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2014-06-13 12:27阳东红
成才之路 2014年13期
关键词: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渔夯实基础

阳东红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教是为了不教”,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为学生打好基础,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交给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敢于放手,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漫游。

关键词:语文教学;夯实基础;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作家、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提出的主张。他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认识论的高度,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出来的有关教学的这一创见,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尤其对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明确地告诉人们:“教”是手段,“不教”才是目的。这是辩证统一的,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与人们的认识过程相吻合。这正如小孩学走路,开始,大人用双手扶着小孩,教小孩挪步,却不能松手,否则小孩会跌跤的。慢慢地等小孩能独立站定后,又在小孩学会了迈步的基础上,就牵着小孩的一只手,让小孩一步一步慢慢行走。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打好了基础,就可以让小孩单独地行走了。起初大人还在旁边,或跟在后面喊叫:“慢点,走稳些!”这是大人的担心,也是必要的。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体格的健壮,他不但能单独行走,而且还会跑了,跳跃了,甚至于健步如飞了。于是大人再不会用双手去扶,用手去牵了,也不会经常跟在身旁去大声喊叫,具体指点了。也就是说可以放心了,即使摔一下也无关紧要了。足见大人的“扶”与“牵”,在身旁的喊叫与指点,是为小孩能单独行走打基础的,是手段。让小孩单独行走、跑、跳跃、健步如飞,才是真正的目的。

那么,语文教学究竟如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呢?鄙人认为:语文教学也应该像教孩子走路一样,要按规律办事。因为知识本身是循序渐进的,有规律可循的。人也一样,没有生而知之,只有学而知之。

一、为学生打好基础,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即夯实基础)

从识字、读音、书写、字、词、句、篇章结构等基本的东西抓起。君不见,小学教师扶着刚进校门的小学生的小手,在一笔一画地写字吗?用教鞭指着黑板,无数遍地教学生读音识字吗?这就是像大人们扶着小孩刚学走路一样,把学生扶入知识的大门,开始为学生学好知识打基础。这时老师当然还不能松手,还要继续扶着学生走,教会他们怎么迈步到词、句上去,学会解词,理解词义,学会用词造句。而且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指点、疏导学生。在这个基础之上,教师才可以牵着学生的手向知识的海洋迈进一步,用句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如果能把意思写出来,表达清楚了,就可以慢慢放手了,让他们自己去多锻炼,多时间,强化训练。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交给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即授之以渔)

教他们怎样使用工具书,怎样释词造句,如何分析句子结构,怎样分析课文,如何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如何扣住重点、难点,怎样概括段意、层意,如何归纳中心思想,怎样体会文章的特点、表现手法,掌握文章是怎样开头的,如何结尾的,中间是怎样过渡的,如何照应的。各类文章如何提炼主题,如何构思,怎样安排结构,怎样选材剪裁,文章怎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何写景状物,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凡此种种的方法和钥匙交给学生,大胆让他们去实践,去摸索经验,探索并发现其规律,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当然,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训练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起初老师还得像大人站在小孩身旁指点小孩学走路一样,耐心辅导,细心指点,具体指导学生,用什么钥匙开什么锁。授之以渔,并给学生一个熟练、运用自如的过程。

三、放手高飞

等学生掌握了所有的方法,并能运用自如,就能拿起哪个钥匙就知道开哪把锁了。也就是说,拿起文章就能自己分析,提起笔就能写出像样的文章了。这时,我们就完全可以放手了,也不必经常跟在身前身后去喊叫,去多余地操心了。不要过多约束学生的思维,而应该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漫游、跳跃、健步如飞。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中语文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湖南省衡东县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渔夯实基础
“教是为了不教”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为了“梦之队”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提升初三化学复习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职业高考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浅论“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改革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下的幼儿园礼乐情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