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季芳
【摘 要】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应从自身的角色转换入手,重新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定位。
【关键词】教师角色;开发;人文主义
美术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美术学科学养,不断地去学习探索美术世界,去领会美术发展的大致脉络和美术学科的本质,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技术表现能力。新的时代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自来水”,只有“智勇双全”才能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的美术知识和表现技能。作为美术教师,同时还应该是学生心理的驾御者。美术教师不同于一般的美术工作者,他还必须不斷地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只有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对学生施以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一味地强加技法对于学生是严而束之,一味地盲目鼓励是放而任之,这都是不可取的。
一、美术教师应成为挖掘者的角色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美术与健康课程应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观认为,人的机会可以平等,但能力却无法平等,尽管每个人都有可以发展的潜能,但每个人发展的时间、方向、速度、深度、质量等都是有差异的,教育的目标是给所有的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又给所有的孩子提供最适合于他们的有差异的教育,以充分发挥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的能力,显示其各自不同的色彩。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点滴发现、点滴进步,并且及时肯定。在美术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对于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自己讨论解决,而不是直接简单告诉或者告知。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从而挖掘出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美术教室应成为启发者的角色
教育家第斯多得曾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叫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导”。教师要多展示直观材料,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在自己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学能力、技术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走出我们的课堂后,还有独立锻炼的能力,为终生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美术教师应成为合作者的角色
现在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教师应有与学生成为合作者的意识。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希望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美术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是他们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这种角色的转换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极大尊重。再有,美术教室还应成为创造者的角色。推进创造教育,要使学生创造性的学,很大程度上要决定于教师创造性地教。传统教学中,国家统一编写的教材规范着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教师主要充当着“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由于社会环境、教育理论、教育技术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应成为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建全新的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编制教学软件,促使课程向综合化、个性化、地方化发展,并投身信息时代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研究水平,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一代。教师要完成由“教书匠”到研究型教师的转变,首先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时代,最重要的是要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除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以外,还要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并且冲破美术学科的局限性,了解相关知识领域的有关资讯。美术教育是以人文学科为基础的,并且由于其内容与形式的特殊性,在陶冶人的精神、培养人的人文精神有其特殊的优势。人文主义也意味着合作,美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曾明确地提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它的终极目的,并且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技能,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美术创作和美术欣赏等美术活动,从精神上塑造健全的人格。
总之,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越来越高。美术教师除了在新形势下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及规律外,还应更深入进行美术教学实践,才能成为实施创新教育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新型教师。
参考文献:
[1]候广令.《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涵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桂木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