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佩等
摘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三维目标的变化,对教师传统教学设计理念形成很大的冲击,文章尝试提出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从三类新授课的角度,初探中学化学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为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化学;体验;新授课;教学设计理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6-0004-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02
一、问题的提出
一项有关高中化学学习方式、学习心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有50%左右的学生对化学没有特别的兴趣, 52.8%的学生认为课堂讨论太少,50.9%的学生较少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有30%左右的学生几乎没有提问的习惯,61.3%的学生偶尔有过提问的愿望,20.7%的学生需要老师指导才能完成归纳,38.7%的学生希望老师提供详细的单元小结,74. 5%的学生虽能完成实验,但往往需要获得他人的帮助。[1]这表明高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普遍缺乏,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发挥,“教师中心”仍然统治着课堂。
针对以上问题,《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这一变化对教师传统的化学教学设计理念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过分注重化学科学知识的传授,只强调“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施,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还比较普遍[2],在确定“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时仅仅是罗列学生所要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涉及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情境、条件、方式等,由于“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相对较为隐性,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很好的外显效果,所以该目标要求常常成为大话、空话和套话。为了实现三维目标的平衡,我们尝试提出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设计只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它强调教学中的“过程”,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主动地探究,参与到学习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体悟化学的趣味。
二、 “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体验即亲身经历,就是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直接形象或间接形象,既使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耳听、鼻闻、眼观察、手触摸或多媒体等)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学生能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领悟知识的发展历程,从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例如,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体验,体现在通过其宏观、微观、符号的多重表征,理解概念在生产、生活和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达到概念的意义建构。 因此,“体验式教学”即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能通过亲身经历,主动将知识逐步内化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中学化学体验式教学设计应用
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强调的是过程,而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是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向,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予重大影响,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就不能完成;反之,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3]。以下将从化学实验课、元素及其化合物课和化学概念课三种新授课的角度初探中学化学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
1. 化学实验课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模式,重结果、轻方法、轻过程的实验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对实验本质的探究,弱化了学生思维的形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价值在于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中学会学习。根据实验课中主体的不同,可将实验课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以下是两种实验形式的体验式教学设计流程:
(1)教师演示实验
一项关于“演示实验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现状”的调查显示[4]:学生对演示实验注意观察还仅停留在觉得有趣、为学好课本知识和学会实验操作的水平上,而没有提高到培养观察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同时,对观察到的现象不进行主动分析的还占26%,这需要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得到结论的能力,避免为演示而演示的倾向,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图1为教师演示实验体验式教学设计模型。
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引导尤为重要,是“体验”的关键环节:药品或试剂在实验前是什么样的,实验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实验完成后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这样引导学生随着实验的过程逐步去进行观察,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激活,实验的分析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5]。教师在开始做演示实验之前如果缺乏必要引导,学生可能会抓不住观察的重点,也不善于观察稍微隐蔽的实验现象。很多被学生忽略的细节往往都是很重要的,必须注意指导学生从“固、液、气”三个角度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感官上的观察也是体验的过程,但它不同于一般的看,它是按照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初步解释、自己描述等步骤去逐步完成的,而且在观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序有层次有目的的去思考。
(2)学生动手实验
“讲实验”即老师在课堂上通过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及现象。从应试角度看,课后学生能掌握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应付考试绰绰有余。但学生没有经过实际动手去体验,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还有没有其他的实验设计方案”。只重视实验结果,只是“纸上谈兵”,这样的教学不可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学生动手实验显得尤为重要,图2是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式教学设计模型。
动手实验是一种有效的体验方式,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观察、思考等亲身体验方式主动获取知识,但是一项关于“分组实验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现状”的调查研究显示[4]:分组实验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还十分缺乏。因此,在学生动手实验时,应注意三个问题:(1)在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对实验研究对象有充分的了解,为实验出现异常现象能及时调整方案打下理论基础,这也属于体验的一个过程;(2)各实验小组肯定有多种不同设计方案,每小组由代表描述本组观点、其他学生相互补充后,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反馈点评,各方案都提出后,教师必须引导全班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总结,让学生在开放自主的课堂中共同提高;(3)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操作时间。如果操作时间不足,实验中出现问题时就很难充分地讨论、探索,体验就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4)实验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过程的反思,总结实验的收获与不足,同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深入分析,回归到对课本上理论的本真理解。endprint
2. 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学习化学概念及理论的载体, 还承载着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教育功能。面对教材内容体系变化大、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易学难记、课时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 [6], 我们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他们亲身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各元素及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图3将初探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体验式教学设计流程。
在此教学设计模型中,教师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有多种方式可以进行,如创设工业生产情境、引用生活背景材料、利用化学史情境等,通过多重刺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提出本节课的目标问题之后,进入体验环节,这时有多条途径展开体验式教学,如: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多媒体呈现生产生活中的化学事实等,需要强调的是,体验环节存在一个优化组合的问题,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体验方案以达到最有效的教学,例如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教师演示实验与多媒体呈现化学事实相结合或者三者结合起来有顺序有层次有目的的展开等。现以“无机非金属材料Si”[7]为例,该节课通过引用生活背景材料提出问题——思考干燥剂的成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硅酸的认识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亲历硅胶的形成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研究物质的性质,并根据性质学习其用途,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学生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的刺激,掌握知识的同时,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化学概念课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
化学概念课具有枯燥、抽象、难于理解等特点,如果课堂教学仅限于介绍概念、训练巩固概念,不仅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也会让学生备感课堂乏味,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是概念教学的关键所在[8]。化学概念的建立过程经历了一定的心理认识过程和行为操作过程,学生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能够形成一定的心理认识能力和行为操作能力,获得重要的化学学习与科研方法,并逐步内化为自身学习化学的心理倾向、行为准则和活动样式[9]。因此,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十分重要,在进行化学概念课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在经历了一定的心理认识和行为操作过程后来形成概念,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内化。图5是化学概念课体验式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引用先行组织者时有多种方式,如:生活背景材料、化学史料、直观实验等,来有效地激发学生感性认识,属于初步的感官体验;在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后,进入循环体验环节,对概念的理解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化学原理从多重表征(宏观、微观、符号等)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从体验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现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为例:
通过一系列有序有层次的学习过程,学生们从由环境引发的生活中传递氧原子反应的认识,逐渐深化到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直至电子转移的实验证明以及规范表达等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相关知识的学习,既体验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过程,也感受到对问题由具体到一般、由概念到实证、由抽象到表达的认知历程和思维脉络[10]。学生学习化学概念时,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深刻理解,而且让学生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化学认识的工具。学生在体验概念形成的同时,能够形成一定的心理认识能力和行为操作能力,逐步内化为自身学习化学的活动模式。
四、“体验式教学”的反思
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传统教学偏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而且在实践中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设计思路,使教师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在新授课的过程中,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需要注意:(1)它要求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师具有很强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2)在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和激活认知结构的时候要寻找适当的引入方式,既引起学生兴趣,并能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实现课堂落实尤为重要。如果体验过多、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如果体验过少,课堂将流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所以,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应该把握好“度”。(3)在实施新授课过程中,因学情、器具设备、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仍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分析调整。同时,对于其他授课类型如巩固知识的课、检查知识技能的课等是否适用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5
[2] 郑长龙.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 32 (3): 70- 78
[3] 杨军. 新课程下化学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思考与策略[J].化学教学,2007(2):26
[4] 邵守灿.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化学教育,2001,(12):28-30
[5] 娄青燕.高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15
[6] 王磊,邵建军,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42-46
[7] 孟祥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2010,(Z2):11
[8] 相佃国.到底该怎样进行化学概念课教学—以“化学键”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1,(11):13-14
[9] 邓阳.王后雄. 从孤立到整合:化学教学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J].化学教育,2013,(8):16-22
[10] 江敏.在体验中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6):16-19endprint
2. 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学习化学概念及理论的载体, 还承载着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教育功能。面对教材内容体系变化大、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易学难记、课时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 [6], 我们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他们亲身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各元素及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图3将初探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体验式教学设计流程。
在此教学设计模型中,教师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有多种方式可以进行,如创设工业生产情境、引用生活背景材料、利用化学史情境等,通过多重刺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提出本节课的目标问题之后,进入体验环节,这时有多条途径展开体验式教学,如: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多媒体呈现生产生活中的化学事实等,需要强调的是,体验环节存在一个优化组合的问题,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体验方案以达到最有效的教学,例如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教师演示实验与多媒体呈现化学事实相结合或者三者结合起来有顺序有层次有目的的展开等。现以“无机非金属材料Si”[7]为例,该节课通过引用生活背景材料提出问题——思考干燥剂的成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硅酸的认识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亲历硅胶的形成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研究物质的性质,并根据性质学习其用途,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学生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的刺激,掌握知识的同时,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化学概念课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
化学概念课具有枯燥、抽象、难于理解等特点,如果课堂教学仅限于介绍概念、训练巩固概念,不仅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也会让学生备感课堂乏味,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是概念教学的关键所在[8]。化学概念的建立过程经历了一定的心理认识过程和行为操作过程,学生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能够形成一定的心理认识能力和行为操作能力,获得重要的化学学习与科研方法,并逐步内化为自身学习化学的心理倾向、行为准则和活动样式[9]。因此,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十分重要,在进行化学概念课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在经历了一定的心理认识和行为操作过程后来形成概念,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内化。图5是化学概念课体验式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引用先行组织者时有多种方式,如:生活背景材料、化学史料、直观实验等,来有效地激发学生感性认识,属于初步的感官体验;在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后,进入循环体验环节,对概念的理解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化学原理从多重表征(宏观、微观、符号等)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从体验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现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为例:
通过一系列有序有层次的学习过程,学生们从由环境引发的生活中传递氧原子反应的认识,逐渐深化到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直至电子转移的实验证明以及规范表达等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相关知识的学习,既体验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过程,也感受到对问题由具体到一般、由概念到实证、由抽象到表达的认知历程和思维脉络[10]。学生学习化学概念时,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深刻理解,而且让学生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化学认识的工具。学生在体验概念形成的同时,能够形成一定的心理认识能力和行为操作能力,逐步内化为自身学习化学的活动模式。
四、“体验式教学”的反思
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传统教学偏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而且在实践中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设计思路,使教师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在新授课的过程中,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需要注意:(1)它要求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师具有很强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2)在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和激活认知结构的时候要寻找适当的引入方式,既引起学生兴趣,并能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实现课堂落实尤为重要。如果体验过多、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如果体验过少,课堂将流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所以,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应该把握好“度”。(3)在实施新授课过程中,因学情、器具设备、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仍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分析调整。同时,对于其他授课类型如巩固知识的课、检查知识技能的课等是否适用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5
[2] 郑长龙.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 32 (3): 70- 78
[3] 杨军. 新课程下化学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思考与策略[J].化学教学,2007(2):26
[4] 邵守灿.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化学教育,2001,(12):28-30
[5] 娄青燕.高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15
[6] 王磊,邵建军,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42-46
[7] 孟祥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2010,(Z2):11
[8] 相佃国.到底该怎样进行化学概念课教学—以“化学键”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1,(11):13-14
[9] 邓阳.王后雄. 从孤立到整合:化学教学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J].化学教育,2013,(8):16-22
[10] 江敏.在体验中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6):16-19endprint
2. 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学习化学概念及理论的载体, 还承载着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教育功能。面对教材内容体系变化大、元素化合物知识涉及面广、知识点分散、易学难记、课时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 [6], 我们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让他们亲身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各元素及化合物之间的联系。图3将初探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体验式教学设计流程。
在此教学设计模型中,教师创设情境这一环节有多种方式可以进行,如创设工业生产情境、引用生活背景材料、利用化学史情境等,通过多重刺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提出本节课的目标问题之后,进入体验环节,这时有多条途径展开体验式教学,如: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多媒体呈现生产生活中的化学事实等,需要强调的是,体验环节存在一个优化组合的问题,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体验方案以达到最有效的教学,例如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教师演示实验与多媒体呈现化学事实相结合或者三者结合起来有顺序有层次有目的的展开等。现以“无机非金属材料Si”[7]为例,该节课通过引用生活背景材料提出问题——思考干燥剂的成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硅酸的认识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亲历硅胶的形成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开始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研究物质的性质,并根据性质学习其用途,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用实践来验证理论知识。学生通过触觉、视觉等感官的刺激,掌握知识的同时,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化学概念课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
化学概念课具有枯燥、抽象、难于理解等特点,如果课堂教学仅限于介绍概念、训练巩固概念,不仅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也会让学生备感课堂乏味,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是概念教学的关键所在[8]。化学概念的建立过程经历了一定的心理认识过程和行为操作过程,学生在获得概念的同时,能够形成一定的心理认识能力和行为操作能力,获得重要的化学学习与科研方法,并逐步内化为自身学习化学的心理倾向、行为准则和活动样式[9]。因此,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十分重要,在进行化学概念课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在经历了一定的心理认识和行为操作过程后来形成概念,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内化。图5是化学概念课体验式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引用先行组织者时有多种方式,如:生活背景材料、化学史料、直观实验等,来有效地激发学生感性认识,属于初步的感官体验;在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后,进入循环体验环节,对概念的理解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化学原理从多重表征(宏观、微观、符号等)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从体验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现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为例:
通过一系列有序有层次的学习过程,学生们从由环境引发的生活中传递氧原子反应的认识,逐渐深化到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直至电子转移的实验证明以及规范表达等与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相关知识的学习,既体验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过程,也感受到对问题由具体到一般、由概念到实证、由抽象到表达的认知历程和思维脉络[10]。学生学习化学概念时,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深刻理解,而且让学生还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化学认识的工具。学生在体验概念形成的同时,能够形成一定的心理认识能力和行为操作能力,逐步内化为自身学习化学的活动模式。
四、“体验式教学”的反思
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的提出不仅在理论上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传统教学偏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落实,而且在实践中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设计思路,使教师能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在新授课的过程中,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需要注意:(1)它要求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师具有很强驾驭教材和课堂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2)在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和激活认知结构的时候要寻找适当的引入方式,既引起学生兴趣,并能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实现课堂落实尤为重要。如果体验过多、刻意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花样的不断翻新,结果课上学生热热闹闹,课下难见实效;如果体验过少,课堂将流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所以,进行体验式教学时应该把握好“度”。(3)在实施新授课过程中,因学情、器具设备、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体验式教学设计理念仍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分析调整。同时,对于其他授课类型如巩固知识的课、检查知识技能的课等是否适用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5
[2] 郑长龙.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及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 32 (3): 70- 78
[3] 杨军. 新课程下化学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思考与策略[J].化学教学,2007(2):26
[4] 邵守灿.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化学教育,2001,(12):28-30
[5] 娄青燕.高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15
[6] 王磊,邵建军,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42-46
[7] 孟祥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2010,(Z2):11
[8] 相佃国.到底该怎样进行化学概念课教学—以“化学键”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1,(11):13-14
[9] 邓阳.王后雄. 从孤立到整合:化学教学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J].化学教育,2013,(8):16-22
[10] 江敏.在体验中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6):1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