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计算机辅助改善初中生亲子关系的实验研究

2014-06-21 12:53齐晓栋张大均邵景进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4年3期
关键词:后测控制组心理素质

齐晓栋 张大均 邵景进

利用计算机辅助改善初中生亲子关系的实验研究

齐晓栋 张大均 邵景进

本文将计算机辅助技术的特点与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结合,以改善初中生的亲子关系为主题,设计出一套计算机辅助软件。为了验证软件的有效性,本研究将其用于初二年级学生,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实验设计进行为期六周的干预。两组学生亲子关系状况的前后测对比结果表明,该软件在总体上的效果是显著的,也就是说,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新方向。

计算机辅助;心理素质教育;亲子关系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得到迅速的普及。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良好的交互性、灵活多变的个性受到人们的青睐,将其与多种学科教学相结合(如化学[1]、数学[2]、外语[3],甚至体育[4]等课程)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计算机辅助技术与心理学学科的结合提供了借鉴。目前来看,研究者已探讨了将计算机用于个体的心理状态评估和测量[5]、心理学专业的课堂教学[6]、心理咨询的辅助[7]等,这些研究证明了将计算机技术与心理学学科相结合是可能的。应湘[8]曾从理论上探讨了将计算机辅助引入到心理辅导领域的现实性和优越性,但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实证研究仍很少见。

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且也影响儿童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9]处于心理急剧发展、遇到种种困难和困惑的初中时期,亲子关系、家庭氛围对他们的影响尤为重大。已有研究表明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的学业成绩[10]、社会适应性[11]、心理健康[12],甚至以后的职业发展[13]等都有重要关系,有学校、社会不可替代的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鉴于亲子关系对个体成长十分重要,同时我国初中生亲子关系不容乐观[14]的现状,改善亲子关系一直是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找到提高亲子关系的方法一直是家长和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一般采用专题训练、咨询辅导和学科渗透等方式,每一种方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心理素质教育的复杂性要求研究者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途径,计算机辅助技术恰好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计算机辅助的亲子关系训练将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改为“呈现知识信息—呈现样例—操作练习—反馈强化—总结评估”这一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模式。通过音像功能,多媒体可以把各个训练的技巧按学生接受的原则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显示在屏幕上。[15]这一方式从理论上同样满足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于其他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本研究以亲子关系为主题,以计算机辅助为手段,探讨这一新途径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软件的设计

本研究以“改善亲子关系”为主题的软件脚本设计要始终以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依据,而呈现方式则要尽量凸显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一)脚本的设计

1.内容的选择

本研究通过查阅有关亲子交往、亲子沟通的文献,并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整理出初中学生在与家长交往中出现问题最多的主题。之后,我们请20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家评判这些问题的选择是否恰当、准确,有没有遗漏重大内容等,发现各位专家上述内容的安排同意率达到了90%以上,说明内容的选取基本都得到了专家的认同。最后,我们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内容进行进一步充实、修改和完善,确定出六项最基本的内容,包括:了解自己和父母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掌握和父母日常交流的手段;正确处理与父母间的“代沟”问题;角色互换以了解父母的想法;和父母共享甘苦承担自己的家庭责任;恰当处理和父母的矛盾。

2.脚本编写的依据

本研究中,脚本的编写以张大均等人[16]提出的“自我认知—晓理动情—导之以行—反思内化—习与成性”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为总体理论依据。

基于该理论,课程中表现的基本步骤如下:

(1)自我认知。这一环节或通过一些小测验,让学生在自测中了解自己在与父母交往中的心理现状;或讲述某种生活中亲子交往的经历,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或缺失感。

(2)晓理动情。教师以简短的言语总结,引起共鸣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学习的动机。

(3)导之以行。这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这一环节,教师要给出多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不仅要注意改变学生的认识,也用榜样示范等方法演示恰当的行为策略。

(4)反思内化。在行为训练之后的互动中,教师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内省的问题,并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写出自己的感受、想法、观点等。

(5)习与成性。教师通过设置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解决,学会应用。这些基本步骤的多媒体表现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只要能够达到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皆可。

(二)多媒体呈现设计

多媒体呈现设计既要凸显计算机辅助的种种优势,又要深入浅出,并能有效地将改善亲子关系的脚本内容表达出来。首先,界面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知觉和注意特点,以便于有效互动。其次,作为心理素质教育软件,更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此外,设计的时候必须注意让学生可以自主控制进程,或者留给学生足够的反思时间。

三、利用软件进行亲子关系干预的实验

为了验证软件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教育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首先对实验对象进行前测,考察其亲子关系现状,然后应用开发的亲子关系教育软件进行实验,最后进行后测考察实验效果。

(一)实验设计

1.实验对象

本研究选择重庆北碚实验中学全日制初中二年级的两个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为34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9人)和28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4人)。

2.测量工具

评估两组被试亲子关系状态采用的问卷是《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手册》第一部分,该问卷由日本品川不二郎等编制,华东师大心理系周步成等修订[17]。问卷将亲子关系分为5类(都是父母不希望有的)、10个类型(包括消极拒绝、积极拒绝、严格型、期待型、干涉型、不安型、溺爱型、盲从型、矛盾型、不一致型),共100个测验项目,问卷得分越高证明亲子关系越良好。该问卷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实验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实验工具为自编的初二学生亲子关系教育软件。软件通过一系列多媒体表现形式重现生活情景,以提高亲子关系为主题,贯穿心理素质教育策略,允许学生自主控制进度,同时也重视学生内心感受和体验,能将学生通过键盘输入的学习感触、思想变化、感悟体验等内容保存在指定文件夹中。

4.实验步骤及过程

(1)前测:实验组、控制组学生均参加,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测验内容为《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手册》。为了与后测得分对比,学生被要求填写代号或学号。

(2)实验干预:实验组进行软件的学习,为期1个半月,每周一次(即该校原有课程表的微机课时间,不做任何调整,和任课教师沟通好,但不告知实验目的,以避免教师无意产生的期望效应影响学生)。实验前,我们将软件全部安装到计算机上,并确保课上每人一台计算机,互不影响(此次实验安排学生完全自主学习,教师不给予任何辅导)。控制组和实验组一样,计算机课上也去机房,正常进行计算机课教学。

(3)后测:实验组、控制组均参加后测,施测形式及内容同前测。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将实验组、控制组的前测得分和后测得分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而实验组前测—后测及控制组前测—后测得分分别做相关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结果

从下表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发现。(1)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前测对比,在亲子关系问卷各个维度和总分上的得分都没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所以基本符合两组样本的同质性要求。(2)通过六次学习,实验组学生的PCRT各维度得分除了“矛盾型”之外均高于控制组,虽然只有“严格型”上得到了显著性差异,但可以发现两组的平均数差异加大了。实验组的后测总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因此,实验是有一定效果的。(3)实验组中,“严格型”“干涉型”“不安型”和全量表中前、后测分数出现了显著差异,说明亲子关系教育软件对于提高“严格型”“干涉型”和“不安型”亲子关系效果比较明显。同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其他维度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但其后测得分均高于前测得分。

2.分析

实验组学生在亲子关系十个维度上的前、后测得分均有所提高,但仅在“严格型”(父母对子女虽有爱,但常顽固、强迫的态度,或禁止、命令的方式来监督子女)、“干涉型”(父母为了能使孩子变得更好,而细心地去照顾孩子,尽量给予帮助和嘱咐)、“不安型”(父母对孩子生活、学业、健康、前途等,具有完全不必要的担心和不安,过分保护)维度上达到显著性差异。分析这几个出现显著变化的维度,我们发现,这几个维度几乎都是以父母对子女“有爱”为前提,但同时父母又都以或干涉、或强迫、或过度的不当方式表达,造成亲子关系不良,这个时候一旦交往的一方认识到问题所在并开始改变,亲子关系就能得到改善,而软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教会孩子如何与父母沟通,因此,软件的设计对这一类亲子关系的提高可能具有更为明显的作用。

实验组、控制组的前、后测得分比较

总之,经过了六次软件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改善了亲子关系,尤其是对于“严格型”“干涉型”和“不安型”三种类型,改变更为明显。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验组学生的亲子关系水平。当然,实验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某些无关变量的干扰,比如,参加实验的学生状态、实验环境的变化、任课教师的影响等。因此,证实这一效果还应该有进一步的补充研究。

四、讨论

从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研究所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软件对于提高初中生的亲子关系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将计算机辅助与以“改善亲子关系”为主题的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层面上,既符合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要求,也突出了多媒体辅助的优势,既促进了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的变革,也使多媒体技术自身得到发展;操作层面上,两者结合的新途径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1.更能促进学生的感知和理解

心理素质教育要求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多媒体具有图像逼真、文字生动、声音动听等特点,可以提供给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逼真地重现生活场景中孩子与父母的交往过程及出现的问题,形象地展现出传统的讲授方式不便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一些过程和现象,更有利于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并能让学生不知不觉融入进来。

2.具有更强的交互性

和谐互动策略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一般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来体现。计算机辅助过程则可以用人机互动手段让学生参与进来,利用技术手段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地作出反应,并适时地反省、交流,由于是一人一机,相比于教师讲授的方式,计算机辅助使学生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之后收集的文本文件也能很好地证明,有些不愿意让老师、同伴知道的亲子交往内容,学生可以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大胆地写出来。

3.个别化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心理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激发学生的动机。多媒体计算机除了具有其视听合一、图文并茂的显著特点,还能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进程,并获得及时反馈。相比教师讲授这样“一刀切”的方式,计算机辅助软件的个别化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内在动机。

4.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计算机辅助心理素质教育软件通过各种手段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创设逼真的心理环境,只要有足够充分的时间,不需要其他专业人员的指导,学生就可以自行进行训练,比其他心理素质训练的方式更方便,并且节省了培训合格的辅导人员的过程。

5.允许多方合作,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计算机辅助软件是经过多位教师与课件制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编制而成的,集众人的智慧于一体,因而可以避免由于单个教师个人条件限制所带来的弊端,能够更好地保证心理素质教育软件的科学性。

当然,计算机辅助只是一门技术,当其应用在心理素质教育这一需要互动很强的领域中时,也会有一些弊端:(1)和其他心理素质教育的手段相比,难以利用一些非言语性信息(表情、身体姿态等);(2)计算机辅助一般都是预先设定学生的反应,给出几种可能,学生只能从中选择,这不如教师的反应多样、灵活,可能会忽视某些重要信息。针对这些不足,研究者在设计心理素质教育软件时要特别注意场景再现具有生活性,在设计学生输入的反思信息时尽量做到个性化,并及时关注有特殊问题的学生。

五、总结

从实验结果来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进行的改善亲子关系的训练是有效的,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实验组学生的亲子关系状况。这说明,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了验证、推广这一途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和计算机专业人员必须共同合作,编制更多领域的心理素质教育软件,进行更多的实验性研究,取得更多成果。

[1]胡胜利,周爱保,刘建宁等.多媒体CAI课件对实验操作技能形成影响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3):85~88.

[2]方文波,干文勋.线性代数智能CAI课件的研制与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02(9):59~65.

[3]张晓昆.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中英语听力教学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7(11):81~83.

[4]师德明.体育课程CAI教学的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6):94~96.

[5]姬蕾,胡文东,文治洪.计算机辅助心理测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8):91~93.

[6]何莉,张学民.计算机与多媒体投影技术在高校心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3):21~23.

[7]崔立中,佟硕,鞠晓明.计算机辅助心理咨询的探索与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7(3):73~75.

[8][15]应湘.CAI与学校心理辅导[J].电化教育研究,2000(11):50~53.

[9]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93.

[10]王佳宁,于璐,熊韦锐等.初中生亲子、同伴、师生关系对学业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9,32(6):1439~1441.

[11]王争艳,雷雳,刘红云.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兼及普通学校和工读学校的比较[J].心理科学,2004,27(5):1056~1059.

[12]孔金旺,梁修云,孟仙等.父母关系及亲子沟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53~54.

[13]侯志瑾.家庭对青少年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90~95.

[14]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1):65~72.

[16]张大均,冯正直.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26(5):56~62.

[17]周步成.亲子关系诊断手册[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8~12.

责任编辑/王彩霞

G444

A

1674-1536(2014)03-0046-05

齐晓栋/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生,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哈尔滨 150025)

张大均/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博士生导师。

邵景进/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

猜你喜欢
后测控制组心理素质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