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美术教育教学探索与思考

2014-06-28 03:46:56张小良
考试周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兴趣培养

张小良

摘 要: 今天的美术教育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技能训练。美术教育以独特的方式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校外美术教育正是通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将抽象的美术知识转化为可以应用的实际知识,使学生在直接感受中了解、认识美,在感知中理解鉴赏美,在感悟中体现和创造美,从而培养审美意识。

关键词: 美术教育 实际知识 理解鉴赏 兴趣培养

一、把握和确立校外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

校外美术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习技能与技巧,单纯地掌握一些画法与作法,培养职业画家,而应体现在使每一个受教育个体自然流露强烈的审美感受,提高新时期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培养具有健全的人格、独立生活的能力,勇于创造,能对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贡献的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首先要使校外美术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被社会所理解、所认同、所支持,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要的是参与各种无意识的艺术熏陶和有意识的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判断能力,注意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丰富教育手段,立足能力锻炼。

校外美术教育具有灵活性,拓展了教学领域。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及生理的特点,首先从他们的兴趣出发,对他们那天真幼稚的想象和随心所欲的表达方式,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启智慧的心扉,把幼小的心灵引向缤纷的艺术世界。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内容,立足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感觉能力训练、鉴赏能力训练、创造能力训练、群体意识训练等各种能力训练。通过观察记忆、深入浅出传达主观情感。

2.着眼更新观念,塑造美好心灵。

美术这种艺术形式,不仅是孩子们了解外部世界的语言,而且孩子们可以用这种语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内心情感。这种稚拙的艺术追求既不会自发地升华,又不会持久地保持,需要及时得到正确引导和保护,使稚拙的追求变成前进的动力,经过努力上升到新的阶段。这阶段是十分短暂的。校外美术教学活动必须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接受能力、行为能力设置辅导纲目、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编写教材、教法,调整教态。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体验到美术课中的愉悦和情趣,使之勤于学、善于学、乐于学,唤起乐此不疲、学而不厌的学习之乐,塑造美好心灵。在师生和谐的情景之中,建立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教学体系,实现校外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培养目标。

二、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古往今来,“天才出自勤奋”似乎是一条真理,但是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为后盾,学习就是被动而枯燥的,造就不了人才。那些小画迷、小球迷、小棋迷,对他们所爱入了“迷”,就露出了人才的萌芽。我看孩子的画是不是有发展前途,不看现在画得好坏,而是注意观察他入迷程度的高低。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才是积极的、主动的、轻松愉快的,有较强的吸收消化能力,表现出超人的才智和坚强的毅力。

1.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具有无定性,孩子感兴趣的、喜欢的题材,孩子喜欢的教师,适合孩子的教法,浓厚的艺术氛围等都影响孩子的兴趣。孩子有了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教师,在课堂上教师就容易组织,学生能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学生愿意听,兴趣浓厚。

(2)力求美术课的导入新、奇、趣。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重视导入的新、奇、趣,上课时利用热情的导语、小故事、小谜语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画《小蜗牛》时,我先引用小谜语:“说牛不是牛,去旅游,背着房子到处游。”学生马上兴奋地猜起谜来,注意力高度集中。

(3)贴近学生生活,多向学生了解,寻找创作源泉。比如:折纸飞机、纸船,学生很喜欢,会折,我利用这点引导学生进行折纸创造,纸船还可以变化为灯笼,飞机也可以有多种折法,再引导他们对折纸进行美化及游戏。

(4)树立学习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原创,不断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绘画是快乐的事情。比如:我教《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时,个别学生折了一条热带鱼,涂上了红色。我问:“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画吗?”他说:“我画的是小丑鱼。”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不是小丑鱼,倒像大鲤鱼。”有的说:“小丑鱼身上有花纹的。”有的说:“红色涂得乱糟糟。”……我最后做了小结:“这位同学折得很好,并能根据自己记忆中的小丑鱼形象,给鱼画上红色,了不起,但是海洋里的鱼色彩多样,形态万千,我们是不是还可以给更多的鱼穿上漂亮的花衣服?”

(5)孩子们往往喜欢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某类事物,我们要为他们创造自由表达、自由探索、自由创作的机会,让他们画自己喜欢的事物。教师只要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为重点,注意启发,少定框框,让孩子多点自由发挥的余地,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构思,就会大大提高孩子们的兴趣与热情。

2.注重对学生绘画思路的顺势引导。

“孩子本身就具备独特的个性,而我所做的只是把他们身上的创造力尽可能地激发出来。我会适当控制孩子的绘画技巧,但不是去规范他们的想法。我们做教师的应该给孩子一个开阔而高起点的平台,如果你在他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候,把他的表达冲动扼杀了,那孩子将来怎样成长?”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他们有选择判断的能力,做到顺势引导。

从随意向有意引导,发展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对生活的感悟带有情绪色彩,有很强的随意性,如:太阳与公鸡,孩子非常喜欢,就将其涂上五彩的颜色,而有些不喜欢的东西,他们就常用灰暗的色彩涂抹,对所画事物的好恶决定了孩子的用色变化。教师应引导他们用心表现画面色彩,丰富多彩的颜色将让孩子感到快乐。太阳并不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红颜色,四周是放射状的线条,树在大自然里是多姿多彩的,并不都是概念化的蘑菇树。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抛开这些概念性的画法,提高审美表现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持续发展兴趣。

三、促进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可持续发展

美术兴趣的持续发展,会使孩子积极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成为一种学习习惯与动力,促进孩子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1.改进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以鼓励为主。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儿童一旦懂得了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对心理便是最有分量的一种刺激,保护他、发展他,可以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低年级学生一听到教师夸他画得好,就高兴、兴奋,心里就有一种成功和充实的感觉。表扬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肯定,使他们更加有勇气、更加有信心继续画下去。

(2)重视学生的互评与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感到学生的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缺乏成就感、亲情、人性的体验;缺乏兴趣、好奇与探究欲望。我在课堂上提倡无错原则,学生可以大胆发表看法。要重视学生的互评与自我评价,可以大胆描述自己的画,也可以自打满意的分数或评价,比如:小陈给自己打了90分或A,小杜同学觉得自己比小陈好,可以打100分或AA,但是必须自己说明理由。学生都渴望教师表扬自己,会毫不客气地指出其他同学画中的不足。如:小张同学画《帽子回来了》时,画面上部空白太多,构图不饱满,他给自己打了80分,另一位同学给自己的画打了90分,我问:“为什么?”他说:“上面太空,还可以添加背景,使画面更加美丽、饱满。”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教师通过建立学生的美术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在学习观念与方法上的进步,开发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我把每个学生都照了相,贴在档案袋上,通过定期交流,使学生及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作出以鼓励为主的具体评价,及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

2.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信息调查。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事实证明是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发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我在教学中让家长参与评价与反馈,让家长评价自己的孩子,评价教师或提出反馈意见,使教师从中获得信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3.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通过在教室后面的墙面展示学生作业,通过学校展板展出学生作品,通过参加比赛使学生的作品走出学校,通过网上展览学生作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兴趣培养
谈谈幼儿音乐兴趣培养及唱歌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20:23
灵动指尖的艺术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5:31
小议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7:30:36
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18:56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5:18
教孩子画画——放手,让孩子获得精彩
浅析实用性和艺术性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结合
浅论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6:29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