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4-06-28 22:14:54易金平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高等院校创业教育

易金平

摘 要: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文章考察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完善高校创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11-0056-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由此可见,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已是党的重要执政目标。这就要求我国高校必须在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上须有更大作为,培养出更多的有较强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毕业,通过他们积极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在广义上,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创业教育对于受雇者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在越来越重视受雇者的首创意识、冒险精神、创业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管理技能。”结合我国社会情况,创业教育主要是指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领域中进行创新、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并为他人及社会提供发展机会的教育活动。

1 现 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及各高校日益重视大学生创业能力,许多高校在创业教育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也不断高涨。然而,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历来不高,创业实践成功率也较低,据近期一项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部研究课题表明:“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仅为1.94%,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也只有4%,远低于一般企业近30%的创业成功率。”对比之下,发达国家大学生的创业率一般在20%~30%之间,其创业成功率平均约为20%,均远高于我国。我国大学生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之所以很低,究其原因,这与创业环境不利、创业者素质不高有关,但高校創业教育体系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1 认识偏差导致重视不足

由于历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校一直偏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学术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及创业能力却较低,也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基于此,创业教育主要作为培养大学生就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手段,具有较浓的实用主义色彩。不管是高层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也没有把创业能力的培养看成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中,创业教育的重点往往只是放在毕业生身上,主要限于进行一些就业指导,而没有将创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活的始终,使得部分学生、家长和教师认为创业只是“无业可就”之下的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片面认识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大学生的创业激情,也使得高校创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地位不高,影响很小。

1.2 设置不完善

要实现创业教育的目的,必须设置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创业课程还处于探索阶段,传统的创业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偏重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缺乏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是从课程设置上看,创业教育课程多为选修课,课程数量较少,大多是把创业课程当作就业指导课的一部分,没有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内容主要是相关创业讲座等,教学内容滞后于实际创业的需要。二是从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学的关系上看,两者缺乏紧密联系,不利于学生在实际创业中充分发挥专业知识的作用。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创业者在大学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业课程的学习,其创业知识也大多来自毕业后的经验积累。

1.3 缺乏高水平的师资力量

高校大多只注重学术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也造成了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是创业教育师资数量有限。目前大多数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教师虽然学历很高,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绝大部分并没有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现有创业教育师资也多是从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中挑选出来进行创业知识培训而成,很少引进并培养创业型的师资力量。二是创业教育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创业教育的实践性非常强,而不少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老师既缺乏实践经验,也无创业经历,传授给学生的也多限于书本上的政策和理论,在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创业理论的全面性等难免脱离实际,很难给予学生在创业实践上有效指导,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激情,也势必阻碍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1.4 缺乏有效的实施条件

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足够的实践平台和保障设施,让大学生进行不断地实践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而目前由于环境、政策、资金、技术及运作机制的不完善,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和保障设施还有诸多不足。创业教育多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上,有限的创业实践主要是实验室模拟操作、创业讲座及大学生创业大赛等一些浅层次活动,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难以等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在实际调查中,也发现有些学生尽管接受过一些创业教育,在实际创业中,大学生在面对各种具体困难时,往往因缺少实践经验而无从应对,大多也只能以失败告终。

2 完善对策

2.1 转变观念,明确目标

正确的理念是创业教育的前提,也决定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一是改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高校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目前仅仅把创业教育当成解决就业问题的实用主义倾向,强化人才培养的创造性、创新性,突出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真正把创业能力培养作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助推器。二是健全创业教育目标体系。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定位在理论知识和技能上,还应定位在培养动手能力强、敢于创新、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级人才上。根据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及不同年级的学生,构建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并根据市场变化和特殊需要适时加以修改和完善。

2.2 改革创新,优化体系和方法

高校必须加强创业教育研究,不断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一是优化创业教育课程设置。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灵活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创建符合创业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不断创新课程内容,使得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很好的融合,切实把培养创业型人才的目标落实在实际教学之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二是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形式,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以课外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以传授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技能为主要内容。可采用创业案例教学法,突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等,使创业教育效果更直观、生动,更能启发学生创业思路,拓宽创业视野,更有利于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2.3 加大力度,强化师资建设

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非常关键,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效果。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建立一支水平较高和结构合理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是提升现有创业教育专职教师的能力,充分发挥发挥他们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和创业教育相关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创业师资的专业水平。二是为创业教育的教师提供实践机会,鼓励中青年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熟悉企业运作、经营与管理,提高创业实践能力。还可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有创业知识和条件的老师创业,丰富创业经验。三是加强与政府部门及企业的合作,将一些有经验的企业家或政府相关人员聘为创业教育师资,给予大学生创业实践和政策方面的指导,还可聘请知名校友作为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以弥补校内教师的不足。

2.4 内外并举,加强实践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

创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高校应积极拓展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平台,不仅为创业教育提供硬件支持,还要提供一系列的服务保障,使得创业教育的实施有章可循,收到实效。一是加强校内创业教育设施的建设。建立各种校内大学生创业园地、大学生商业中心;开放实验室场所;定期开展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和杰出校友,开展创业事迹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吸引大家积极参与创业实践。二是拓展校外创业教育设施。高校可以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共同设立校外实践基地或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校外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创业知识与能力转化为实际成效。三是加强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学校应当积极落实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万刘军.大学生创业实践案例研究[D].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

[2] 沈树周,段素梅.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策略与途径[J].农业教育研究,2012,(12).

[3] 王饮寒,李偉.大学生创业能力指标构建及提升路径[J].人民论坛,2011,(17).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高等院校创业教育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23:29:58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07:35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7:21
关于三江源生态移民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院校教育督导职能与任务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12:05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22:47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1:02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