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摘 要: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成为主要趋势,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是老师的一大难题。巧妙地利用学科渗透,在生物课堂上引入古诗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乐意学,学有所得。本文从课堂教学各环节详细分析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古诗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才会乐意学习,否则,我们所有的想法都会化为灰烬。究竟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很多前辈早就发现很多办法,如讲故事导入、插播视频和图片、实例探究等。
这些方法一定有效吗?比如插播视频法,学生接触到的媒体资源非常多,对于课堂上插播的一小段视频,有的学生可能会“嗤之以鼻”。我认为,教无定法,只有因生制宜才能不断完善。我在很多教学论文中看到学科渗透的方法,最后认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古诗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科渗透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将这一方法按教学环节详细说明。
1.导入
很多前辈已经发现“讲故事法”[1]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很难选到篇幅短小的适合生物学科的故事。我在“讲故事”这个办法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将其改为“诗歌欣赏”。例如我在讲《动物的行为》时,选用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配乐朗诵,让学生特别关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提问:“诗句中描绘的黄鹂和白鹭分别在进行什么活动?”学生很容易答出:“黄鹂在求偶,白鹭在迁徙。”从而很自然地導入:“自然界中的动物多姿多彩,除了求偶、迁徙,还有许多的行为。”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地被带入新课,有了主动探求的欲望。
2.新授
在整个新授过程中,能否运用古诗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下面我以一节常态课的部分授课环节加以说明。
2.1衔接
以《动物的发育》为例,这节课主要有三部分内容:鸟类的发育、两栖类的发育和昆虫的发育。在介绍完第一部分鸟类的发育之后,我出其不意地抛出一首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先问学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有学生就说:“失落。”接着问:“为何失落?”学生回答:“因为下雨友人未赴约。”我迎合学生:“诗人此时更加烦躁,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思考后发现:“青蛙在鸣叫。”从而将学生的思绪引入与课题相关的问题中:“青蛙鸣叫是为何?”就这样,一步步将学生引入两栖类发育的教学中,顺着学生的思维,课堂进行得很顺畅。
2.2强调
对于一些重难点,反复是常用的强调方法[2],但是久而久之,学生似乎产生了抵抗力,换个方式,他们或许就能很快接受了,果不其然。
如《昆虫(蝗虫)》,为了让学生了解蝗虫的习性及危害,我用了郭敦的《飞蝗》:“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就这一句诗,学生一读,很快了解:蝗虫有群飞的习性,所到之处,庄稼尽毁。不需要反复,学生印象深刻。
2.3情感升华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所以在日常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教育[3]举足轻重。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情感教育的基础。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发掘古诗词中蕴含的生物学情感教育。
2.3.1环保教育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反映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能启发学生过度放牧、喷洒农药等会毁坏草原,进而启示学生:纵然各生态系统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不是坚不可摧的,要注意保护。
2.3.2感恩教育
《动物的行为》中有关动物的繁殖行为,可以延伸出感恩教育,亲鸟的哺育之恩,乌鸦反哺,都可以启示学生“敬老爱老”。
2.3.3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受历史条件、科学知识等限制,古人的认识也是有限的,他们的很多结论不符合科学,老师也可以选作反面教材,让学生纠错,提高学习兴趣。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教完《动物的发育》这一节之后,可以让学生判断这句诗不恰当之处,蚕是一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一生经历四个时期,到蛹结束,吐丝就结束了,但这时它并没有死亡,而是破茧羽化成蝶,开始了另一段生命征程,所以诗人的描述是有误的。
品读诗句纠错能让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但要注意提醒学生关注诗句的精华,不可吹毛求疵。
3.结束环节
若只重导入而忽视结尾会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给人留下虎头蛇尾的印象[4]。怎样才能有效结尾,在课堂的最后一分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我认为大致有以下方法[5]:(1)归纳总结;(2)留设悬念;(3)列表比较;(4)小测验;(5)小练习等。我通常对小练习稍作改动,不选用考题作为练习,而是把古诗词中涉及的生物知识[6]进行筛选备用,对课堂所学内容通过趣味方式予以总结,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3.1生物与环境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微生物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苏麟《献范仲淹诗》
(植物生长需要阳光)
C.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动物的保护色,对环境的适应)
D.橘生于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
(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E.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其一)》
(动物的活动受温度的影响)
3.2生物与生物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食物链)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种间竞争)
C.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
(捕食关系)
3.3生命活动与延续
A.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还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龙生九子,子子不同)——俗语
(生物的遗传)
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谚语
(条件反射)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繁殖行为)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在生物课堂上适当运用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学科之间相关联的奇妙,对教学效果大有裨益。但是要注意:选用古诗词要得当,否则会弄巧成拙,让学生过于关注古诗词,忽略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主次颠倒。
参考文献:
[1]宋长斌.导之有情,学之有趣——谈生物课堂开场白的几种方式[J].中学生物教学,2011,07.
[2]吴丽业.文史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生物教学,2011,10.
[3]唐文迎.搭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桥梁——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J].中学生物教学,2011,04.
[4]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潘世祥.妙谈生物学结尾的艺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b5312d0100u4pf.html
[6]高中生物学新课改柳州市资源平台.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现象.http://xxblog.doule.net/px0706/archives/8426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