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踞式跳远的终结性评价之我见

2014-06-28 20:31:39潘全中
考试周刊 2014年26期
关键词:终结性评价教学评价

潘全中

摘 要: 蹲踞式跳远的运动技术结构比较简单、易学,不容易造成伤害事故,对学生的速度、弹跳力和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现实情况是多数学生对学习蹲踞式跳远兴趣不浓厚,并且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提出调整终结性评价的结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给予客观的评价,并阐述强化学习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 蹲踞式跳远 教学评价 终结性评价

有效的教学是在评价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按照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测定,并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对教与学具有诊断、激励、调控、监督和导向的功能。对教学评价功能的认识和应用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评价方法最合适、最容易达到教学目标,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评价方法,很少涉及学生对评价方法的认识、理解和感受,以及由此引起学习过程的改变。

蹲踞式跳远的终结性评价是一种鉴定性评价,一般不涉及教学的活动过程,而着重对教学的结果进行鉴定和等级划分。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以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认识和应用终结性评价。让学生知道蹲踞式跳远的成绩由技评成绩、进步成绩和测试成绩三部分组成,通过解释这三部分评价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并愿意为此而付出努力,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

1.蹲踞式跳远终结性评价的组成部分

1.1技评成绩得分(40%)

通常我们对蹲踞式跳远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是单一的,采用丈量远度和查表得出成绩,并没有技评部分。主要是认识上的原因,蹲踞式跳远的远度主要是由技术动作和身体素质决定的,认为技术动作掌握不好怎么会跳得远,因此丈量远度和查表得出的成绩中隐性包含了技评成绩。

一方面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是不客观、不全面的。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也就是要求有教学目标就应该有评价,蹲踞式跳远的教学目标中肯定包含技能和体能两个独立的目标,应分别给予评价。丈量远度和查表得出的成绩主要体现得是体能情况,对技能目标达成情况体现得不充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横向比较说明问题,例如:一个身体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没有经过练习可能比一个身体综合素质差经过刻苦练习且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跳得更远,你能说前者的技术掌握比后者好吗。这是对后者学习结果不客观、不全面的评价。

另一方面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身体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自满情绪,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自己并没有通过努力就能取得比一般学生更好的成绩,就会有优越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部分身体综合素质差的学生可能会产生自暴自弃情绪,在练习过程中就会预感到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在考核时可能不会取得满意的成绩,因而失去掌握技术动作的动力。

针对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必须把技评成绩单独列出来,主要体现的是技能目标达成情况。具体做法是学生在进行蹲踞式跳远考核时,丈量、登记成绩由学生负责,教师专门负责技评成绩(百分制),然后按40%计入总成绩。

身体综合素质好的学生虽然跳得远,测试成绩好,但不认真不努力,技评成绩就会差,综合起来总成绩不一定好。身体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会从中看到希望,虽然跳得不远,测试成绩差,但通过努力,技评成绩可能得高分,综合起来也能得到满意的成绩。它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为达到目标而努力,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目标的技能部分,按照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方法和教师的要求去练习。

1.2测试成绩得分(30%)

蹲踞式跳远测试的丈量方法我们普遍采用竞技体育的丈量方法,这种方法不完全适合体育教学。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评价的区别。运动训练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在运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竞技运动追求是胜负,注重选拔功能[2]。它和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教育思想及对被教育者的要求都不同,因此我们的评价不能照搬竞技运动训练的方法。

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学习蹲踞式跳远的技术。虽然蹲踞式跳远的技术难点是踏跳动作的准确性,但对初中学生来讲,不必过多强调这个难点的突破,以免影响其他技术的掌握[3]。在练习和测试中要做到步点准确非常困难,它要求每一次助跑的步幅非常稳定,初中学生普遍缺乏这个能力。如果学生为了追求踏板准确,就会经常出现我们所说的“倒步子”现象,影响助跑速度和起跳动作。

针对以上情况在教学和测试中采用放低要求的丈量方法,在助跑道上设置一个约1米宽的起跳区替代原来的起跳板,学生只要在起跳区起跳就不犯规,把从起跳脚的最前点与落地脚最近点的实际距离作为测试成绩,而不是从起跳线或起跳线的延长线到沙坑中留下的最近痕迹的垂直距离,测试时由一名学生专门负责看起跳脚的最前点。

采用这种丈量方法方法后,学生在练习和测试中不但助跑能发挥可控制的最高速度,而且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后续的起跳和腾空技术动作上,充分发挥和提高蹲踞式跳远的水平。

1.3进步成绩得分(30%)

跟自身比,不断战胜、超越自我,使学生个体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进步,这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工作成效的标准[4]。原来的单一评价方法没有体现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相结合,是一种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有助于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通过努力获得进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有效地维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和自信[5]。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把进步成绩(进步成绩=单元教学结束测试成绩-单元教学前测试成绩)单独列出来(百分制),然后按30%计入总成绩。进步成绩评分见附表1。

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学习,有利于调动身体综合素质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自卑心理;身体综合素质好的学生也有紧迫感。最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水平。

最后把技评成绩得分、测试成绩得分和进步成绩得分三项相加就是学生的蹲踞式跳远的最终成绩。如何登记蹲踞式跳远的最终成绩见附表2。

2.注意事项

2.1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和单一评价相比,并不是每一个学生的得分都会提高,特别是跳远特长生的成绩会出现下降。

2.2单元教学前测试成绩要在学生知道终结性评价方法前进行,否则学生会故意跳不远,造成进步成绩不真实。

2.3其余教学目标的评价可以在学期的平时表现里体现。

2.4四三三的成绩比例和进步成绩评分表只是我的初步观点,还需经实践和调查后调整得更科学合理。

总之,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的目的是使评价更科学、客观、公正,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艳群.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8:42.

[2]刘永辉.学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异同研究[J].广西教育,2005(Z4):89.

[3]李艳群.义务教育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Z].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8:44.

[4]蓝兰.运动训练与学校体育教学的异同[J].体育学刊,2001(3):1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8.

猜你喜欢
终结性评价教学评价
新形势下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22:50:53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比较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9:39:30
高校外语学习评价现状及改革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10:28:52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52:33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23:32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08:16
形成性评价机制在促进大中专学生学习效果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