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飞
摘 要: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教会学生正确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最终学会、学好、用好地理,真正为生活服务。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思维能力 提升方法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可以说思维贯穿我们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地理学科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高中地理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离开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显然是不行的。一般来说,地理学科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是什么、在哪里、为什么。初中地理教学主要解决“是什么、在哪里”的问题,而高中地理教学则要求学生明白“为什么”,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笔者一直战斗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第一线,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提升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几点体会。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较重的,加之升学压力,学习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件苦差事,因此,如何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教学中,把教材中传递给学生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对住在山区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涉及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社会资源时,就可以让他们联系当地情况分析本地气候类型、气候特点、降雨特点等,这样他们就会明白哪些是有利的条件,哪些是不利的条件,进而思考这些资源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如果学生是沿海一带的学生,那学习大气热力环流时就会轻松许多,可以让学生观察当地每天风向的变化,海风在白天吹,陆风在夜晚吹,以理解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开动自己的大脑,思考也会深入得多。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的作用是激发、激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根据学科的特点形成合理思维。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提升地理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找准学生地理思维的弱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地理知识具有综合性特点,这是由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点决定的。要求学生学好地理,就必须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思维,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而地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知识面窄不能全面看问题,却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发现在地理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一部分学生了解和知道解决某一问题的知识,换言之就是知识基础不存在问题,可是思维的发散度和深度不够,最后解决问题时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说第一种问题更多地体现在思维的深度上,第二种就是学生知识面不够广的问题了。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见的世面也相应的不够。人的认识规律往往是见多方能识广,古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此可见生活阅历对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不断地对知识进行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思维才能不断发展。因此,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一方面是学生的知识面不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明白为什么等深度问题,这就造成学生在学习地理时出现很大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从而在地理学习中容易分不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没有办法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例如,讲到青藏高原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等现象时,学生难以理解。再如,讲到喀斯特地貌时,对其特征我们概括为石峰林立或孤峰突起,地下溶洞遍布;洞内有地下湖或地下暗河,洞穴景观千姿百态;地表山地高度不大,造型丰富,一部分从未去过喀斯特山区的学生则无法可想,当分析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时,学生的思维明显受限,原因就在于学生知识面不广,不能联系实际思考问题。
三、构建完善的知识框架,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教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思维。在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过程中,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而,师者不可不慎之也。这就要求教育者一定重視该科教学工作。教学时,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意识。由于初中和高中地理的要求不同,学生在初中阶段要求掌握“是什么”、“在哪里”的标准下,养成了重视识记、轻视思考的学习地理的方式,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使得他们的地理思维不够全面,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上学生思维的脱节,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可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入手,形成正确的学习地理的方法。以学生的认知角度和能力为出发点,逐渐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如,太阳的辐射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纬度、地势、天气,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如不把这三个因素考虑全面,那么答题显然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四、正确认识学科特点,因材施教
高中各科教学各有其特点,地理学科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科和理科思维交织。地理学科既具备理科的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生动的形象性,比较灵活。所以,高中地理教学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施教。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其中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这部分内容偏向于理科,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材特点采用偏向于理科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重点要教会学生对原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能够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如,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在问学生为什么时,背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对这一现象的解答要分析才能得出答案:厄尔尼诺现象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季风区,它使得太平洋东部的冷水变成暖水、太平洋偏东信风强度减弱,使得太平洋西部的暖水向东流动,使得西部表层海水厚度和暖水层厚度都有很明显的降低,进而使流经在暖水层上的西南和东南季风强度减弱,导致南亚季风区出现明显的干旱,由于东亚季风区东南季风变弱,北方地区无法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而出现夏旱,而长江流域则会出现洪涝。这样一个过程使得大气环流发生改变,所以全球气候都发生变化。
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则是偏向于文科的内容,教学中要根据其特点,采用偏于文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理解后的主要任务就是记忆。这些内容可要求学生多看书、多了解知识点。当然,同时要让学生学会看书,把握教材的编排思想和脉络,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语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从而通过教学,教会学生正确地思维和解决问题,最终学会、学好、用好地理,真正为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雪玲.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