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2014-06-30 13:42刘福祥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市场就业培养模式

刘福祥

【摘 要】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的重任。只有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全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市场;人才;就业

国务院早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四项重点工程之一就是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包括一线技术工人在内的应用型职业人才的重任。当前,我国部分中职学校依然面临着办学困境,这和相对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遵循市场的导向性、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和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开办企业行业所需专业,对专业课程设置、课时比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进行科学调整,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致力于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以能力为重,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紧密相结,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消化理论”,实现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无缝链接。只有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全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很多学校都在感叹是“普通高中扩大招生”,“初中生毕业后直接走向企业打工”,“教育经费不足,实训设备不全,师资力量不够”等诸多因素导致职业教育走不出困境。所以我们需要认真的考虑究竟应该怎样去培养我们的学生,使他们能真正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一、调整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增强互补性

文化课和专业课是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孪生兄弟,可他们的相处却并不和谐,文化课和专业课常常各自为战、互不关联。有些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就是来学技术的,学校应该强调技能培训,才能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他们建议不开或者少开文化课。有些文化课老师面对着上课无精打采的学生产生了抱怨情绪甚至开始怀疑文化课的存在意义。事实上无论专业课还是文化课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如果说专业课为了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走向社会,那么文化课就是为专业课锦上添花,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更好的在社会上得到发展。

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如何通过教学使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在这种前提上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中职学校应适当减少文化课量,合理安排文化课教学内容,才能保证量少但而质不变。以语文课为例,我们一直抱着职校教本向学生讲授作者、作品、内容、修辞方法等,但这些能为学生以后就业提供帮助的又有多少呢?我们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但这并不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唯一途径。语文课中应以应用文为主,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写求职信、个人简历,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申请等,学生写好求职信,教师可以创设招聘会情景,让学生去进行情景模拟练习;再如英语,完全没有必要再强调什么语法训练,应重点开设口语课程。教师可以创设外企的工作生活情景,进行情景模拟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会话能力,这样会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化课的改革,不是自身的削弱,也不是难度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的大胆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的设置,只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特点,结合校情、学情,合理调整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只要在专业课程设置、课时比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上进行科学的调整,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就业,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至于专业课,学校要以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主要抓手,在校内推广“双证制”考核制度,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着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积极指导学生实训实习。专业课教师也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结合现有教材自编教本,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又不流于形式。

二、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创新教育,营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创设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育人不仅要使学生成材,更应使学生成人,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不要再让学生只做忠实的听众,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并非唯一形式。中职生十六七岁,正是花季少年时,学校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往往学生在比赛时代表的是班集体,学生在台上奋力拼搏,同学们在台下为他们加油鼓劲,不知不觉中同学们的心贴近了,感情加深了,往日的一些不愉快、小矛盾在胜利的拥抱中冰雪消融,班集体凝聚力变的更加强大了。作为一名中职生,最终是要面向社会、走向企业的。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不仅看重企业人才的才华横溢,更注重企业的凝聚力。一个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企业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因此,作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四、加强沟通,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职业教育属于技能教育、职前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必将走向工作岗位,这就需要他们在进入企业后在最短时间内经过简单培训能够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发展需要。为了避免纸上谈兵,应该加强学生实战训练,实行校企合作就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措施。学校和企业要加强沟通联系,积极争取企业支持,努力探索“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等联合办学的多种形式途径,走企业、学校合作双赢的办学路子。一方面使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做到面向市场、适应需要,即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让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达到“就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上手即有成”;另一方面也使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积极开展与企业联合办学、职工培训、技术合作等活动,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实践锻炼的机会。积极发挥专家(顾问)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组织相关活动,听取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意见,广泛收集专业信息,促进课程改革和技能训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要建立优秀毕业生档案信息库,大力收集和宣传优秀毕业生的事迹,重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薪酬的调查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要想“招得来”学生、“留的住”学生、“送的走”学生,就要在学校的环境、设施、师资队伍、校园管理、教学质量等多方面让家长让学生放心,而家长最为关心的就是学生能不能有一个很好的就业前景。要想让学生、让家长“无忧”,就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使学生能够勇敢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才能使职业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悦耳.《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OL]

[2]《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OL]

猜你喜欢
市场就业培养模式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