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学生原有视觉图式的教学策略

2014-05-30 12:37詹有元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果柄物象图式

詹有元

幼儿时期在大脑中存储的物象模式具有很强稳定性,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儿童绘画后期,进入小学阶段中、高段的物象写实期,这种已形成的视觉图式往往会束缚了学生表现物象的方式,学生凭已建立的视觉图式表现物象,习作中人物、动物等形象单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物象的观察、体验、领会、表现的过程,突破这此之前的原有视觉图式的影响,是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美术创作表现欲望的桥梁。

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认识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视觉图式是可以说是已有的物像概念化的储存于“人类心灵深处的”图片样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一旦被激发,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再次呈现出来。然而从儿童绘画的意象后期进入物象写实期的小学阶段,往往会束缚了学生表现方式。

皮亚杰认为,图式虽然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但一经和外界接触,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他提出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是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让儿童获得充分活动的机会,对他们的认知发展是极为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新课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欣赏评述四大学习领域。学生学习的这些内容以创造性的课居多,似乎是体现“快乐美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重情感与创造性教学,写生类的内容很少,课堂教学中出现轻技法的教学现象,使学生技法的欠缺有点突显。于是美术教学中,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人物、动物等形象高度统一,教师有意识安排写生教学,结果也大相径庭。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作画时完全凭自己已有的物像模式来完成,甚至是写生课堂中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学生原有视觉图式对学生合理性、创造性地表现物像影响是很大。

小学美术教学中,写生是培养学生观察、表现能力的常用教学手段,它是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主要教学形式。因此,有必要开展写生教学,利用写生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对物象的观察、体验、领会、表现的过程中来,突破这此之前的原有视觉图式對学生的影响。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养成观察的习惯

兴趣是一位好老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可以从分析学生的习作入手,让学生接受失败的体验以达到激发观察的好习惯。曾经在小学三年级设计了这样一个《画气球》教学实验:

小朋友喜欢玩气球,今天我要请几位小朋友来黑板上画画气球,画气球真是在简单了!难不倒大家吧!(全班的同学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老师请了两位同学到黑板前,今天画的气球老师可是有点小要求的,小朋友可要听好了:“小牛牛缠着妈妈给买了—个大气球,玩着玩着,一不小心气球从手中飞走了,飞过了树枝、飞过了屋顶,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不一会儿气球变成了一个小点点。请你根据老师刚才的描述,画出气球从手中到不见这个过程中两种样子。其他小朋友可要认真看,你也可以试着在纸上画一画”。

实验结果是大多数学生画的气球一样大小,没有表现出因距离变化而产生气球大小的变化,其实质是“气球”固有的视觉图式在不知不觉地指导着学生表现,继续教学:“小朋友,你能看出哪只是手中的气球,哪只是飞走的气球?你该如何画?”

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很强的,特别是发现其它同学的问题更强!其本质也是把自己固有的视觉图式强加于其他同学。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及时出现气球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规律:距离近的气球画的大一些,远的画得比近处小,这样就可以表现出气球的远近。“画气球看起来很简单,今天你发现自己的水平不怎么样吧!别气馁,其实画气球是有方法在其中的,前提是如果不观察了解,凭自己的感觉画,气球是飞不高、飞不走的哦!小朋友在生活中可要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啊!”

从学生的习作学生评析出发,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老师引领来激发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意识,感知事物的大小、前后、高低等关系有得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绘画表现的能力。

二、渗透观察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创作美术作品的基础,每一幅画都是观察的体现。在美术日常教学中,学生画树木常出现树干树叶用一种绿色现象,对于这些常见的东西并不是不熟悉,而是熟视无睹,没有好好地去观察过。于是说看和有意识的观察是有质的区别的,正确的观察也需要看,但是要意识地看,分析地看,理解地看。中国古代人物画家大多具有目识心记的高超本领,《韩熙载夜宴图》就是五代著名画家顾宏中混入赴宴人群,观察宴会情形,然后凭记忆创作出来的现实主义杰作。契斯恰柯夫曾经说过:“首先应该认真地学会观察实物,这几乎是极其必要的和相当困难的一点。”一个人的观察能力虽然可以随着人的成长而日见成熟,但也是能通过学习训练得到有效发展。观察是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美术能力的基本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在观察了解了事物的真实状况和特点,转化个新的个人体验并建立新的、更丰富的视觉图式后才能可以用示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应着重强调比较的方法。比较的观察方法是观察物象特征,区别异同的有效方法,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审美地观察能力的发展。

(一)分解式观察

任何事物都是由许多个别部件所组成,没有反映事物组成部件的属性将不可能反映事物的整体知觉。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构成事物组成部件的属性,如形体、结构、大小、方向等进行比较,这样使学生对物体有准确的感知,强化认知的事物的广度与深度,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有利于淡化已有的视觉图式对对象正确摄取,强化了物象表现的多样性、丰富性。

教学实例《樱桃》:

未作分解式观察教学:“一颗樱桃是由果柄、果体、果脐三部分组成,先画几颗吧?”结果学生的习作出现的现象是:几乎是所有的学生的樱桃的果柄朝上,甚至个别学生的果柄一律朝右(或左)

分解式观察教学(幻灯片辅助):“一颗樱桃是由果柄、果体、果脐三部分组成,现在老师让它做几个动作,看看它的样子有没有发生变化?”(老师请同学帮助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结:樱桃看起来很简单,但在表现它的时候可要注意哦!经过老师有目的、有重点的比较,大多学生能比较全面、准确地樱桃的感知、把握和理解。“哦,原来画樱桃时并不一定都要画出果柄的……”教师有意识的教学不知不觉地改变学生在幼儿时期形成的概念化的描绘方式,增强了表现力,丰富了画面效果。

(二)整体式观察

低段学生对透视知识陌生,理论难以接受。纳入学生视野的不仅仅是单个的物体,而是物与物和谐组成的和谐统一体,这就要求教师强化整体式观察教学,不断建构学生物与物的关系,使观察的范围不致停留在单一、完整的对象上。整体式观察包括物象的位置比较、主次比较、物体差异等,逐步建立层次、空间、虚实等观念,不知不觉中掌握对物象的良好理解。

三、巩固观察的结果,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是培养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应及时巩固观察成果,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建立新的视觉图式的目的。

大自然是神奇多彩的,他们非常喜欢用单色来表现物象,如把树涂成绿色或黄色,天空涂成白色,云朵涂成蓝色……,所有这些都是幼儿时期形成的视觉图式,教师教学应深入自然,让学生自己观察感受体验。“天是不是一种蓝色?”经过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头顶的天空很蓝,远处就不怎么蓝了,越到天边,颜色越来越发灰发白!在学生细心观察自然的过程中,兴致勃勃,能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心里涌动创作表现的欲望,教师及时将学生的感觉让学生用绘画语言记录下来,达到破除原有的视觉图式目的。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对学生进行写生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因为观察是学生想象、表现、创造美的基础,是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美术创作表现欲望的桥梁。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通过观察,感知物象、建立新物象,突破幼儿时期形成的视觉图式对学生的束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果柄物象图式
库尔勒香梨不同类型果柄差异比较
采果方法对贮藏期猕猴桃果实品质劣变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刺梨果柄分离特性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不同成熟度花生果柄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