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视阈下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2014-05-30 07:14张明军
理论观察 2014年5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

张明军

[摘 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人不仅是管理的对象,而且是管理的主体。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师生民主参与机制、构建师生利益人文关怀机制以及正确把握学生成才评价标准等具体途径和措施。以期对创新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有所裨益。

[关键词]教学管理;模式;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5 — 0132 — 02

一、人本主义核心思想综述

人本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者认为人是世界的本体,是一切存在的本原。人本主义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表现在他们重视人文学科教育,强调人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强调情感和意志的发展;重视人性的培养;主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均应个性化;反对传统教育机械化、统一化,主张发展个性。

当代人本主义思潮以人本主义为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标准。从教育理想到教育目标,从教育过程到教育内容,从教学方法到师生关系,它自成一个体系,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相抗衡。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内容体系极其繁多,但有一个核心的主题,就是对人的关注,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思索,以及对人的尊重。这种主题如果概括为一种精神,就是人文精神。〔1〕

二、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界限不清

2011年,正式发布的国家教改纲要,明确提出克服高校行政化倾向,提出要“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由于体制的原因致使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以行政权力为中心,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并拥有绝大部分教学管理事务的决策权,导致了二者之间的权力界限不清。因此,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治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二)教学管理制度人性化缺失

当前我国高校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刚性过强、柔性欠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单纯依赖硬性的规章制度来对高校的教学行为进行管理和制约,过多强调教学管理部门和制度的权威性、服从性以及各种行为的规范性,而忽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的感受和要求,忽视对学生的激励、感召、引导,启发等柔性因素的激励作用,以致教学管理制度缺少人文关怀。

这种缺乏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致使教学管理部门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就会导致一言堂而不顾及被管理者的感受,使这种管理制度缺乏民主与公平,并不利于高校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只能落入“新瓶装旧酒”的窠臼。

(三)教学活动者缺乏自主性

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体现,自主学习也是高等教育中学术自由在学生学习上的基本体现。但是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进行专业设置时没有按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进行周全考虑,忽视了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对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虽然我国各高校都开设了选修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通过选课系统来选择选修课,学生通过选课系统自助选择所修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便更好的实现教学活动管理者与学生的互动。然而我国高校的现行选课制度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部分学校教学资源不足,使得高校选修课的开设门类和范围有限,满足不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由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急剧增加,而有些高校的教师队伍建设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以至于在学修课的开设和选择上与学生的需求还不在很大差距;其次,高校选课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网上选课系统一般是由各高校教务处统一进行管理,学生利用网络进入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进行选修课的选择,教务处根据教务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的人数来开设相关的课程。由于是选修课一般各高校教务部门对这些课程都不是特别重视,更没有把授课教师的授课质量那入到正常的教学考核体系之中,在任课教师的选聘上也没有专业课要求的那样严格,导致一些老师上选修课纯粹是走过场完成教学任务。有的高校选修课是大班教学,学生数量比较多加上学生对这些课也不重视,只是为了修满学分,所以上课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一些学生选课睡觉、聊天、玩手机等现象,浪费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授课效果大打折扣,违背了教务管理部门开设选修课的初衷。

三、创新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的途径

创新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不仅是一个理论的建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建设活动,需要从确立师生民主参与机制、构建师生利益关怀机制、实行效果激励评价机制等方面加以实施。

(一)构建师生民主参与机制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学的主体,调动师生民主参与学校教学与管理的意识,让师生积极参与教学管理与决策中来。对教师而言提高其参与教学及管理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让教师参与到学校教学改革的各项具体事务中来从制度上保证教师对学校管理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因此,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教师为本,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

让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者认为,学生作为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对象,理应服从学校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和制度。这种观点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与决策的积极性,更不能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必须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活动当中,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

(二)构建师生利益人文关怀机制

1、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实现条件就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离不开高素质的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因此,高校要想得以正常运转需要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而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受到教学管理制度的影响,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的科学、人性化就有助于促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反之,就会起到反面效果。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本。所有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实现服务过程中的育人。通过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来达到管理的目的,通过服务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因此,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是高校进行教学管理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

2、注重教师利益的物质和精神关怀

兴国必兴教,兴教必重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3〕十八大报告的这一重要论述,既延续了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对广大教师的期许和希望,也是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要确立人在教育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人这一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形成尊师、爱师、重师的良好氛围,运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要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专业优势和潜能,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能力体系转化,力争把每一门课都上成学生真心喜爱和终身受益的课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工作和生活上要把维护教师的利益作为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所有教学和科研活动当中,认真听取他们对学校发展所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以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的认同和依附感。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部门要努力创造教师实现自我发展与不断提升的平台和机会,以实现教师全面与自由的发展,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

四、正确把握学生成才评价标准

大学生成才评价标准,是指在大学生成才评价中所确定的成才规格,也就是具备怎样的素质结构才算成才〔2〕。十八大报告提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4〕因此,在人才培养理念上,首先,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及人员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标准;其次,要尊重人才培养和成长的规律,树立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观念;再次,确立个性化人才培养观念,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的创新,立足高校的办学传统与自身优势,形成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首先,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其次,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以避免和其他学校雷同或冲突而不能体现自己学校的特点和优势。

从高等教育目标实现的角度审视大学生成才评价,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大学生成才评价在高等教育乃至社会发展中的位置。“高校人才质量的评价,要以一定的教育目标为依据”,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人才培养要立德为先、立学为基,既要加强专业教育,注重“厚基储宽领域、广适应、强能力”,也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树理想、强意志、勇实践、讲奉献”,使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广阔的眼界胸怀,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積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职责和出路。

〔参 考 文 献〕

〔1〕刘昱.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学术交流,2006,(01).

〔2〕王光彦.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一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9。

〔3〕徐新泉.开展尊重教育,培养健全人格〔EB/OL〕.http://jxedu.net.en/ems/data/ht ml/doe/2004一11/21/31979/。

〔4〕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G〕 .学习出版社,2012.30—31.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永续债券探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