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红玉
摘 要: 化学是一门与环境有关系的基础学科,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在化学教学中,应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联系环境保护的知识,认识绿色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环保意识 渗透方式
中学化学教材紧扣当今时代发展主题,无不渗透环保意识,这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明白自然生态的恶化会带给人类严重的后果。教师可从环保的重要性,结合现行化学教材,让学生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形成及危害原理,以便更好地了解环境恶化的本质,进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到改善环境的方法,在授课中逐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教学中有意识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建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为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制定环境保护的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中在化学学习中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
1.让学生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威胁人类的生存。这样能认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并学会运用化学原理消除污染。
2.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和社区资源,利用实验课与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3.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爱护环境、关爱他人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结合现行教材,在化学课堂与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
在现行的化学教材中,涉及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如氯气的制备、工业制硫酸硝酸、合成氨工业、炼铁炼钢、电解与电镀等化工生产过程,而且在中学化学课本中,有很多化学实验,大多属于有毒、易燃、易爆物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多。可见在教学化学时,应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可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许多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备都是通过实验验证的。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则,注意减少污染,将环保教育融入其中。对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后废物进行处理,使学生自身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自觉把废液、废渣倒入废液缸中,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三、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环保意识
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尽可能地做到以下几点。
1.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除了电灯外,在使用其他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
2.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还应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3.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4.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工厂燃烧垃圾、生产商品等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城市里,这样是不对的,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处理,再排放出来。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我们要大量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
5.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等,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尽量做到“变废为宝”。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四、开展环保调研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周边资源,有效地开展与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争当环保卫士。
1.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积极开展与环境有关的社区调查活动,引导他们发现环境问题、展开探究,获取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密切联系现实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如:组织学生参观本地企业如造纸厂、水银廠的生产和废水处理情况;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提出治理的初步意见;组织学生调查常见食品添加剂种类,讨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环境污染的能力。
2.积极开展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增强环保意识;初步学会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形成绿色消费的新观念。如:在有机合成材料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开展“限塑令”实施后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县县城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进行社会调查。通过活动,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杜绝塑料袋从根源上制止白色垃圾蔓延在我国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的密切联系。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新教材中渗透大量的环保知识,可见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