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2014-05-30 18:55左金福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溶血

左金福

【摘要】在临床医学血标本的检验中,溶血现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本研究选取了某院进行过体检的身体健康的65人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检者溶血血清中的TBIL、DBIL、rGT、ALT、AST、C、UA、BUN、GLU等含量的检测和统计分析,探究出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并分析造成溶血的原因和避免措施。

【关键词】溶血;临床生化检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191-01

医学上,我们把红细胞的破裂、血红蛋白的逸出称为溶血,可能由多种理化因素引起,在临床检验中较为常见。血细胞中很多物质都有较为特殊的分布,标本一旦出现溶血则会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从而会导致临床诊断失误,因此,对于标本溶血的探究十分必要。通过临床试验的方式获得数据并运用统计学对数据进行处理是探究不同成分影响程度的有效方式。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

选取2012年1月至3月,在我院进行过体检的正常人65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中,男性对象有34名,女性对象有31名,其年龄均在18至67岁之间。准备适量的干燥试管,对每一位受检者,均抽取8ml早晨空腹时候的血液,作为研究的血样标本,将所抽取的血样标本分别注入两支试管中,每支注入4ml,将其中一支试管放置进-40℃的冰箱中,将其冻结,经过30分钟后,再将该试管取出,进行融化,再以每分钟4000转的速度对该试管的血液进行为时五分钟的离心,将溶血血清分离;另一支试管则置于常温下,一个小时以后,以同样的转速进行为时五分钟的离心,将溶血血清分离,该血清中,未出现肉眼可见的脂浊与黄疸。

1.2研究方法

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分分析仪为受检者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为受检者溶血血清中所含有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酸、尿素氨、血清葡萄糖等含量,并进行相应的比较,在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统计。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检测的数据使用(x士s)表示,溶血血清及非溶血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使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受检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等含量的值在溶血的前后具有较大的差异,经过统计学方法的研究与分析,该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尿素氨、肌酐、血清葡萄糖等含量值的差异,经过统计学方法的研究与分析,不具有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3 讨论

3.1检验结果分析

对于胆红素的的试验,我们一般会采用重氮法进行测定,最后,会生成一种颜色呈紫红的叫做偶氮胆紅素的物质,主要有光吸收的部分在波长为540nm至560nm处。当血液出现溶血的时候,大量的血红蛋白进入到血清当中,而处于血红蛋白所测定的相应波长处的光吸收部分就会对TBIL以及DBIL造成直接性的影响,使得所测定出来的值偏高。而在进行溶血后,rGT的值出现明显的降低,很有可能是由于溶解到血清中的红细胞,当红细胞的各个成分溶解进血清中时,血清的体积会有所增加,就这导致了血清中其他成分的深度出现降低的情况,具体的原因还未明确,有待更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在红细胞中,血浆的含量大约只有ALT含量的七分之一。因此,在血样本溶血后,对于ALT含量的测定值会有所增高,而这主要在于红细胞中的ALT得到了大量释放的原因。为了尽可能地将误差减到最低,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更进一步地提高,对产生溶血现象的因素一定要了解,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预防措施的研究。

3.2引起溶血的原因分析

引起血样标本出现溶血情况的因素非常多,比如说在采血时水浴箱内的温度过高、负压过大、在进行血清分离的时候转速过高等,这些情况都会引起红细胞的破裂,造成血红蛋白的逸出,导致最终溶血情况的出现。在临床生化的检验中,溶血现象是最常见的干扰因素,样本的溶血可分为两种,一种为体外溶血,一种为体内溶血,而体外溶血常常是由一些物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在采血时水浴箱内的温度过高、负压过大、振荡、冰冻等破坏,或者也有可能是化学因素造成的,如血样与一些表面活性剂的接触等,另外,也有可能是代谢因素造成的,如由于遗传病而导致红细胞脆的增加;体内溶血主要是由物理因素引起的,如大血管手术患者,也有可能是化学因素引起的,如恶性的疟疾等,另外,也有可能是药物的毒性反应所所引起的。由于对真空管采血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在临床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样标本出现溶血的情况也越来越频繁。因为标本溶血所导致的相应血细胞破坏,而在这种破坏中所释放的一些成分,对生化指标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干扰。

3.3避免溶血发生的措施

抽血器和容器必须干燥洁净,尽量用一次性抽血器; 不用或短时间使用止血带; 不宜过快,以免产生大量的泡沫; 抽血后取下针头再将血液沿试管口壁徐徐注入容器内; 若用血浆应轻轻倒转容器与抗凝剂混匀,切勿用力振摇; 采集后的血标本应立刻送检,不宜超过 2 h;血清或血浆与血细胞应在采血后尽快分离,不宜超过 2 h,一般血标本室温放置 30 ~60 min 或 37℃水浴 30 min,标本离心前自行凝集,不用器物剥离血块; 离心机转数控制在 1000 ~2000 rpm,离心 5 ~ 10 min; 血标本不能直接放入冷冻室,避免融化后溶血。

4 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是会产生一定的干扰的,因此,在进行临床生化分析检验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尽可能杜绝引起血样标本出现溶血的一切原因,并要及其注意待检的血清标本是否已经溶血,以将最准确的检验结果反馈给医生,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更合理的诊断。

参考文献

[1]李兴武,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对于早期肝损伤的诊断价值[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

[2] 崔致远,基于因子分析研究老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的地理分布规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猜你喜欢
溶血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
一株羊源粪肠球菌的分离鉴定
溶血对生化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及纠正
溶血和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相关性分析
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导致溶血的比较及护理对策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研究与探讨
血清标本溶血对酶活性的影响
常见的分析前因素对临床生化日常检验项目的影响
体检中心血标本溶血原因及对策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及预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