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型”校长团队的成功打造

2014-05-30 20:40付艳华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永吉县三型村小

付艳华

为进一步推进吉林省永吉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三型校长培树工程实施方案》、《加强中小学领导干部校本研修工作指导意见》的指示精神,以促进中小学校长队伍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培训质效为主线,遵循“在培训形式上突出创新性,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主题性,在培训管理上突出服务性”的培训思路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培训途径,提升校长的专业化水平,努力打造适应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校长队伍。

一、常规培训形式多样

我们在常规培训工作中,确定了“研训统筹、研践一体、研用结合”的工作思路。通过“专家引领、主题论坛、梯次研修、远程培训、读书汇报等多种培训途径,提升校长的专业化水平。

1. 专家引领,提升校长的理論素养。采取专家引领等有效措施,提高校长的理论素养。先后聘请全国小学教育专家窦桂梅等国家、省、市教育专家19人次来我县讲学,他们分别从新时期校长如何提高素质、提升理念、依法办学、科学管理等方面作专题讲座。全县中小学校长接受培训3000余人次。通过专家讲座,转变了校长的思想观念,扩大了校长的知识容量,改善了校长的知识结构,增强了校长的创新意识,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

2. 主题论坛,提高校长的辨析能力。围绕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开展校长主题论坛活动。2007年,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和“构建特色学校”这一主题开展“校长论坛”;2008年组织全县368名领导干部针对4个论题,围绕新的教育理念,结合教育实践,进行广泛、充分的论坛。2010年,围绕“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管理能力,改进学校工作”为主题,组织376名领导干部开展网上论坛活动。2011年8月,在全县期初教育工作会上举办了首届“以普及、质量、特色”为主题的中小学校长论坛活动。

3. 梯次研修,提高校长的业务水平。梯次研修就是有计划地对全县中小学领导干部按岗位、按需求、分类别、分层次,紧紧围绕校长的能力建设和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不同培训计划,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研修活动中,按需施教,针对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按培训对象可分校长培训、副校长培训、村小校长培训、骨干校长培训和后备干部培训。按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分为全员培训、主题培训和专题培训。

几年来,我们共举办校长研修班,后勤管理研修班,德育工作研修班,教学理论提高班、中小学领导干部校本研修班等九期培训班,培训中心中小学校长、副校长630余人次。

4. 远程培训,提升校长的专业化素质。为进一步提升校长的理论水平,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2008年组织84名中小学领导干部参加了全国农远工程项目专题培训。同年4月,我们又组织了教学副校长参加英特尔远程培训。2010年,我们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共同建立了“永吉县中小学领导干部远程培训中心”。利用这个中心,为我们提供最前沿的理论信息,最实际的教育方法。全县376名领导干部全部参加了培训,为了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我们加强了对远程培训管理,制定了《永吉县中小学领导干部远程培训的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实行月总结通报、年度考核评比。本年度领导干部远程培训学习结业率100%,优秀率68%,共有5名领导干部评为国家优秀学员。2011年、2012年我们分别启动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远程培训学习,共有741名领导参加远程培训。“永吉县中小学干部远程培训中心”连续两年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评为年度优秀地方培训中心并颁发优秀地方培训中心奖牌。长期有效的远程培训即方便了校长们的学习,又促进了校长的专业发展。

5. 读书汇报,促进校长的专业成长。2011年,我们围绕“提升校长办学理念,提高校长教育实践能力”这一主题,开展永吉县中小学领导干部第一届读书汇报活动。2012年,围绕“走进教育经典 实现专业成长”,这一主题开展永吉县中小学领导干部第二届读书汇报。全县共有366名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含村小校长)参加汇报。全县各校已把读书汇报材料编辑成精美的书册35本,录制光碟33盘。通过读书汇报,使领导干部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互助中发展自我、在阅读中完善自我,促进了校长的专业成长。

二、特色培训实效突显

近几年来,我县在总结过去干训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努力探索,形成了具有我县干训特色的“干训科研模式”、“名校带培模式”、“以县带村干训模式”,通过实践研究,取得了非常好的培训效果。

1. 干训科研,提升校长的办学理念。我们一直坚持“科研促干训,干训带科研”的培训原则。2008年我们以课题为依托开展研究,承担了省级重点实验课题《提升校长办学理念与和谐校园文化构建》研究与实践,确定了县实验小学、口前一小、北大湖中心校三所实验点校。

为了推动全县科研课题的深入开展,我们举办“提升校长办学理念”专题培训班。聘请了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谈松华和吉林省专家,为实验校课题组全体成员作了《新形势下如何做教育科研》等专题讲座;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到东北师大附中和长春树勋小学进行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考察学习。通过专家讲座、案例点评、互动答疑、实践考察、总结提升五个环节的培训,学员们达到了对办学理念的理解、形成、实践和提升的目的。

2008年在吉林地区“十一五”立项课题阶段成果督导交流会上,我县作了题为“铸校长办学之魂,拓学校发展之路”的经验介绍。2009年在我县召开的吉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案例教学”现场会上,我校作了题为“开发运用校长培训‘案例教学科研模式,不断提升校长培训工作质效”的经验介绍。三所实验校也同与会领导进行经验交流,五所基层校的校长就“提升办学理念”进行了主题论坛。实现了校长们对“办学理念”的再认识,达到以研促学、共研共促、共同发展的目的。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真真正正地提升了校长的办学理念。

2. 名校带培,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名校带培,就是在全县中小学领导干部中,选派有发展,愿学习的中青年领导干部,送到全国各地名校带培学习一个月或一个学期,达到在短时间内快速度、高效益地提高科学管理学校能力的目标。在名校带培中我们做到“四看、三定、两汇报”,四看是看教师、看学生、看管理、看课堂,三定是定带培目标、定带培学校、定带培对象,两汇报是带培学习回来后汇报学习收获,汇报学习实践成果。

为提高培训效果,我们制定了《名校带培方案》、《带培学员管理办法》、《带培学员跟踪考核记录册》等相关制度和办法。带培学习结束后,举办“名校带培”校长学习汇报会和巡回报告会,校长们在报告会上将自己的学习感悟、实践成果与大家共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了校长的共同成长。实现了“异地取经,受益全县”的目的。

3. “以县带村”提升村小校长的综合素质。为加快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加大村小校长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县城中优质的校长培训资源,采取“以县带村”的培训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村小校长综合素质的提高,助推村小教育快速发展,推进了村小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升位。

(1)利用县城优秀校长资源对村小校长进行培训。2006年,我们举办了“首届村小校长研修班”。研修班上我们请县实验小学校长王艳春作了题为“追求,校长司职的生命源”专题讲座,王校长分别从校长司职,要引领先进思想;校长司职,要致力于人性化管理;校长司职,要构建并发展学校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了讲座,村小校长收获很大。2010年,我们又以“打造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举办了第二届村小校长研修班。研修班上实验小学副校长宋秀伟作了“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辅导讲座,口前一小副校长王玉艳作了题为“我做教学校长的三个追求”的講座,通过他们的讲座,村小校长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培训班上,教育局还下发了《永吉县教育局关于实行乡镇中心校对村小一体化管理的意见》,研修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效性强,提升了村小校长的岗位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村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利用县城优秀学校资源对村小校长进行带培。2008年,我们选派4名村小校长到口前镇第一小学开展带培,2010年,我们选派6名村小校长到县实验小学进行为期15天的带培学习,2011年6月,选派3名村小校长到北大湖中心校带培学习两周;2012年5月,选送2名村小校长到北大湖中心校带培学习半个月;带培中他们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教研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40余节,写随笔、反思、感悟万余字。带培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带培学习汇报,他们分别从校园文化、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不同侧面进行了学习汇报,通过交流,校长们深切感受到学习使他们思想有了很大进步,实践使他们工作有了很大的飞跃。

几年来,中小学校长培训干训工作得到了县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校长培训经费的保障。进修学校干训部多次被吉林市教育局、吉林市教育学院评为先进集体。“十一五”期间,我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接受了吉林省、市干训工作领导组检查评估,经过激烈角逐,永吉干训工作名列前茅、脱颖而出。在省“十一五”干训工作表彰大会上,我校王校长代表全省进修学校进行汇报交流,得到了与会领导的好评。永吉县教育局获得省“十一五”干训工作先进单位的殊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培训机制、挖掘培训资源,畅通培训渠道,为培养和打造“永吉县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校长”团队建设,为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永吉县三型村小
中秋月下有忆
永吉县农业农村局挂牌成立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如何发挥高校“三型”基层党组织在学科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以“三型”人才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
村小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永吉县芹菜沟水泥用灰岩矿床地质特征
村小消失后对农村文明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