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几个不利因素

2014-05-30 22:39:41宋莉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留守师资改革

宋莉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但距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仍然较远。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教师队伍的参差情况,升学率的终极评价机制,读书无用论的时代逆潮,使得中国教育改革实践在农村落实的路还很长。

关键词:改革 留守 师资 评价 逆潮

中国教育改革是中国社会改革大旗下的必然选择,几十年来,教育改革的呼声震耳欲聋;改革的实践也是轰轰烈烈,有民办学校教育家的另辟蹊径,也有官方改革的康庄大道,但实践结果证明,林林总总的各式各样的改革并没有满足社会的需求,并没有满足家庭的需要,特别是没有满足最广大的学生们的需求,我们各级各类学校也没有像说的那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是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耳闻目睹,加上自己的点滴体会,我想谈谈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不利因素。

一、从教育改革的接受者——学生来看

我们地处皖北,皖北农村教育以中心校为单位,各中心校平均约4000名学生,分散在中心校下辖20多所中小学内,中学一般实行寄宿制,但大部分学生回家住。在中国今天这个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就有了一群留守老人,而我们学校也就有了一群留守儿童,农村学校毫不夸张地说90%都是留守儿童,这些学生在家都是由他们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般都在60岁-70岁)“代管”,老人们除了看家护院外主要任务就是代管这些孩子的衣食住行。“能不能管?怎样的方式去管?管的结果如何?”其实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可想而知的,一些留守儿童一年甚至几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孩子成长的第一教育环境——家庭不健全,仅靠“留守儿童之家”的关爱,仅靠一根电话线和经济的供给,维系亲情的纽带太脆弱了,最根本的父子、母女情感自然就变得越来越陌生了。

大家也都知道,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老师们要关注孩子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我们老师也知道这是正确的教育,但当我们面对这样一群长期与自己父母都没有多少情感的“野孩子”们,我们的说教每每都是苍白无力的,他们几年都不在乎自己父母的关注,他们还会在乎谁的关注呢?他们都不再爱自己的父母了,我们还在讲台上教他们去爱学校、爱家乡、爱同学、爱社会主义,可想而知他们能爱起来吗?我们应该去培养他们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呢?某个学区的一个中学生,成绩优秀还是班长,初三毕业前几个月跳河自杀了。学校在收拾他的遗物时,发现书包里的笔记本有这样一行字:“爸、妈,你们在哪里?我真的很累!”当他的父母从福建的打工地回来哭喊着说“我们挣钱不都是为了你好吗”的时候,真不知道这对父母是最善良的还是最狠心的,当他的父母从学校拿走几万块钱的人道主义援助费转身离开的一刹那间,我不知道,作为他的老师、校长,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是做了一件好事还是犯下了一桩罪孽。于是,我们也就不时的听到了这样的消息:XX地方、XX学校、XX学生亲手杀害了他们的爷爷、奶奶,甚至是他们久别的父母。留守儿童伤害所谓“隔代疼”他们的留守老人,真的是伤不起啊。几代人的伦理悲剧从某种角度上也是我们的世纪国殇!教育的公平该怎样应对农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状态!

二、从教育改革的执行者——教师来看

乡镇教师,其组成分三类:第一类是当年民师转正的教师,年龄基本上在45岁以上,约占全体教师的70%-80%,尽管责任心很强,但终因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而力不从心。

第二类是从院校毕业的教师,可经过调查,真正从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在当地学区的几百位教师中平均不足1/30,音体美专业的老师更是少之甚少,绝大多数教师的本科文凭是当地师范学院、电大的函授,甚至是地方党校的函授文凭。众所周知类似这样的函授机构要的是钱,而函授者要的是学历评职称,学不到知识,提高不了业务水平也是理所当然的。

第三类教师来自地方行政人事制度改革转移来的行政人员,所谓乡镇“七站八所”裁掉的不合格人员。有的来自财政所,有的甚至来自畜牧站,当他们拿着文件来中心学校报到时,真不知道哪门课可以分给他们。当这些分流的人什么都不能做的时候,他们就来做这个太阳下最神圣的职业了。

总之,农村教师老的老了,中青年教师水平又打了折扣,外行也来到了行内,教师队伍素质如何保证?而新一轮改革是怎样要求老师的呢?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领者、合作者,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教师还要有更高的人文情怀,而这一切要求与我们农村教师的现状差之甚远,教育改革在执行者手中又大打了折扣。

三、从考评机制上看

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评有很多指标,但大家心照不宣的一个相当于国家GDP的指标就是“升学率”,学生为了这个“GDP”要对教师负责,(其实反了)教师为此要对学校负责,学校为此要对主管部门负责,主管部门要对当地政府负责。特别是个别学校,中考、高考升学率“一失足”就可能成为他们一生中的“千古恨”。于是全国人民形成了一个共识:考试好的就是好学生,教学生考得好的老师就是好老师,升学率高的学校就是好学校,好学校就是地方政府的一张好名片!于是,各中学年年都在打生源战,部分高校年年都屈尊下乡招生,教育上的“北约、华约”也就应运而生了,中考、高考这个全国人民都看着的指挥棒何时能使我们教育这个千秋大业走向光明!指挥棒也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难以逾越的“跨栏”。

四、从社会环境看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科技兴国时代,是人才强国时代,但是这个红红火火的知识大爆炸时代竟然出现了一股“读书无用论”的逆潮,农村中小学流失的一个重要流向就是辍学打工。高中择校生的高成本、大学生毕业就要失业的残酷现实、“民工荒”一时带来高工资的诱惑,终于使一部分未成年人甚至置法律于不顾,而投入了中国天南地北浩浩荡荡的农民工大军。社会像一堵看不见的墙在与教育改革的大潮激荡。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相信教育的长效机制,相信教育的综合作用;更期待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享受到真正的教育公平。中国教育改革在农村落实的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留守师资改革
改革之路
金桥(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改革备忘
农民工法律问题的研究
情暖“留守” 追梦同行
新教师(2016年10期)2016-12-12 07:59:57
做一个智慧的农村班主任
在城市“留守”的孩子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改革创新(二)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中国火炬(2015年8期)2015-07-25 10:45:50
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发展及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