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丽
摘 要: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就如同把鸟关在笼子里。”由此可见,教育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教育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
关键词:生活资源;阅读教学;实践;源泉
我们应当具有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一、让生活资源成为识字教学的沃土
识字教学中我遵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校”的理论,在识字教学的实践中积极探索,把识字教学的途径引向生活。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哪里有语文,哪里就能识字。而且我发现学生认识的很多字并不是老师教的,也不是从书本中认识的,而是在平时生活中积累和认识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领和鼓励,营造校园生活识字的氛围和环境,比如轮流发作业、认识“四表”、制作“识字版”、认读走廊标语和黑板报等。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留心身边的广告牌、包装袋、说明书等,这些对学生的识字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与此同时,一定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教师要多加赞赏,它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埋下在生活中识字的种子,识字教学才会在“生活”这片广阔的沃土上发芽、开花、结果。
二、让生活情境成为阅读教学的蓝天
阅读教学与生活体验、社会实践息息相关,脱离了生活,阅读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阅读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巧妙地在语文教学中注入现实的生活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认识语文学习的内容,加深、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同时又能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
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出示桂林山水画面,引导学生置身其中:“面对这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峰,我们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这山峰像什么呢?此時,你会怎样朗读这个句子呢?”学生边看边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如果你越看越兴奋,越看越惊喜,你又会怎样朗读呢?”学生顿悟其意:“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学生朗读的感情越来越强烈,仿佛桂林山水就在眼前。这节课结束后,学生意犹未尽,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感受作者语言表现力的基础上,展开与作者、文本的对话,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特点,感悟作者的情感。把课堂融进了生活中,学生是在生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过程中享受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只有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在“生活”这片蓝天上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三、让生活实践成为习作教学的源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在教学“描写秋天的景物”这一表达时,教师选择了一个秋高气爽的天气,将课堂搬到大自然,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秋天,发现秋天,观察秋天。其实,一说到秋天,学生就会想到蓝天、白云、秋风、落叶。可是秋天的景物只有这些吗?学生带着疑问,三五成群或两人一组,自由寻找景物。果园里、田野里、树林中、花丛中、菜地边……他们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心感受,到处充满欢声笑语。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拍下这美好的瞬间,为写作积累素材。回到课堂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把观察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进行表达、描写。学生兴趣盎然,表达生动、精彩,而且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只有长期悉心地观察和积累,才能有所发现,只有全身心投入生活,亲身体验,才能有所感悟。我们可以利用读书课、课前三分钟、作文课,甚至课下时间等,经常与学生交流各种话题,引导他们留意生活,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文可写,大脑中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写起文章才会得心应手。
语文教学走进了生活,也就走进了简约。它不是教学环节在形式上的减少,也不是训练强度的减弱,而是走向了一条通往生活的捷径,去追求简约而高效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榆县双岗镇小学校)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