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云
摘 要: 本文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数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计算教学中;加强口算训练,打好计算的基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三个方面,就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了阐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计算能力 培养方法
计算在生活生产劳动中运用最广泛,计算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
一、创设生动具体的数学情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计算教学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興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强化课堂学习效果。
二、加强口算训练,打好计算的基础
1.基础性训练。
由于小学生年龄不同,因而对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是位数和两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个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和记忆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个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2.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分析归纳得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如“1/12+1/3”,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1/12+1/3=1/12+4/12=5/12;(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最感头痛,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13=91,分子是26(2×13)+21(7×3)=47,结果是47/91。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63),分子是两个分母的和(16);(3)两个分数,两个分母既不是互质数,大数又不是小数的倍数的情况。这种情况通常用短除法求得公分母,也可以在式子中直接口算通分,迅速得出结果。可用分母中大数扩大倍数的方法求得公分母。如1/8+3/10把大数10,2倍、3倍、4倍地扩大,每扩大一次就与小数8比较一下,看是否是8的倍数了,当扩大到4倍是40时,则公分母是40,分子就分别扩大相应的倍数后再相加(5+12=17),得数为17/40。
3.记忆性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解决。主要内容有:在自然数中10~24每个数的平方结果;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以上这些数的运算结果不管是平时作业,还是现实生活,使用的频率很高,熟练掌握后,就能转化为能力,在计算时产生高效率。
4.运用迁移规律,注重算理和法则的掌握。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时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解决计算问题。
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法则”时,首先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整数除法等知识,然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入新课:“小明去商店买文具,每支笔0.3元,他用1.2元可以买几只笔?”学生因为有生活经验,可以买4支笔。1.2除以0.3,商4应该写在哪呢?除数扩大1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得扩大10倍,学生恍然大悟。这样教学就抓住了“把除数是小数转化为整数而商不变”小数除法法则算理的关键,帮助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铺路”,使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联系。接着,我又设计了把除数变成整数时,要使商不变被除数的几种情况(小数位数比除数多,比除数少)的练习。从易到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
5.综合性训练。
包括以上几种情况的综合出现:整数、小数、分数的综合运算训练;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综合训练。综合性训练有利于判断能力、反应速度的提高和口算方法的巩固。
三、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保证。在教学中,经常发现许多学生在计算时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出现错误,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
1.看清题,算仔细。
学生在计算中由于粗心大意有时会把数和运算符号及括号的位置看错,因此要让学生计算时速度不要过快,不要看一位写一位,写好后可以迅速与数比照一下等,从而避免因误看而带来的计算错误。
2.写规范。
书写不规范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教师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3.查认真。
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能力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检查和验算的方法(如逆运算、估算、再算一次等),监督他们养成检查的习惯,让那些检查出错误而获得好成绩的学生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认真检查和验算所带来的成功,自觉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以上几方面工作外,教师还应吃透教材,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有效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