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桥
摘要:“自学导引、交流提升、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为例,简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和意义。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石油与煤;苯;教学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6-003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13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践自主学习,是依据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突出自主学习的理念,通过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科学设计,实现引导学生的分析、思考、交流、探讨等实现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改变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知识的获得来自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感知的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规律,更进一层次的要求便是利用所获得的规律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在这种方式的训练中逐渐形成一种理科的思维与分析问题的模式,这种学习的过程中虽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学习的主体仍是学生。学生的主动与自主学习是关键,如果一味地由教师去说,再精彩的现象也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当然如果没有教师足够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也就没有了方向与目标,“自学导引、交流提升、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模式便是基于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地位,由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的一种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
二、概念的界定
1. 自学导引: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通俗地说就是把准备学的知识与相关的基础知识建立好联系,让学生能在原有的相近知识基础上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样学生有原有的知识做铺垫,对将要学的知识便会减少陌生感,便会有了渴望获得新知识的动力,前课的“自学导引”部分便是基于这种思考,主要是对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回顾,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知识框架,内容的设置注意关联性、目的性,即设置的内容与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直接相关,并对本节学习内容有铺垫作用,以问题或习题的方式给出,便于学生的学习与总结。
2. 交流提升: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构建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深化,使所学的知识更具体系,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完善,操作的方式是: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设定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在进行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完善知识体系。
3. 评价反馈:形成并完善知识体系后,通过课后的练习进行巩固与应用,主要是选择与编写一定数量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课后独立自学完成,从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学生通过课前的“自学导引”形成本节课的学习基础,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提升”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再经过课后的“评价反馈”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升。
四、教学实践反思与总结
1.自主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自学导引、交流提升、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尝试,充分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前有了预习的习惯,课堂上积极踊跃参加讨论,课后做题也有了成就感,学习的自觉性与效率得到了提升,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提升。
2.自主学习模式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学模式中对前课预备知识的分析与设计,对课堂交流讨论的掌控,对课后反馈习题的选择与编制,无不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变成了导演,学生成了演员,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体现教师的主导水平。
3.充分的准备工作才会有优良的教学效果
实践好自主学习模式的关键是如何找到学生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课前的“自学导引”部分对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要有效,这便需要教师对高中知识融会贯通,对学情分析到位,课堂的“交流提升”部分对生学生知识的完善,取决教师对讨论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容易了达不到提升作用,难了学生又够不着,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都要求教师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再依据学情的变化不断调整,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晓丽,丁艳. “来自石油和煤的化工原料——苯”教学设计和反思[J]. 化学教与学,2012,(6)endprint
摘要:“自学导引、交流提升、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为例,简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和意义。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石油与煤;苯;教学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6-003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13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践自主学习,是依据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突出自主学习的理念,通过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科学设计,实现引导学生的分析、思考、交流、探讨等实现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改变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知识的获得来自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感知的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规律,更进一层次的要求便是利用所获得的规律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在这种方式的训练中逐渐形成一种理科的思维与分析问题的模式,这种学习的过程中虽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学习的主体仍是学生。学生的主动与自主学习是关键,如果一味地由教师去说,再精彩的现象也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当然如果没有教师足够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也就没有了方向与目标,“自学导引、交流提升、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模式便是基于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地位,由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的一种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
二、概念的界定
1. 自学导引: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通俗地说就是把准备学的知识与相关的基础知识建立好联系,让学生能在原有的相近知识基础上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样学生有原有的知识做铺垫,对将要学的知识便会减少陌生感,便会有了渴望获得新知识的动力,前课的“自学导引”部分便是基于这种思考,主要是对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回顾,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知识框架,内容的设置注意关联性、目的性,即设置的内容与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直接相关,并对本节学习内容有铺垫作用,以问题或习题的方式给出,便于学生的学习与总结。
2. 交流提升: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构建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深化,使所学的知识更具体系,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完善,操作的方式是: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设定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在进行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完善知识体系。
3. 评价反馈:形成并完善知识体系后,通过课后的练习进行巩固与应用,主要是选择与编写一定数量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课后独立自学完成,从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学生通过课前的“自学导引”形成本节课的学习基础,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提升”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再经过课后的“评价反馈”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升。
四、教学实践反思与总结
1.自主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自学导引、交流提升、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尝试,充分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前有了预习的习惯,课堂上积极踊跃参加讨论,课后做题也有了成就感,学习的自觉性与效率得到了提升,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提升。
2.自主学习模式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学模式中对前课预备知识的分析与设计,对课堂交流讨论的掌控,对课后反馈习题的选择与编制,无不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变成了导演,学生成了演员,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体现教师的主导水平。
3.充分的准备工作才会有优良的教学效果
实践好自主学习模式的关键是如何找到学生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课前的“自学导引”部分对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要有效,这便需要教师对高中知识融会贯通,对学情分析到位,课堂的“交流提升”部分对生学生知识的完善,取决教师对讨论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容易了达不到提升作用,难了学生又够不着,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都要求教师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再依据学情的变化不断调整,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晓丽,丁艳. “来自石油和煤的化工原料——苯”教学设计和反思[J]. 化学教与学,2012,(6)endprint
摘要:“自学导引、交流提升、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为例,简介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和意义。
关键词:自主学习;模式;石油与煤;苯;教学实践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6-003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6.013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践自主学习,是依据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突出自主学习的理念,通过对课堂学习过程的科学设计,实现引导学生的分析、思考、交流、探讨等实现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改变教学过程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知识的获得来自于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对感知的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规律,更进一层次的要求便是利用所获得的规律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在这种方式的训练中逐渐形成一种理科的思维与分析问题的模式,这种学习的过程中虽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学习的主体仍是学生。学生的主动与自主学习是关键,如果一味地由教师去说,再精彩的现象也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当然如果没有教师足够的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也就没有了方向与目标,“自学导引、交流提升、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模式便是基于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地位,由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的过程,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的一种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
二、概念的界定
1. 自学导引: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通俗地说就是把准备学的知识与相关的基础知识建立好联系,让学生能在原有的相近知识基础上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样学生有原有的知识做铺垫,对将要学的知识便会减少陌生感,便会有了渴望获得新知识的动力,前课的“自学导引”部分便是基于这种思考,主要是对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进行回顾,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知识框架,内容的设置注意关联性、目的性,即设置的内容与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直接相关,并对本节学习内容有铺垫作用,以问题或习题的方式给出,便于学生的学习与总结。
2. 交流提升: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构建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的内涵与外延通过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深化,使所学的知识更具体系,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完善,操作的方式是: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设定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在进行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完善知识体系。
3. 评价反馈:形成并完善知识体系后,通过课后的练习进行巩固与应用,主要是选择与编写一定数量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课后独立自学完成,从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
学生通过课前的“自学导引”形成本节课的学习基础,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提升”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再经过课后的“评价反馈”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升。
四、教学实践反思与总结
1.自主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自学导引、交流提升、评价反馈”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尝试,充分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前有了预习的习惯,课堂上积极踊跃参加讨论,课后做题也有了成就感,学习的自觉性与效率得到了提升,学习成绩也有明显的提升。
2.自主学习模式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自学模式中对前课预备知识的分析与设计,对课堂交流讨论的掌控,对课后反馈习题的选择与编制,无不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变成了导演,学生成了演员,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体现教师的主导水平。
3.充分的准备工作才会有优良的教学效果
实践好自主学习模式的关键是如何找到学生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课前的“自学导引”部分对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要有效,这便需要教师对高中知识融会贯通,对学情分析到位,课堂的“交流提升”部分对生学生知识的完善,取决教师对讨论问题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容易了达不到提升作用,难了学生又够不着,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都要求教师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方案,再依据学情的变化不断调整,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晓丽,丁艳. “来自石油和煤的化工原料——苯”教学设计和反思[J]. 化学教与学,20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