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洁
摘 要:本文以遵义县的红色旅游资源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方法通过对其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进分析和研究并得出自己的观点,指出了遵义县红色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遵义县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红色旅游;开发;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284-01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
红色旅游指是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为主题的旅游活动。以观光为主的传统游览与具有现代休闲、自然气息的自然、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在一饱眼福的同时不知不觉中便将红色旅游具有的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吃苦战斗的教育意义铭记于头脑之中,不仅可以促进红色旅游与其他的旅游形式结合起来也可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弘扬革命传统教育,形成了现代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二、遵义县红色旅游开发的现状
遵义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四渡赤水、遵义会议遗址、娄山关会议遗址等作战战斗中留下的各种革命遗址遗迹。这些遗址遗迹大都分布在乌江沿岸,日积月累遵义县红色旅游资源中的部分遗址遗迹都受到破坏,剩余部分虽然保存尚好,但也急需修葺加固。在城乡发展建设的大浪潮中,现存的遗址遗迹的保存也将面临着更大的威胁和挑战。现有的旅游产品中红色旅游所占比例并不高,主要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文化旅游为主。而红色旅游的发展只是最近几年才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处于旅游产品发展周期的初级及刚进入市场阶段,并没有得到统一的规划,市场比较混乱。
三、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1.红色旅游开发水平空间差异不明显。自国家开发红色旅游后,遵义县各地区都在跟随发展步伐的同时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一并开发,根据自身地域的情况实际发展。导致各地的旅游发展没有特色而言,各地的红色旅游区域都在同一时间段和步伐上开发,因此差异不明显,没有很强的吸引性。
2.红色旅游挖掘不深,以纯粹的参观游览为主。遵义县的红色旅游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区域内的旅游主要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休闲文化旅游为主,真正以参观红色旅游学习革命历史情怀的游客并不多。大部分游客并没有真正理解红色旅游的内涵,仅仅是观光游览的过程中拍照作为纪念,只有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游览或者老一辈的长者们在参观红色古迹的同时更注重红色旅游的精神内涵。因此,红色旅游的教育作用并没有得到普遍的接受和很继承,挖掘并不深。
3.红色旅游产品单一,吸引性不强,客源市场狭窄。以资源为依托,良好的口碑和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共同构成了景区特色的旅游组成整体。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会让完美的旅游体验少了一点味道,这形成了现代旅游中游客们的感官与心得体验。购买旅游纪念品是每个游客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购买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加强游客对景区的印象,同时可以让游客把这份珍藏的回忆带回家中。红色旅游产品的单一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游客的选择性,缺乏吸引力,降低了游客的消费力度。
四、遵义县红色旅游开发的建议与对策
1.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区域内的红色旅游资源。将遵义县内的红色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和开发,提高各个不同地区之间的红色旅游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发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提高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旅游经济发展。
2.融入地域文化,整合各地区的旅游资源。俗语言十里不同天,虽然共处于乌江边沿,但是各个地区之间仍然有着自己不同的习俗和文化,只有在河里开发的过程中将本地的文化特色融入其中,将资源的可利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才可以在发展的道路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将各地的红色资源整合,才可以扩大遵义县红色旅游资源的最大吸引力,谱写遵义红色旅游的新篇章和绘出各具特色,让人迷恋和难以忘怀的红色旅游景观。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将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作用书写出来培育于人,传承于人。
3.将红色旅游产品开发与扶贫结合。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好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居民奔向小康,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绿色产业,它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带动当地生活社会环境的改善,同时也能带领人们自食其力,为当地人们描绘了一幅幅奔小康的生活图,带领人们走进幸福生活。将红色旅游开发与扶贫相结合,可以利用旅游之机为人们创造收益,也能为政府的扶贫工作省下一笔力。
4.加大景区的投入,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景区的发展与开发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扶持,更离不开大量经济的投入,只有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大力改造景区道路情况和公厕情况,才能彻底地整治景区内部的脏、乱、差。加大景区的宣传力度,向当地居民宣传红色旅游的教育作用,培养当地居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当地中小学教育合作发展,可以邀请中小学学生参观游览红色旅游景区,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学习红军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助于他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遵义县红色旅游资源别具一格,红色旅游的发展,不仅要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利用发展旅游的条件改善当地的交通环境和基础设施,增强旅游景区的可通达性和可进入性,积极开拓旅游市场,扩大客源条件。
参考文献:
[1]谭曙辉,陈宁英,张河清.红色旅游研究现状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