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的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4-05-30 16:04刘向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校企合作探索

刘向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和归宿,而就业质量是衡量一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最直接依据。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摆在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人才共育 就业质量 探索 实践

一、前言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直接进入社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因此,就业质量直接反映出一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不是学校自己说了算,应该由用人单位来评判。因此,整合学校与企业资源,走校企合作人才共育之路,是提升高职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根本途径。

二、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模式

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工院)为例,目前,苏工院与企业合作的模式有:企业学院、“订单式”培养、校中厂与厂中校、实习就业基地、工学结合(三岗实践)等。

(一)企业学院

企业学院是苏工院校企合作理事会框架下的重要模式。2013年苏工院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同年,学院与常务理事单位苏州创元集团联合组建“创元学院”。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创元学院”院长,在学院设专门的办公室,每周由企业派人到学院现场办公进行项目洽谈。目前,包括师资互聘、金龙订单班、苏净订单班、书香学院等在内的“创元学院”50多个合作项目正在紧锣密鼓且卓有成效地开展。接下来,苏工院还将与江苏省内一些密切合作的大型集团联合组建7个企业学院,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提升学院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企业学院成为苏工院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的一大亮点。

(二)“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学院与紧密型合作企业联合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重要形式。学院与企业组建以企业名字命名的“订单班”,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为企业量身定制准员工。企业派工程师或者管理人员来学院给“订单班”学员授课,或者将“订单班”学员带到企业进行专门培训。经过考核,“订单班”学员进入企业实习就业。目前,苏工院与百得科技有限公司、劳士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斗山机床(烟台)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组建“百得班”、“劳士领班”、“斗山班”等30多个订单培养班,其中“劳士领”订单班已成功开设四期。所有订单班学员毕业后在公司都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公司的业务和技术骨干,他们无论是就业质量还是稳定性都明显高于一般毕业生。

(三)校中厂与厂中校

校中厂,在苏工院被称为“驻校企业”。目前有6家公司作为紧密型合作企业入驻学院,他们分别是:苏州精技机电有限公司(2007年入驻)、苏州达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入驻)、苏州瑞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2005年入驻)、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入驻)、苏州市电子产品检验所有限公司(2007年入驻)、苏州市卡梦动漫有限公司(2012年入驻)

由于具体项目合作主要是驻校企业与专业系部之间的合作,因此,在对专业系部进行调查后,我们知道实际开展的合作有:

精密制造工程系:与三家驻校企业开展合作,其中与苏州精技机电有限公司的合作有:共同开发科研项目;参与专业建设;参与课程建设;参与教材建设;教师培养。与苏州达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有: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场地和专业培训。与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有:开展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共同承担各类培训;共建新专业;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精密制造工程系与苏州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思瑞订单班”已开展两期,40多名订单班学员经过培训后成为公司派往各地的技术骨干。

机电工程系:与苏州瑞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内容有:企业推荐专家参加专业指导委员会,与系共同制定具有鲜明职业性、应用性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企业推荐符合双师型要求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系的兼职教师,并支持他们到系方授课、指导实训、编写教材等;为系提供学生实践、实习、实训,并指派相关人员参与指导,对学生实习、实训提出考核意见。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与苏州市电子产品检验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内容有:共建实训基地;共同进行师资培养;共同进行技能培训;共同申报课题项目;共同做好电子信息行业协会工作。

文化与艺术系:与苏州市卡梦动漫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内容有:共同开展“订单式”培养;共同开展动漫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其中“卡梦订单班”已连续组建两期,学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很快,就业质量高。

除了校中厂,苏工院还探索“厂中校”模式。学院与汇通金融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在企业举行“厂中校”开班典礼,将“汇通班”学员送进企业,由企业负责进行培训。培训结束这些学员直接在汇通金融公司实习就业,他们的稳定性和就业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同学。

(四)实习就业基地

实习就业基地是苏工院与接受实习生和毕业生人数较多的企業建立长期稳固关系的合作模式。学院通过对历届毕业生的调研分析,确定一些企业作为学院稳定的人才输出基地,与企业洽谈签约,然后在企业挂上实习就业基地的牌子。每年,学院举办招聘会时都会优先邀请这些企业参加,有的合作企业甚至可以提前到学院开展专场招聘,遴选优秀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这种模式能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就业权益,更好地保证学生专业的对口性和就业的稳定性。目前,苏工院有200多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80%的学生能进入到这些基地实习就业。

(五)工学结合(三岗实践)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形式多种多样,共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得到锻炼。学生的工作作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的一部分,除了接受企业的常规管理外,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并给予相应学分。

在苏工院,工学结合又称为“三岗实践”,即识岗、习岗、顶岗。在大一年级,学院组织学生到专业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实地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岗位性质等,称为识岗;在大二年级,学院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一周到三个月不等的实践操作,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让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机电专业的学生到百得公司,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到凯宾斯基大酒店等。在大三年级,学院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这时的学生既是在校学生,同时又是企业准员工,他们能很快适应企业的环境和管理模式,很快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

工学结合(三岗实践)教育模式是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美国曾于1961年在福特基金会

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调查。调查形成了“威尔逊—莱昂斯报告”,后又编撰成《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大学计划》一书,于1961年出版。该项调查认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利益: (1)使学生将理论学习與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 (2)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4)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 (5)为许多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入大专院校学习的贫穷学生提供了经济来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6)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7)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其就业率高于未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苏工院的三岗实践是在总结其他院校工学结合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这种模式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更快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以上一些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模式,苏工院还尝试开展区域合作,在一些优质合作企业较多的地区设立区域合作工作站,将人才培养工作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将招生、就业、社会培训、校企合作项目开展一体化,集成化。另外,学院正在尝试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走国际化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

三、结束语

在苏工院,学院层面与十家以上大型集团和开发区建立合作关系,共建企业学院或者区域合作工作站,系部层面与百家优质企业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开展全面合作,专业和教师层面则与千家企业开展项目合作,这项工程称为学院校企合作“十百千”工程。近年来,学院坚持“一本四联”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实行“政行校联袂,师生企联合,教研用联动,学做创连贯”的四联办学机制,紧跟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把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身的重要责任,以学院理事会为平台,以校企合作“十百千”工程为载体,以“坚持市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为引领,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服务就业为引擎,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政行校企”四方合作育人、创建企业学院等合作就业模式。学院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己任,创新就业与人才培养融通新机制,争创“产教融合特色鲜明”100所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取得显著成效。

参考文献:

[1]阳巧雯.论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11期.

[2]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校企合作探索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