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2014-06-28 02:58:59陈景高
考试周刊 2014年17期
关键词:探究性教师应化学

陈景高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参与教学活动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活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场所,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提高化学实验能力,促进化学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引导实验探究的策略问题进行探索。

一、师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意味着化学实验教学再也不是教师独自操作、学生观看,而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当然,在此之前,学生应先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基本操作,以及仪器的使用等有所了解,以便能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实验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最终解决问题。

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会发生什么变化?是不变还是增大或是减小?在学生做出猜想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有何变化;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有何变化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疑问,教师既可以做补充实验,又可以让学生重做一遍,通过探究式学习获得质量守恒的知识。这样的方式,不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其实验操作技能,最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

二、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教师通常只是进行简单的演示,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接受及掌握情况。对此,我认为,可以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

如在“镁、铝、锌、铁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的教学中,与其按部就班地将其作为演示实验,倒不如根据学生已掌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操作,再总结出相关结论,获得知识。以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知识,学生的印象会更深,也会掌握得更牢固,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巧妙采用模拟演示实验

有的化学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着严格的操作步骤及操作规范,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则有可能引起事故,进行这类实验操作,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恐慌心理,不利于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此,教师可以充分采用模拟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可以先由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引导他们发现探究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讨论出解决方案,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可模拟实验的成功,也可模拟实验的失败。通过这样的对比,既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又能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一氧化碳的毒性及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然后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操作,通过实验的成功和失败的对比,深刻认识到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实验能力。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体现其创新精神。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选择容易操作、安全性好、现象明显的实验,鼓励学生课后参与,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探讨、自主研究:

1.前几章学过的反应中,哪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这些反应是都能否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2.结合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仪器、药品:仪器自选,药品有碳酸钙、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等。

4.实验操作: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做不同物质之间的实验。

5.学生自行写出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具体方法。

五、联系实际将实用性知识现实化

在学习物质的用途时,教师应避免教条化,加强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联系,使所学知识贴近生活。如在学习“几种常见的碱”时,学生已经了解到胃酸的主要成分,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探讨:

1.胃酸过多的病人有哪些症状?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治疗胃酸过多?选择治疗药物的原则、依据是什么?

4.近期电视广告经常出现胃药广告,能否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其成分和作用。

实践表明,学生在讨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或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时,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并有成就感,尤其是通过化学实验,可获得化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认识,还能提高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变识记性知识为探究性学习内容

化学知识的特点是识记性知识较多,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比较零乱,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应做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一些平淡无奇的识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学习内容。如学完“燃烧和缓慢氧化”后,学生都明白白磷保存在水中,通过以下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兴趣大增。

1.水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寻找替代品?

3.选择替代品的原则是什么?

4.实际选择水考虑了哪些因素?(价格、挥发性、易取等)

总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积极运用探究性学习,既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又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应加强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切实让其为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服务。

猜你喜欢
探究性教师应化学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0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奇妙的化学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