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启俊
摘 要:数学是以一个个鲜活的问题作为开展教学的线索和思路的,但毫无耦合关系的单一问题并不能自发起到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它需要依靠一定的情境展现,需要有一个肥沃的土壤供其生长、发光。所以,本文将着重探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中职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情境 创设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通过精心设置一定的环境,将教学所围绕的主要问题渗透其中,以情境带动问题发展,以问题启动学生思考,最终实现学生的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现的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可见,问题情境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必要的依托环境。中职数学如今已经脱离了比较笼统的数学教学布局,逐步进入了精细化和严密化的教学阶段,每一节课都紧紧围绕一个固定的数学问题展开,而中职学生又刚刚从初中毕业,青春期的发育还在继续,好奇心以及争强好胜等心理素质都为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了切实的要求,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应当以教学内容为重点,以贴近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灵魂,不断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动力的问题情境。
一、贴近教学主题是关键
正如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教学重难点一样,问题情境的创设也必然存在一个可指导问题进行的核心线索,而且,中职数学所教授的知识更有针对性和严谨性,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有一个可供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让问题的所有条件都始终以既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核心。
例如,在讲授“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课时,为了引出“二面角”的概念以及二面角的相关知识,为学习平面间的垂直判定做铺垫,笔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由平面与平面形成的角。如我们教室的墙壁跟我们的地板形成了一个直角,现在我们来玩一个传递游戏,由各组独立进行。从每一组的第一位同学开始,每一个同学说出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平面与平面形成的角的实例,看看哪个小组传得最快,传得最好。
生1:楼房跟马路。
生2:悬崖与海面。
……
师:老师发现每一组的同学都传得非常好。但老师又有一个问题,平面与平面形成的角到底有什么特征,我们又应当怎样来表示生活中的这种“角”呢?
(学生陷入了思考,并主动进行交流和讨论)
反思:这个问题情境是基于生活实例而展开的,但其始终围绕“二面角”及其基本知识展开,紧紧贴近了“平面与平面垂直”这个主题,且其中加入了游戏环节,更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合乎学生思维是灵魂
数学的一切知识和研究都源于对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但问题是一个场域型的概念,既有大小,又有难易。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水平,在立足于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潜能的基础上,让问题尽可能趋近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让问题恰好能够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知冲突,从而引发学生的无限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讲授“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一课时,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完“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求法以及如何求两直线交点的坐标后,设置了一个问题探究情境:假设有方程 2x+5y-4+a(3x+y+2)=0,如果a能够随意变化,那这个方程表示哪种图形?你能看出这个图形有何特点吗?求出图形的交点坐标。
分析:这是一个实际应用型的题目,是本课知识的扩展和提升。学生可以任意设定a的值来大体得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了解它始终都经过一个定点;也可以利用观察和猜想,试探出这个方程的定点,并代入求出交点坐标;还可以将方程看成是两条直线相交,求其交点,方法多样。
这种建立在学生刚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的题目,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探索新知,还能让学生更加娴熟地利用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可探究性极强。
三、弥漫趣味气息是动力
中职学生一般存在这样一种不良现象,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低,整体的学习基础也较差。数学作为一种智力活动,在很多情况下都会遭遇中职学生的“冷水浴”。而且,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中职学生已经具备独立选择和判断的能力,他们很容易将自身不喜爱的东西排斥在外。所以,创设中职数学的问题情境还应当时刻注重加入各种趣味性信息,以时刻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例如,在讲授“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一)”一课时,笔者并没有采取单纯的灌输式,而是利用各种问题情境来组织师生间的互动。如为了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正弦函数图象的基本性质,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师:如果今天是星期六,那过7天后,你知道是星期几吗?
生:星期六。
师:那过14天呢?
师:21天后呢?
生:一样。
师:对了,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是过了7的倍数的天数后,那一天仍然是星期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周期性。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正弦函数,并思考,这其中有什么规律?老师看看谁讲得最多,讲得最好,将有特殊奖励。
反思: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即明白正弦函数是以“2π”为周期且不断取得相同的函数值。问题情境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开始,且以短促的竞答作为交流形式,本身就具备一定的组织性和趣味性,加上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又有奖励性因素做动力,更能激起学生对正弦函数性质的探索欲望。
总之,学生的一切数学经验和知识都是源于“疑”和“思”。没有疑,就不会有有意义的思的存在,优化设计和创设各种数学问题情境,是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根本要求。所以,中职数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当将问题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托和载体,让学生不断在这些问题情境中形成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王群.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
[3]姚静.情境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认知的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