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备课要在“三个吃透”上下功夫

2014-05-30 12:37蔡欣娟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重点知识点

蔡欣娟

备课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根据多年来的优良传统,我以为备课要做到“三个吃透”。

一、吃透课标

掌握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是我们备课一项重要基本功。2011年新修订的新课程标准在前言、课程标准与内容、实施建议等环节和2001年的课程标准有了很大的改动,同时在附录中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略有调整,整体数量增多了15篇;課外阅读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增加了革命烈士诗抄、红岩等宣扬革命传统的书目;增加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一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必须静下心来,认真、细致地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自己在本学科的教学中应该教给孩子什么?应该怎么教。所以,开学初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新课标学习,同时每学期都自学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两遍以上,并记好学习笔记,写出反思与感悟,做到对课程标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感知。

二、吃透教材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教科书。因此,老师必须吃透教材,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要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要明确每一单元、每一章、每一节的三维目标,这样,才能进一步明确该知识点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即这一知识点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全面正确理解教材内容。但是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不可能字、词、句、段、篇面面俱到,听说读写一律对待,必须确立教学重点,并正确处理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确定教学重点应以课程标准学段要求为依据,不同年级应有不同要求。这样,才能教有界限,学有步骤,讲有重点,练有计划,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例如,在教学《永远的一课》时,我是这样吃透教材的:本课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一板块,《考验》一组课文中第一课,这一单元的三维目标是:(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2)掌握复述的方法,练习复述课文。(3)使学生感受到“考验”的魅力,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实现挑战自我,磨砺自我,接受考验,走向成功。课前预设中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和字词,然后在第一课,我和同学们边学文、边习字,抓重点词讲解,第二课时重点分析课文,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读,在读中感悟环境描写、心态描写、动作描写等作用,在读中让学生学会分析记叙文的方法,在读中让学生掌握写记叙文的要素,在读中让学生明白“困难不过如此”,这样把握教材,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三、吃透学生

吃透教材固然重要,但吃透学生更不容忽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考虑教什么,怎样教。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存在,对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的有效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我设计的拓展知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给同学们介绍有关三国中主要人物之一诸葛亮的相关事件,通过我的讲让学生归纳诸葛亮、刘备等人的性格特征,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我刚一提到三国中的相关人物,很多同学都侃侃谈的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概括得淋漓尽致,这些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的,当时讲不下去了,于是我急忙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调整了教学内容,变“语文课文分析课”为“剖析三国人物研讨课”,学生激烈的讨论,我帮助归纳,一节课下来,效果非常好,这样调整教学内容,不但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而且我和学生还收获了本节教学内容之外的很多知识。

综上,“三个吃透”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做到的,诚然,备课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只要我们认真备课,课堂教学才能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重点知识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