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君
摘要: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令世界为之瞩目的成就的大背景下,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却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提升到国家发展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紧迫性。可见,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其背后付出的生态环境的代价,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和社会的深刻关注。而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正符合了生态哲学观的核心价值和本质要求,即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人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推進社会文明的进补。而今,要牢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地位和战略高度,要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在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改变部分劳动者固有的尤其是以牺牲自然、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和生活舒适的价值观。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之材、希望之才,本身就是社会文明层次、教育层次和价值观相对优秀的群体,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并使其向其辐射群体正向传递生态文明价值观则尤为重要。而在大学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但其开展更是刻不容缓。基于这一矛盾,笔者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特点及其必要性,分析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原则、方式方法、体系构建和实践路径,着重指出高校应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和办学思路,将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并在生态文明教育的构建、实施、发展、推进和评估中以生态哲学为前提和指导思想,确保其正确的价值地位、实践意义和科学构想。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 大学生 高校
一、高效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背景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提升到国家发展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紧迫性。
而在2012年初,湖南省就正式发布了《绿色湖南建设纲要》,就此法治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绿色湖南组成的“四个湖南”正式相继出台问世,标志着“四个湖南”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正式走入百姓生活。其中,绿色湖南无疑是湖南最有建设基础、最与民生相关,又最受群众关切的一个,也正与党的十八大精神要求相吻合,可谓意义重大。纲要坚持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既全面贯彻了中央精神,确保绿色湖南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又立足湖南实际,总结湖南经验,彰显湖南特色;还充分借鉴中外经验,体现国际视野,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湖南的具体实践,是湖南生态文明发展的总纲领。
党的十八大“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绿色湖南建设纲要》,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结果。大学生作为最活跃、最富朝气、最有创造力的群体,是生态文明价值观的传递者,是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响应号召,开展生态文明进课堂的实践教学,并取得了很多成绩,高校的环保意识、校园环境也焕然一新,而学生社团也成为环保实践的先锋队,学生们也通过自我行动践行着生态文明价值观。但是,如何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的实践工作进行有效评估,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引导、传递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如何更好地组织大学生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来,则是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需要迫切解答的问题,也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 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构建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高校也积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到自己的教学体系中,有的甚至专门开设生态文明建设专修课程。但是如何使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教育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生态文明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习进而发展、发扬,则是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
1、以塑造“生态文明人”为目标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教育体系中要坚持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态度、生态文明技能、生态文明实践“五位一体”,着力把学生塑造成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和态度且具备相应技能,能积极将所学生态文明知识投入到工作、生活实践中去的“生态文明人”。
2、 生态文明意识是人与自然、与社会环境、与文明发展相和谐又互促进的一种价值观、世界观,是人与生态关系在人的感情、理念、知觉等的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外在反映。人们只有具备了生态文明意识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地关心生态问题、关注生态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3、 生态文明知识是以生态学为基础,包括生态知识、生态文化、文明的内涵及外延等的科学知识,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及生态素养,教育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生态的规律及其价值,提高人对自然生态的情感,促进生态环境的知识、价值观、态度、责任感和技能,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生态行为的形成。生态文明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生态文明教育中能否运用生态文明科学知识武装人们,而缺乏生态文明科学理论的生态文明是表象的、肤浅的。只有有着科学理论知识和基础的大学生,才可能有能力、有知识、有经验去面对生态文明建设遇到的问题,才能在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进而丰富发展自己的生态文明知识,为生态文明建设多做贡献。
4、 生态文明态度是个人对有关生态知识和生态文化的内在反应倾向以及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获得有关生态的一系列价值观念与情感,并形成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的动机。从游牧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当今生态文明,人对自然的态度相应经历了敬畏自然、模仿自然、征服自然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范式转变。历史经验表明,人对自然的不同态度也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当人们把自然仅仅看作是为人类的生存利益而服务,可以对之为所欲为时,人们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如今,弥漫中国的雾霾,就是中国近几十年过度追求经济发展而过度开垦农林、大兴土木工程、无合理布局规划广建重工业基地、汽车过量拥堵成灾等无视自然规律、生态平衡造成的恶果。所以,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过程也可以说是人们对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互动过程,只有开始反思,学会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谋求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正确的生态文明态度。
5、 生态文明技能是指人们在生态文明意识支配下所具有的行动技巧、经验和能力以及帮助社会群体和个人获得有效的识别、分析、研究、管理、运用和解决生态问题等理论和实践活动的能力。生态文明程度的提高,不仅需要受教育者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明确其善恶标准,而且需要我们注重人们个体实践生态文明的能力培养。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有效的参与生态保护技能,这些技能包括:识别和调查环境问题,处理第一手和第二手资料所需能力;分析环境问题及它们相应的生态、文化问题的能力;识别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6、 生态文明参与是指人们在具备生态保护技能的基础上,主动積极地介入解决生态问题的机会与活动,即参与生态项目的选择、规划、实施、监测、评价以及管理等活动。生态文明的内涵不仅包括人们对所面临生态问题的认识、评价和反应,而且还应包括人们的生态保护行动。因此,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着重强化实践参与环节,把社会实践参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生态保护参与行为可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公众对环境宣传教育的参与;第二层面上升到公众自身的生态友善行为;第三层面是对污染生态的行为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监督。大学生有计划、分阶段、多形式、不间断地组织生态保护参与性社会活动,能够促使全体社会成员生态保护意识的普遍提高,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活动的开展,能够形成群众人人参与、全社会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二)整合校内资源,发挥专业优势,推动生态文明教育
对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园林技术、生态旅游、生物科技等都是优势领域,学院可以整合校内这些优质资源,成立高水准的科研团队、发挥优质资源的专业优势,以课堂教育促进学生在生态文明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学校的实践活动中和学校参与的社会项目中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学校应充分发挥有关专业的优势,整合校内优质资源,以科学研究促教育,以课堂讲授促学习,不断提升学生在生态文明方面的认知能力和科研水平。一是依托优势专业,建设优势领域科研重镇。二是深挖教学资源,开发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中专设“生态文明”模块。该模块可以整合林业科学、环境科学、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等学科资源和内容。三是加大支持力度,使生态领域研究热情高涨,激发学生的实践活力。
(三)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内涵
学校在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坚持做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生态文明主题教育与校园环境育人相辅相成,不断丰富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第一,在校区建设中体现绿色环保理念,推动“绿色校园建设”响应《绿色湖南建设纲要》。依托学校内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特点,秉承“自然与生态”规划理念,打造绿色生态景观系统。第二,开展主题教育,校园生态文明主题活动常办常新。校园活动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增强学生生态意识,巩固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果有着重要意义。第三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将学校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基地,分专业、分学级、分批次到“基地”驻点学习。第四,延展生态育人宽度,推动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让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既可以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学校走入社会等形式使学生将生态文明知识应用于社会,也可通过举办生态文明教育主题讲座等形式,让企业、社区等社会资源走入学校中来,双向互动深化生态文明教育和建设成果。
三、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整合
生态文明包含的学科知识非常丰富,包括化学、物理、艺术、生物、政治、历史等,其教育内容自然也涉及到各个学科的方方面面。因此,生态文明教育既要超越单纯的自然学科,也要超越人文学科的综合应用,这就涉及到生态文明教育实际为各种学科及其所涉及各方面理论、知识等的综合教育。
狭义上,可以把生态文明教育看作是一门单一的学科,是将各个学科化零为整的结果,是将有关生态文明的内在联系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门新的学科中来。而广义上,生态文明教育也可看作是分散到各个学科中去的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和内容。而在实践教学中,则要两种模式相互并存,互相配合教学。
四、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和教育的宣传工作,推进生态文明校园环境建设
1、积极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等载体宣传生态文明知识,营造建设生态文明示范校的舆论氛围,并推动全校投入建设绿色生态校园。
2、利用各种环保日组织全校性的主题宣传活动,对在校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普及教育。
3.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或管理人员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专题讲座,增加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
4.建立全校性的资源(水、电、气、纸、粮食等)节约管理目标,对校园垃圾分类收集、处置等,要有计划和措施,认真落实,有监督小组负责监督。
(二)追求实效性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
前文论及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中,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方能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的时效性。
1、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实践教学以制定较为明确的教学目标,走入到实际的教学基地中带着问题结合实践进行研究、教学,记录相关调研数据,最终形成报告。
2、情景模拟式生态文明教育
情景模拟教学是现代教学不可缺少的方式,它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声光影像等的交互作用,引入教学要求的案例,生动的模拟或还原或塑造特定的教学环境,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标和要求的实践教学方式。
3、专题探究式生态文明教育
专题探究式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模式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经心设置与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有关的课题,布置给学生单独去完成调研报告,往往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的专题研究,并且很好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专题探究,可大可小,可以是宏观层面的也可以是微观层面的,宏观的比如结合学生所在市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请学生谈谈发展低碳经济,走节能环保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对于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微观层面可以设定一个关于校园生态文明现象问题的调查,由学生自主做调研报告,分析校园生态文明意识现状等,进而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保障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统一规划、加强领导。虽然党中央乃至湖南省委都强调且出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相关纲要,但是各级开展工作尤其是生态教育的开展仍然需要制度建设作为根基和保障,进而才能由各相关部门发挥联动作用规划、实施。在教育开展的方面,由国家教育部到各省市教委层层推进、紧抓落实,强化领导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各级高校综合性教育水平监测、考核指标,各高校配合成立“生态文明教育指导中心”,以落实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校园建设工作。
2.建立生态文明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是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深刻进行教育反思、改进的手段,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激励机制。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评价,有利于我们了解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检验生态文明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是否科学;检验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不进行评价,生态文明教育就往往会流于形式,最终仅仅成为一个口号。在目前还没有专门生态文明教育课的情况下,进行专门的评价是不现实的。因而应当把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纳入大学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评价体系中来。
3、加强生态文明教育队伍建设。大学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实践的水平,首先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精于业务、有超强实干能力的生态文明教师队伍。可知,要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就要先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者的培训,使其开阔视野,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使广大教师将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也使教师自觉地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在学生中广泛宣传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增强学生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学生的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使科学认识自然、友善对待自然成为大学生生活的理念和习惯。
4.注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多从实践中生化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学生自主的生态意识,以行动弘扬生态文明。只有通过生态文明的实践活动环节,才能达到实现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受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更能培养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更有助于人们树立生态文明的信念。例如,校园的环保工作、绿化工作、保洁工作,可以允许学生参与进来,成为校园生态文明的执行者和监督人。
参考文献:
[1]邓丽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生态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9(2).
[2] 陈斯拉.大学生生态教育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06).
[3] 唐华清.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 .教育教学研究,2013(4).
[4] 刘文良.当前高校生态教育的困境与超越 [J] .教育與现代化, 2008 (12) .
基金项目: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实践研究》(编号2013C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