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必要弄清什么是教育智慧、教学智慧,弄清教学机智跟教育智慧究竟是怎样的关联。在实例研究基础上,界定智慧是人对复杂的事物及问题、问题的解决以及问题解决结果进行理性思考的创造性表现,是人的知识、经验和德性融合、概括、升华、内化和个性化的结果。讨论了教育(教学)智慧的界定、表现、功能、构造。论述了教学机智有待于发展为教育智慧。还讨论了智慧的形成与发展、教育智慧的养育与修炼。
关键词:教学机智;教育智慧;教学智慧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3–0006–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讨论教学机智的界定以及教学机智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过程中[1,2],笔者发现有不少人用教学智慧来界定教学机智,认为教学机智是在特定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教学智慧,甚至是教学智慧的“集中表现”,也有人认为教学智慧是“动态生成的”教育机智,或者是一种高度机智[3],还有人把《教育大辞典》中“教学机智”的定义直接搬用做“教学智慧”的定义,把教学智慧与教学机智作为同义词,混合使用这两个名词[4,5]。在讨论它们的特点、属性、养育和修炼等时,频频出现混淆现象。这表明,教学机智跟教学智慧有着很强的关联。为了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有必要弄清什么是教育智慧、教学智慧,弄清教学机智跟教学智慧究竟是怎样的关联、对教学实践有哪些重要的启示等问题。
1 什么是智慧
要弄清什么是教学智慧,先要弄清什么是智慧,还要弄清它的特质、它跟其他易混淆概念的区别,弄清它的表现、类型、构造、形成等等。
早在大约2000年前,我国的《墨子》等经典古籍中已经出现了“智慧”一词。其义历经演变,特别是在受到佛教和现代心理学的影响后,有了明显的变化,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根据各种比较合理、易被接受的观点,可汇集、概括为:“智”通“知”,本义是聪明、知识丰富(相承经典,无所不知);“知有所合谓之智”(《荀子》);“四时能变谓之智”(《管子》)。佛教术语中的“智”意指人们普遍具有的辨认事物、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或认识。“知或谓之慧”(《方言》)。慧,意精明、明理;是一种高级的知觉能力,一种分辨是非、于法简择的能力;是一个人把家事、国事、天下事放在心上,用心去想,思考各事的规律,思考各事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在弄懂这些道理后所达到的精神状态。在由这两个字合成的“智慧”一词中,明白一切事相叫做智,了解一切事理叫做慧;决断曰智,简择曰慧;俗谛曰智,真谛曰慧。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是现代人所必须具有的。若没有智慧,人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现代智慧是由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非智力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审美与评价体系等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6]。严格地说,通过对有关字词做出解释或规定来界定概念的词解式定义并不是科学的定义方法。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élēs,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在其著作《尼各马科伦理学》中专节讨论过智慧。他认为,智慧是科学和努斯(nous)①的结合,并且与最高完满的德性、最娴熟的技术和最精确的科学等“最高等的事物”相关。他认为智慧是由普遍认识产生,是有关某些原理和原因的知识,并把智慧区分为理论的智慧和实践的智慧[7]。英国著名数学家和哲学家怀特海(Whitehead.A.N,1861~1947)认为:“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式,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8]”这两个界定,一个立足玄虚思辨,很是深邃;一个涉及具体应用,多为表象,颇有典型意义,也反映了界定智慧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我国现代一些学者也曾经尝试给“智慧”进行界定,例如:田慧生认为,智慧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发生,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它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明,甚至也不只是心理学概念中的智商,它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9]。这个界定指出智慧的上位概念是“综合能力系统”,从形成的背景、基础、过程和功能等方面描绘其特点以区别于其他综合能力系统,可以为我们从新的角度和深度界定智慧提供有益的启示。
为了弄清什么是智慧,让我们来看一个实际例子:
在解答习题“1.92 g Cu投入适量的浓硝酸中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越来越淡,共收集到896 mL标准状态下的气体;将盛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足量氧气使气体恰好完全溶于水中,则消耗的氧气在标准状态下体积是多少”时,按通常解法,可以按部就班地设定与浓硝酸反应的铜为x mol,与稀硝酸反应的铜为y mol,由化学方程式:
若由题供信息确定HNO3从铜原子夺得的电子最终都给了O2,铜原子失电子总数应该等于氧分子得电子总数,可以得到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关系式n(Cu)×2=n(O2)×4,由此可以方便地算得n(O2)=0.03×2/4= 0.015 mol,即336 mL。
如果学生独立地想到后一种解法,显然他是有智慧的。如果他是课前在辅导班中学会了这个方法,才能够提出后一种解法,对他的智慧评价就要打个折扣了。如果他能够根据后一种解法的实质,把这种方法命名为“电子守恒法”,他的智慧就显得要高一些。如果他能独立地把后一种方法迁移到其他情境中,想出“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和其他守恒法,概括出有普遍意义的“守恒法”,甚至想到“平衡法”、“变换法”等等其他方法,他的智慧就更高了……
根据对实例的分析,对于智慧可以作出下列判断:
(1)独立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策略是智慧(的表现),找到新的方向、新的可能也是智慧(的表现)。
(2)在复杂情况下辨认事物、判断是非、明确事理、把握实质需要智慧,而且也是智慧(的表现)。
(3)发现新的概念、新的关系、新的规律、新的规则、新的原理,甚至新的理解等等,也是智慧(的表现)。
(4)智慧是有超出常人、超出一般水平之处的。
(5)智慧总是跟问题有关的,不但跟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有关,跟问题的发现和把握也有关。这里所说的问题既包括实际的问题,也包括理论的问题。
(6)智慧不只表现于一时一事。“是金子总要发光,偶而发光的不是金子”适用于描述智慧。
(7)智慧跟思维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智慧有赖于对事物整体的认知,有赖于上位的思考,有赖于对规律的把握,这种认知、思考、把握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直觉的、自发的。
(8)智慧跟理性有关,理性概括层次越高,智慧就越高、越“大”,适用范围越大,影响越大。
(9)智慧是人脑活动和发展的产物,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智慧以人脑为物质基础。
此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实例作出下列判断:
(1)智慧跟必要的知识相联系,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的形成离不开知识,但它不能像知识那样传授。
(2)虽然良好的技能和艺术都需要智慧,但智慧不等于技能,也不等于艺术。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实施一定的方法,不能视为智慧。
(3)智慧是一种潜质,它跟主体的德性,包括情感、情绪、心态、心境等有关,跟主体的价值观和审美也有关。所以,虽然它可以表现为某些能力,但又不宜只归结为某些能力。
(4)智慧能反映主体的经验、理论修养和德性,但它已经经过概括、内化、升华和个性化加工,因而智慧不是经验、理论修养和德性,也不仅是这三个方面的综合。
综合上面的讨论,可以把智慧界定为:智慧是人对复杂的事物及问题、问题的解决以及问题解决结果进行理性思考的创造性表现,是人的知识、经验和德性融合、概括、升华、内化和个性化的结果。智慧有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有利于事物的完美,是人的一种稳定的潜质、是人独有的特点,它以人脑为物质基础,是人脑活动和发展的产物,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
2 什么是教育智慧、教学智慧
2.1 教育智慧、教学智慧的界定
根据对智慧的界定,不难界定教育智慧(教学智慧)是人对教育(教学)领域内的复杂事物及问题、问题的解决以及问题解决结果进行理性思考的创造性表现,是人的教育(教学)领域知识、经验和德性融合、概括、升华、内化和个性化的结果,有利于教育(教学)领域问题的有效解决。简单地说,教育智慧(教学智慧)是人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智慧。
教育智慧和教学智慧的不同关键在于对应的领域不同。教学领域与教育领域的差别主要在于:教学领域是教育领域的一部分,通常以认知为主要内容,不包含品德养育;教育领域则既包含养育内容,也包含教学内容。
对化学教学智慧的界定可以仿此进行,不过最好能反映其学科特点,这里姑且从略。
2.2 教育(教学)智慧的表现
教育(教学)智慧的表现首先在于教育者的教育(教学)理念方面,包括他对教育(教学)的理想和追求,对教育(教学)对象的尊重,对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目的和教育(教学)过程的整体认识,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等,能够做到观念合理、新颖,认识深邃,视野开阔,高瞻远瞩。具体表现为以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之本,重视启发、引导每一个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等等。
其次,教育(教学)智慧表现在教育者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构思和设计方面,既包括教学活动的构思和设计,也包括养育活动的构思和设计,能够做到合理、恰当、高效和巧妙、新颖,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具体表现在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的设计、教育(教学)评价系统或者教育(教学)评价工具的设计能够超越陈旧、落后的知识灌输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式转变,重视教育(教学)的个性化,等等。
再次,教育(教学)智慧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行为中,主要表现为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灵活运用,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对教育(教学)过程恰当、高效和巧妙地实施和组织管理,在深刻洞悉基础上对教育(教学)突发事件有效、巧妙和敏捷地应对,对教育(教学)效率的保证,教育(教学)创造性的发挥,体现他对于教育(教学)理念和规律的把握,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教学)智慧常常表现为:(1)准确、深入地把握学情,合理、恰当地设置教学目标。(2)对教育(教学)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对有关的背景知识有足够的了解。(3)善于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4)敏锐地把握教育(教学)时机,掌握适当的“火候”,因势利导地进行教育(教学),不仅关注预设,而且关注生成。(5)实事求是、灵活机动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措施得当,方法适宜,及时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高效化。(6)重视师生间的双向交流,重视把握学生心理,注意用智慧、幽默和优美的语言化解消极因素,调控教育教学过程,强化教育教学效果。
此外,教育智慧还表现在教师追求专业化发展、追求自我完善方面。
2.3 教育(教学)智慧的功能
由教育(教学)智慧的表现可以概括它的功能主要是:
(1)形成或领悟教育(教学)理念,为教育(教学)工作合理、准确、明确地定位,制定正确的教育(教学)目的和工作方针。
(2)发现或领悟教育(教学)的新内容、新方法、新认识。
(3)为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确定方向、适宜的目标和有效的策略。
(4)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妥善地解决各种矛盾,巧妙、灵活地应对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增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激发教育(教学)的创造性。
(5)深入、全面地反思,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等等。
2.4 教育(教学)智慧的构造
要深入地了解教育(教学)智慧,了解教育(教学)智慧的形成原理,需要了解它的组成要素和内部结构,即了解它的构造。
2.4.1 教育(教学)智慧的组成要素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起,许多人就在思考智慧或者教育(教学)智慧的分类。教育(教学)智慧的各种分类可以看作是它的构造成分。
对教育(教学)智慧的分类可以按照多种规则进行。例如,郭晓娜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把教师的教育智慧划分为:教育理论智慧和教育实践智慧;显性教育智慧和隐性教育智慧;理性教育智慧、德性教育智慧和诗性教育智慧[10]。田慧生依据教育智慧的构成,把它分为基于整体感知、直觉把握形成的知性智慧;基于理论思考、规律认识形成的理性智慧;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形成的情感智慧;以及基于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11]。这些分类主张都可以作为我们了解教育智慧,以及对教育智慧进行分类的参考。
笔者认为,从便于一线教师掌握考虑,除了可以把教育智慧分为教学智慧和养育智慧之外,还可以按照层次把它分为上位的理念性智慧、中位的构思性智慧和下位的实践性智慧,或者分别称为宏观的理念性智慧、中观的构思性智慧和微观的实践性智慧。
总的来看,在教育(教学)智慧的各种构造成分中,有属于感性认识的,有属于理性认识的,有属于谋划构思的,有属于实践操作的,还有属于情感和其他范畴的。
2.4.2 教育(教学)智慧的内部结构
在教育(教学)智慧的构造成分中,具有方向导引和方法论色彩的理念可以视为高层次的策略,具体的操作性技巧可以视为低层次的策略,不同层次的策略是教育(教学)智慧整体的核心成分。没有好的策略,就不能顺利、高效、巧妙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就没有教育(教学)智慧。对于教育(教学)智慧来说,策略是不可或缺的。所谓策略,是主体为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或者认知事物,实现预定目标而确定活动成分及其相互联系与组织方式的谋划和方略;是根据预定目标和现实条件选择、组织各种基本活动方法,调节、控制主体的内部注意、感知、思维和操作活动,对活动进行内部定向指导、监控和调节的准绳。策略是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行动规则和组织实施的依据,是活动过程和方法的精髓、灵魂和本质特征。策略有时也可以称为思路。
有关的知识、经验、活动技能和能力等是教育(教学)智慧的基础成分。没有它们,策略就不能形成,不能落实,不能具体化,不能转化为实践。
有关的情感因素能够发动、维持、调节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不但能对主体起作用,也能对作为客体的人起作用。
前面已经说过,教学智慧和养育智慧是教育智慧的两大组成部分,教学机智则是教学智慧的重要成分。教学智慧和养育智慧不是相互独立的,教学智慧和养育智慧的相互配合有利于获取最佳的教育效益。
3 教学机智有待于发展为教育智慧
通过深入的比较可以发现,教学机智与教育智慧,特别是与教学智慧是有所不同的,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
(1)教学机智的形成需要意外的问题和特定的情境作为前提条件;教育智慧、教学智慧都不需要前提条件。
(2)教学机智只能用于特定情境,应对特定意外事件,具有个别性特点;教育智慧、教学智慧都能够广泛用于多种情境、多个事件,不限于特定的事件和情境。
(3)由于跟具体的个别事件联系在一起,教学机智的现实性比教育智慧、教学智慧都要强。
(4)由于跟具体的个别事件联系在一起,教学机智的直接效果在时空两方面都是相对有限的、较小的;教育智慧、教学智慧的效果都要大得多。
(5)教学机智有时间的紧迫性;教育智慧、教学智慧在时间上都相对宽松。
(6)教学机智是应急的,只能被动作为;教育智慧、教学智慧都不是应急的,能够主动作为。
(7)教学机智的处事方式是可以言传、可以学习的;教育智慧、教学智慧都是难以言传、难以学习的。
当然,教育智慧、教学智慧与教学机智也有某些相同或者相似之处,例如:
(1)它们都与人脑的功能、品质有关,跟思维活动有关,跟应对策略有关,具有较强的复杂性。
(2)它们都具有实践性,又高于普通的实践活动。
(3)它们都有一定价值指向,总是力求积极的效果,效果都具有积极意义,能引起满意、愉悦、赞赏甚至震撼,给人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发展,也有利于教师发展,等等。
总的来看,跟教育智慧、教学智慧相比,教学机智只是一种“小聪明”,它有待于发展为大智慧。对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不仅要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而且更要有教学常态下的教学智慧;不但要善于把“教学的小机智”演变成“教育大智慧”,以教育智慧去化干扰为机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更要主动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消极地、被动地等待机会。
4 智慧的养育与修炼
教育是传递、延续和发展人类智慧的活动,为了有效地完成这个重要和艰巨的使命,教育者必须有高度的智慧,教育智慧应该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教师的追求。
教育智慧的养育和修炼必须以智慧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基础。
4.1 智慧的形成与发展
新事物总是不断出现,新问题总是不断产生,因此,智慧的形成、提高、增长和发展是一个延绵不断、没有尽头的过程,只要生命存在就不会终止。智慧的核心本质是思维品质,对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人们不能从外部进行观察,主体又常常是无意识、不自觉的,因而难以弄清楚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然而,智慧离不开人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总要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每个正常的人总会有自己智慧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回顾自己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回顾自己的智慧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比较、自省、反思,总会发现它的“蛛丝马迹”,然后通过推理、假设、检验、总结等思考活动,逐步弄清这个问题。
例如,对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
(1)智慧的形成、提高、增长和发展总是或明或暗地跟具有价值判断(方向导引)意义、方法论意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
(2)智慧常常跟策略联系在一起,它的形成、提高、增长和发展总是跟策略水平的提高联系在一起。较强的策略意识有助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3)成功有助于智慧形成和发展,对挫折的研究、批判和反思也能助推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4)把握有关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5)改革、创新有助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保守、因循守旧则有碍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6)广泛的阅历、丰富的经验、触类旁通的知识有助于智慧形成和发展。
(7)智慧不能自然地形成和发展,它依赖于思考、总结、升华,依赖于在活动中磨砺、修炼。
4.2 教育智慧的养育与修炼
根据上述对智慧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讨论,在进行教育智慧的养育或修炼时必须:
(1)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课程观、发展观等等。
(2)注意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注意提高理论素养,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
(3)要有很强的方法和策略意识。策略形成的基本规律是:从无意识、不自觉的外部控制到有意识、自觉的外部控制(例如提出要求、诱发、指导等),再经过主体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元认知控制)转化为自动地、习惯地自我调节、控制策略的选用,逐步地由低级(外部的、不自觉的)向高级(内部的、自觉的)发展。要按照这个规律逐步提高策略思维水平。
(4)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注意改革和创新,注意经验的积累、反思、总结和提升,有良好的反思习惯,努力使教育智慧由混沌、缄默状态变成清晰、自觉状态。
(5)注意知识的积累,重视整体性知识和背景知识。
(6)有很强的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考能力。
(7)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事业的追求,乐观、自信的心态,等等。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基于教学实例的教学机智界定[J].化学教学,2013,(9):7~11.
[2]吴俊明.化学教学机智的形成与变化发展[J].化学教学,2013,(12):3~8.
[3]胡燕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智慧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6,(5):16~19.
[4]王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6):23~28.
[5]李星云.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1~3.
[6] http://baike.baidu.com/view/2649. htm2012-12-25;http:// baike.baidu.com/view/110955.htm2013-2-1;http://baike.baidu. com/view/110884. htm2012-11-30.
[7]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28.
[8]怀特海.教育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54.
[9][1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50~57.
[10]郭晓娜.论教师的教育智慧[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例如,对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
(1)智慧的形成、提高、增长和发展总是或明或暗地跟具有价值判断(方向导引)意义、方法论意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
(2)智慧常常跟策略联系在一起,它的形成、提高、增长和发展总是跟策略水平的提高联系在一起。较强的策略意识有助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3)成功有助于智慧形成和发展,对挫折的研究、批判和反思也能助推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4)把握有关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5)改革、创新有助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保守、因循守旧则有碍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6)广泛的阅历、丰富的经验、触类旁通的知识有助于智慧形成和发展。
(7)智慧不能自然地形成和发展,它依赖于思考、总结、升华,依赖于在活动中磨砺、修炼。
4.2 教育智慧的养育与修炼
根据上述对智慧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讨论,在进行教育智慧的养育或修炼时必须:
(1)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课程观、发展观等等。
(2)注意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注意提高理论素养,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
(3)要有很强的方法和策略意识。策略形成的基本规律是:从无意识、不自觉的外部控制到有意识、自觉的外部控制(例如提出要求、诱发、指导等),再经过主体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元认知控制)转化为自动地、习惯地自我调节、控制策略的选用,逐步地由低级(外部的、不自觉的)向高级(内部的、自觉的)发展。要按照这个规律逐步提高策略思维水平。
(4)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注意改革和创新,注意经验的积累、反思、总结和提升,有良好的反思习惯,努力使教育智慧由混沌、缄默状态变成清晰、自觉状态。
(5)注意知识的积累,重视整体性知识和背景知识。
(6)有很强的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考能力。
(7)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事业的追求,乐观、自信的心态,等等。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基于教学实例的教学机智界定[J].化学教学,2013,(9):7~11.
[2]吴俊明.化学教学机智的形成与变化发展[J].化学教学,2013,(12):3~8.
[3]胡燕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智慧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6,(5):16~19.
[4]王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6):23~28.
[5]李星云.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1~3.
[6] http://baike.baidu.com/view/2649. htm2012-12-25;http:// baike.baidu.com/view/110955.htm2013-2-1;http://baike.baidu. com/view/110884. htm2012-11-30.
[7]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28.
[8]怀特海.教育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54.
[9][1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50~57.
[10]郭晓娜.论教师的教育智慧[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例如,对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发现:
(1)智慧的形成、提高、增长和发展总是或明或暗地跟具有价值判断(方向导引)意义、方法论意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
(2)智慧常常跟策略联系在一起,它的形成、提高、增长和发展总是跟策略水平的提高联系在一起。较强的策略意识有助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3)成功有助于智慧形成和发展,对挫折的研究、批判和反思也能助推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4)把握有关的本质和规律有助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5)改革、创新有助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保守、因循守旧则有碍于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6)广泛的阅历、丰富的经验、触类旁通的知识有助于智慧形成和发展。
(7)智慧不能自然地形成和发展,它依赖于思考、总结、升华,依赖于在活动中磨砺、修炼。
4.2 教育智慧的养育与修炼
根据上述对智慧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讨论,在进行教育智慧的养育或修炼时必须:
(1)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建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人才观、课程观、发展观等等。
(2)注意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注意提高理论素养,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
(3)要有很强的方法和策略意识。策略形成的基本规律是:从无意识、不自觉的外部控制到有意识、自觉的外部控制(例如提出要求、诱发、指导等),再经过主体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元认知控制)转化为自动地、习惯地自我调节、控制策略的选用,逐步地由低级(外部的、不自觉的)向高级(内部的、自觉的)发展。要按照这个规律逐步提高策略思维水平。
(4)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注意改革和创新,注意经验的积累、反思、总结和提升,有良好的反思习惯,努力使教育智慧由混沌、缄默状态变成清晰、自觉状态。
(5)注意知识的积累,重视整体性知识和背景知识。
(6)有很强的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思考能力。
(7)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事业的追求,乐观、自信的心态,等等。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基于教学实例的教学机智界定[J].化学教学,2013,(9):7~11.
[2]吴俊明.化学教学机智的形成与变化发展[J].化学教学,2013,(12):3~8.
[3]胡燕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智慧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科学,2006,(5):16~19.
[4]王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6):23~28.
[5]李星云.论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1~3.
[6] http://baike.baidu.com/view/2649. htm2012-12-25;http:// baike.baidu.com/view/110955.htm2013-2-1;http://baike.baidu. com/view/110884. htm2012-11-30.
[7]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28.
[8]怀特海.教育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54.
[9][11]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50~57.
[10]郭晓娜.论教师的教育智慧[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