成条件[J].课程·教材·教法,2009(2):19-23.
[2]田茂友.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6).
[3]杜萍,田慧生.论教学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要素[J].教育研究,2007(6),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