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萍
摘 要: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交流为幼儿积极观察、乐于表达、促进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该明确交流内容,在操作活动时尊重幼儿,选择适宜的方法,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交流、探索的习惯和能力。要提高幼儿科学探究中的创新精神,使幼儿的科学操作变得生动而有意义,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从作用到时机,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以积累经验,改进策略。
关键词: 科学区 科技操作 创新精神 乐于交流 个性发展
新《纲要》的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明确提出:“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确实,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交流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正如“探究——研讨”教学法所提出:同伴间的交流,不仅有利于他们分享经验、交流各自的结论,还“有助于幼儿重新思考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澄清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同伴间相互修正、补充和强化各自的观点,丰富所发现的事物间的关系;有助于发现新问题,从而激发进一步的探究”。
在《学习型区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题的研究中,我将传统的评价转变为“交流”,正确引导、组织幼儿交流,挖掘“交流”的多重意义,以充分实现“交流”的价值,具体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乐于交流、体验交流——获得经验
不愿说或不敢说是大多数幼儿的普遍心理。其实,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每个幼儿在探索之后,都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倾向。在以往的评价中,我们可能更关注幼儿的表达,认为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发现才是“最能干的”、“最聪明的”、“最爱动脑筋的”,进而“选拔”出“优秀的”,评定出“不优秀的”,而现在的评价更关注幼儿是否有发展。
在“齿轮游戏”的探索活动前,我们引导幼儿作一次详细的有关“齿轮”的调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进行记录,然后集体交流。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幼儿的交流热情很高,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幼儿一口气介绍了五六种,很过瘾。有的幼儿边说边比划,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但是,在这热烈的气氛中,稍稍留意,你会发现,仍有个别幼儿揣着调查表,一面兴奋地看着别人交流,一面欲言又止,坐立不安,寅寅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个。我悄悄一看,她的记录表上很形象地记录着联动的齿轮,这还真和我们的探索游戏有些关联。于是,我用神秘的口气说:“有一位小朋友,找到了一种非常特别的齿轮,这种齿轮有着神奇的力量,你们想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齿轮吗?”大家抓耳挠腮。我用鼓励的目光示意寅寅上台介绍,她迟迟疑疑地走了上来。当她把调查表上的内容和大家一交流,小朋友都叫起来:“哇!是联动的齿轮!和我们分开的一个一个的齿轮不一樣的。”寅寅脸上立刻绽开了笑容并鼓起勇气向大家介绍了这两种齿轮:一个大,一个小,因为相互对准,所以能联动。小朋友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便顺水推舟,请孩子们玩“齿轮游戏”,让他们在实验中探索、验证。同样,生活区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各种新颖、别致的厨房小工具,但这些工具可能幼儿并未亲自动手操作过,也可能只在家中使用过,单独在大家面前使用还没有经验,可谁都愿意在大家面前一试身手。于是,我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这一次的交流采用动手演示的形式,为一些怕开口的幼儿提供很好的交流机会。当幼儿在台上演示时,我鼓励台下的小朋友向演示者发问,请教其小工具的不同用途和使用方法。一问一答之中,演示者渐渐卸下心理包袱,投入地和台下交流起来。
这样一次又一次成功的交流活动,不仅为幼儿积累了科学知识和经验,更让幼儿感受到交流带来的乐趣。“一吐为快”之后,幼儿获得成功和满足感,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幼儿新一轮的交流活动注入活力。新的评价观念指引我们这么做,即我们的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孩子的表现,更是为了促进他们发展,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促进个体尽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二、多元化交流方式促进个性发展
在“水”的主题活动中,科学探索区里布置了多个有关“水”的活动区域,投放了不同的操作材料,有玩水中玩具、沉浮游戏、溶解游戏等。嵘嵘、豪豪、超超等男孩子就对水中玩具非常着迷,一有机会就凑在一起边摆弄边讨论。玩具在水中不转动了他们就在一起商量:“是发条拧反了吗?”“不!可能是水太浅了!”“要不,是坏了吧!”而当玩得兴起时,又听到他们夸夸其谈的交流:“我将来设计一种水池,有楼梯,玩具能在楼梯上走来走去的!”“这有什么稀奇,我还要造一种会自己发动的水中玩具,这样发条坏了也还可以玩!”幼儿这一几个人在一起玩的局面,使他们常常很自然地产生争论和交流。当教师以倾听者的身份分享幼儿成功的快乐时,不仅能了解幼儿活动的过程,而且能增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让幼儿更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这种倾听性、允许多种交流对象的方式摒弃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标准,更关注个性的多样性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交流方式。
幼儿在“电珠是怎么亮起来”的探索活动中,“电珠亮”的过程有快有慢,我就和已经停止探索的幼儿先交流、讨论,同时也时时留意其他的孩子。我看见章章小朋友一直在摆弄一个小电池(七号电池),眼睛使劲眯成一条缝,凑在电池上试图看个究竟。看着他专注的神情,我特意延长时间,直到他“玩”够。我问:“你刚才花了那么长时间,又发现了什么秘密,能告诉大家吗?”原来,他想知道今天用的电池(七号电池)和我们常用的电池(五号电池),能不能让小电珠产生什么不同的现象。真正的交流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充分探究的基础之上的。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幼儿的交流并不局限于语言,绘画、手势都可以作为幼儿交流的媒介。我们可从多方面进入,进一步实现个体多样性发展必然需要交流的多样性。
三、争论是交流的一种高级模式,促进新知识的构建
每次活动之后的交流,既是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思路的过程,更是幼儿间相互启迪、分享经验和体验成功的过程。“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之后,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形成的”。如在探索“月亮的变化”的活动中,幼儿之间发生几次激烈的争论。因为幼儿都通过自己的观察,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但由于各自观察的时间、地点和感觉不同,就发现结果很不一样,于是都据理力争,交流中争论是一种积极的因素。孩子们的观点在相互作用和碰撞中,构建起新的知识经验,孩子们也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许多新信息。别人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促使幼儿不断思考,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积累有益的经验。在“衣架称”的制作活动中,幼儿以各种途径制作了各种“称杯”(称盘),在交流的时候,我引导他们布置了一个“衣架称”的展览会。在交流中,霄霄展示的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两个“称杯”的衣架称,茗茗展示的是在活动结束时还未完成的一个半“称杯”,还有的幼儿是展示的是和同伴一起完成的一个衣架称。他们就自己的作品进行了精彩的交流,谈出了自己的制作过程、制作感受、制作收获……不仅丰富了幼儿有关“衣架称”的各种做法,而且让幼儿了解到获得成功原来有这么多的方法和途径,更体会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总之,在科学区活动中,交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无论是其形式,还是其内容,以及交流活动所产生的意义,都值得我们好好把握,以充分实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