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经历对文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

2014-05-30 07:30庄晓华章洁
学理论·上 2014年5期
关键词:积极影响志愿服务

庄晓华 章洁

摘 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大学生就业难在地方普通高校文科专业体现最为明显,而志愿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实践载体,对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正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其对文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志愿服务;文科生就业;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3-0111-02

近年来,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非常严峻,根据教育部及各研究机构的众多调查数据显示,非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如教育部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行榜中排在最后的就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而麦可思、搜狐教育和学而思培优联合发布的《2013中国数理化(理科)基础教育白皮书》显示,在2012届各个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排名前20位仅有广播电视新闻学一个纯文科专业,平均薪酬排行榜的倒数十位则全部是文科专业。因此,无论是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文科专业毕业生都处于劣势。

在大学校园,志愿服务正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众多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他们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积极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与此同时,志愿服务也为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大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培养、为人处世能力和健康人格的提升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将全面、深入地探究志愿服务对于促进文科专业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为提升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文科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提供借鉴。

一、文科专业及其就业特点

大学的文科专业主要分布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中,其主要特点是理论性强,重视专业知识的广度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一般来说就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得多,而能直接运用于现实社会实践的知识与技能学得少,特别是纯理论性的文科专业几乎就没有实践方面的训练。

从就业岗位看,文科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文字、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如文秘、行政、销售、客服、传媒、文宣、教育等白领文职岗位。从工作单位来看,既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又有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根据相关就业数据统计,现在文科专业大学生主要的就业去向是各类企业,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企业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主要涉及文化艺术、广告创意、教育培训、新闻出版、商务服务、信息咨询、旅游休闲、金融保险等服务性行业。

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比较广,受专业限制少,因此专业对口率也较低,如复旦大学发布的《复旦就业行业报告2010》显示,近年来文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与专业相关性越来越低,尤其在人文类基础学科从事与专业对口职业的毕业生甚至不到一半。与此同时,招聘文科专业毕业生的单位对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会计、金融等专业性要求高的职位外,越来越多的职位不再限制专业。因此,文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替代性也较强,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实践证明,志愿服务作为重要的社会实践载体,对提升文科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性,促进文科大学生就业正产生越来越积极的影响。

二、志愿服务对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文科大学生的社会化

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通过学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知识,参与社会实践,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成为能自觉履行一定社会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也是大学生逐渐成为一个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合格人才的过程。大学是青年人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学习阶段,因此能否在大学期间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人对青年人来说至关重要,没有很好完成社会化的大学毕业生是很难胜任各种工作的,甚至都不会自己找工作。

从大学毕业生转变为社会人、职业人的过程中,志愿服务的实践和经历有助于文科大学生丰富自身阅历,培养处世能力和应变能力。文科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上的各类志愿服务,在社会中学习与培养政治意识、公民意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既了解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思想观念的存在,又不斷强化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认可,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掌握为人处世的常识,从而可以促进自身的社会化进程。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不断接受锻炼和洗礼,逐渐成长,不断成熟,同时也得到社会的认可。一个已经成长为自立自强、敢于担当的社会人的大学毕业生必然会受到众多招聘单位的青睐。

(二)转变文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选择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几乎都怀着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成为企业管理干部等高级白领的职业梦想,同时因为没有经历社会实践的磨炼或实际工作的考验,部分文科专业毕业生对自己的知识、能力估计过高。因此,文科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不少文科专业大学生在就业时只关注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福利待遇,而忽视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职业兴趣,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愿意深入到艰苦的生产一线。

志愿服务经历会对大学毕业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职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主动选择留在西部、留在基层工作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团中央的一项调查中,有45.4%的大学生志愿者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改变了自己的就业观念。参加志愿服务能让大学生感受到被社会需要,被他人接纳和认可,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能更准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的需要,从而在就业时能更加理性。通过关心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到贫困地区支教帮扶,不少文科大学生不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毕业时的就业心态也就比较平和,选择也会比较务实。

(三)完善文科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中国社会调查所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不少大学生到了毕业前期依然对前途一片茫然,对自己的事业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能准确了解自己的长处、兴趣,对各种职业和工作岗位的特点及要求心中无数,更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必然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对于就业面广、职业发展不确定性强的文科专业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就业针对性,提高就业成功率。

大学生通过参加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发现和挖掘自身的优势和工作能力,还可以通过扮演诸如教师、记者、社工、导游、翻译、导演、司仪、警察、律师、心理咨询师、活动策划师等等角色,获得不同的职业体验,了解不同职业和岗位的信息,从而帮助自身合理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比如不少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通过支教活动树立了成为一名教师的职业理想,并通过学习相关课程,接受专业培训,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最终实现职业理想。

(四)提升文科大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学校接受大量理论知识教育但缺乏一技之长的文科专业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这个一技之长也就是职业技能,也就是所从事的职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如外语口语、演讲口才、时间管理、公文写作、沟通协调、组织策划、宣传报道等技术和能力就是文科大学生毕业后所从事职业的基本技能。当前,众多大学生面临并且迫切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为我所用,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就业时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多样化,这为完善文科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培养职业技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项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宣传、动员、组织、协调等一系列工作将是对文科大学生各项职业技能的培养和锻炼,还能提高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而越来越多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方也会提供专业化、系统性的培训。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南京青奥会等重大赛事、展览、会展等活动组织方一般会进行通用知识、通用技能和素质的培训,涉及外语口语、礼仪知识、急救技能、团队合作、应急处置以及活动背景知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等众多内容,这样的培训能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并有助于培养广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复合型人才。此外,师范生支教、社工专业学生扶老助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义务导游、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参与社区管理、新闻专业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艺术类专业学生义务演出、历史学专业学生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义务讲解等等,更是专业知识运用、专业技能锻炼的好机会,同时还能了解和掌握有关职业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并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此外,在志愿者的选拔以及岗位竞聘中,文科大学生也能积累竞聘、面试等经验,为毕业就职打好基础。如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市青奥会志愿者”选拔的面试既有一分钟的中英文自我介绍,又有自由问答,面试考题灵活生动,既体现了志愿服务的基本素养,又有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案例分析,较好地考查了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服务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

(五)增加文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以及江苏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等众多志愿服务项目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拓宽了文科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与此同时,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每年都会定向招聘服务期满的优秀大学生志愿者,许多企事业单位还专门从服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中招聘员工,更多的用人单位会优先录用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学毕业生,这就为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志愿服务经历也为文科大学生进入公益基金会、公益服务组织、社会服务组织工作创造了机会。此外,志愿服務还可以扩大文科大学生的社会人际关系网络,扩展其社会资本,增加其就业信息,为其更好地就业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文科大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或特长,并利用志愿服务期间积累的工作经验、锻炼的工作技能以及建立的人际关系网络进行创业也是一条可以选择的就业途径。文科大学生的创业可以是创办社会服务组织,提供诸如养老、家政、广告、心理援助、公益慈善、文艺演出、营销策划、礼仪司仪、旅游开发、管理咨询、婴幼儿早教、教育或艺术培训、弱势群体帮扶等方面的服务;还可以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成为农业经纪人,组织农村旅游开发、手工业协作、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等,或提供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的营销以及企业与农户的中介服务。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文科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奉献社会、融入社会,而且可以提升人力资本,增强就业能力,拓展就业渠道,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陶倩,卓凯,裔仕佳.志愿服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66):70-74.

[2]范一蓉.青年志愿服务与大学生就业同轨的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98-100.

[3]王蕾,赵彦莉,穆娜.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意义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0(4):31-33.

[4]陈翔,路艳娥.大学生志愿服务与提升就业能力的思考[J].法制与经济,2010(1):116-117.

[5]曾雅丽,林轩东,林佩云.大学生志愿服务促进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2):88-89.

猜你喜欢
积极影响志愿服务
浅析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对当代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红十字建设
基于协同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化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
发挥志愿服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作用
志愿服务与“互联网+”结合模式探究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