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菊秀
语言是一种最精细、最锐利的工具,教师应当利用它去启迪学生的心扉。
一、精心准备、有的放矢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毫无准备。要确定谈话的对象,要真正了解谈话对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对交谈的对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才能把握住谈话的主动权,达到谈话目的。接着,要研究对方的性格特征,才能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制订谈话方案,选择最好的谈话方法。
在谈话时还要特别注意选择时机,过早,时机不成熟,“话不投机半句多”,过迟,事过境迁或事态已扩大,于事无补,悔之晚矣。 一般情况下,当学生知错认错,试图改变,需要帮助时,当犯了错误,已经自责,需要谅解时,当骤遭不幸,悲痛万分,需要安慰时,当内心抑郁,愁绪满怀,需要排遣时,当取得成绩,满心欢喜,需要认同时,当遇到麻烦,一筹莫展,需要指点时,均是与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
二、专心倾听、适时引导
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流谈话中,要全神贯注,身体稍稍向于说话人,认真倾听学生的谈话,始终表现出对学生谈话很感兴趣。这样,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也愿意将心里话告诉老师,谈话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而如果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时,边看书或边写字,边听学生谈话,教师的这些不经意的行为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觉得老师看不起自己,老师不重视自己,因而产生心理封锁,不愿意继续谈下去。
在聆听学生倾诉时,还需要冷静与理智,在倾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比如在谈话中有的学生是急性子,即使有伤害你的言辞,也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明你的看法。有的学生是慢性子,半天提不到正事,也不能着急发火,应点拨引导,适时的追问和插话,引导他尽快表述正题。故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时还要具有一些启发性,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最好能让学生在提高认识的情况下,自己做出合情合理的结论,达到自我教育的成效。
三、讲究艺术、注意方法
俗话说,“药到病除,言至心开”。谈话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的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谈话,都可以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了。大量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表明,有的谈话收效甚微,就像春日里不着边际的风,学生听了入耳不入心。而有的谈话则效果显著,就像一把金钥匙,一下子就能打开学生心头的锁,能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原因何在?谈话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
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应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准确把握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聪明才智,抓准教育契机,运用教育技巧,调动艺术手段,坚持巧妙疏导。交谈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引典设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做到忠言顺耳,使学生心悦诚服。
比如对于鼓励进步的谈话对象,要帮助其设立恰到好处的奋斗目标,并激励其努力拼搏,不断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生活、学习中的目标。
对于遭受挫折、打击,或非主观原因成绩骤然下降的学生,一方面要体贴安慰,表示理解,帮助抚平其心灵的创伤,另一方面要帮助其分析原因,使其尽快走出低谷。
而对于某些问题严重或屡教不改的学生,谈话时不要回避矛盾,含糊其辞,要单刀直入,击中要害,讲明政策,分析利害,理直气壮地进行批评。当然也要注意分寸,适可而止,批评不可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弄得对方垂头丧气,毫无自信。
班主任虽不是艺术家,但在与学生谈话时要注重艺术,谈话应体现对学生细微的关心、祝福,带给学生的将是涓涓甘露,滋润的将是学生的一生,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么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爱默森父子想把小牛赶到栏内。父子俩,一个在前面拼命拉,一个在后面用力推。但小牛回报的态度是四脚落地,一动不動。而没有文化知识的女仆走过来,轻轻地把手指放进小牛的嘴角里,待小牛吮得正起劲时,轻拍一下,小牛便乖乖地走进牛栏了。
同样的目的,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所得到的效果显然不同,这和我们的教育不也一样吗?爱默森父子用的是单一粗暴和蛮力,但女仆用真情和尊重,赢得了小牛的温柔和喜欢,从而征服小牛,这不正是我们班主任作为教育者要学习和借鉴的吗?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曾看过这么一则班级管理案例,讲的是有一位老班主任找一位吸烟的学生谈话时,不是仅仅用校规警告他。而是首先谈了自己如何为烟瘾所害,现在得了气管炎,经常咳得厉害,同时,也给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并且,请学生监督他,自己也开始戒烟。通过这次谈话,这位学生在戒烟的同时,这位班主任也戒除了抽烟习惯,这次谈话之所以成功,一是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二是现身说法,以身作则。这样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促其思想发生转变,这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办法。由此可见,要构建心灵的虹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当情理交融时,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因此,用真诚唤起信任的沟通艺术,是班主任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拥有它,你才能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高质量的沟通,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尽管教育学生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但作为班主任只要在教育实践中坚持行动上“多一点调查”,思想上“多一点关爱”,语言上“多一点亲切”,措施上“多一点技巧”, 就能构 建起心与心之间的虹桥,孩子的心灵会多一份美好,而我们的教育也会更多一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