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外阅读方式 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2014-05-30 10:48邓春林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阅览室人文精神课外阅读

邓春林

朱永新博士曾说,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不可或缺地成为语文学习的有机构成。它不仅扩大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也增进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拓展和延伸了语文课堂的外延。因此我们要优化课外阅读方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一、建立班级图书馆

成立班级图书室,并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这样可以使班级里的图书能正常有序的流通。书从何而来,主要的途径有三:从学校图书室借;学生把看过的书放入图书柜,互相交换看;大家出资购买新书。在班级图书馆里借书看,是能享受到在家阅读或到图书馆阅读所不同的快乐。一是方便,借书还书都不需要繁复的手续。在课余时间,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爱好的书籍,简单登记一下书号,就可自由地阅读。二是能及时分享,在家看,只是自己一个看,在图书馆,只能静静地看,而在班上,同龄的学生边看书,边笑着、说着、感叹着、讨论着、争辩着都行。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几个同学围在一起,埋头看同一本书;有同学被一些段落的精彩描写打动了,情不自禁地朗读起来,其他同学慢慢围上去聆听……三是便于老师关注和引导。同学在班级图书馆借书,老师能在选书方面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能掌握全班同学的阅读情况,对当前学生阅读量和所爱的读物有所了解。通过建立班级图书馆,学生不仅丰富了阅读量,提高了语文素养,而且加强了爱护班级公物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开放学校阅览室

学校阅览室、图书室藏书丰富,是学生阅读的好地方。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中,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各类书籍。从2005年开始,我校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设立了阅读课,每周一节课,由语文教师带学生到阅览室去上课;阅读课上,教师不提问,不讲解;学生可以自由看书,内容、速度、数量因人而异。教师只是通过默默地巡视,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他们的心理需求。学校还不断地加大图书馆的藏书量,不断地完善阅览室的阅读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校阅览室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阅读自己喜欢的书本,只要认真去阅读,都能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三、课前三分钟演讲

每一节语文课上课前,我都安排一个学生进行三分钟演讲,但有要求:演讲同学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信口开河,人云亦云;内容不限,只要思想健康即可,可以评价影视作品、文章、音乐、书法、绘画等,可以评价校园焦点、社会热点,可以背诵古诗文或朗读自己写的文章等等;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演讲,最多5分钟。学生演讲结束后会有同学或老师的点评。通过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把自己阅读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呈现出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判断能力,有利于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优化阅读方式上,除了上面的三个方面,我还希望学生关注微博、微信,看别人是如何在简短的语言中表达出丰富的意思;我也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床头上要放着一本好书在睡觉前一定要读一篇文章。

经过坚持与努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知识视野也开阔了,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经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意识

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

(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阅读给予学生极大的主动性,课外阅读的性质就决定了学生本身是阅读的主人,老师即使“欲讲不休”也只能是“鞭长莫及”。无论是“喜欢一份杂志”“欣赏一个作家”还是课前三分钟演讲,都突出一个“自己”,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以学生自己“最喜欢”和“最欣赏”为标准,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决不替代学生,老师只做一个组织者和参谋者。自主性不但使学生有了做学习的主人的强烈优越感,也为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的语文空间。

四、提升了人生境界,强化了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失落是语文失去魅力的根本原因。课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的人文精神。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基本标尺的《读者》作为国内最具人性、最具温情的杂志,被读者喻为“温暖灵魂的阳光”。孔子为传道周游列国,屈原的《离骚》表现出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情怀,杜甫忧国忧民的悲怆,苏轼面对人生坎坷的有所作为的积极精神……人文精神的光芒使他们散发出了恒久的迷人魅力。学生喜欢的还有作家鲁迅、沈从文、钱钟书、朱自清、巴金、托尔斯泰、莎士比亚……无不是人性的化身。学生在他们的作品里,在他们的人格魅力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用榜样来熏陶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才不是“兴之所至”,才有渐进性、长期性,才可能获得“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的体验的。这样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才能成为学生自觉地学习行为。

蘇霍姆林斯基说过:“读书一方面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另一方面是出自于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只有轻功利,重发展,才能为中学生的阅读打开一个崭新的视野。阅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或途径,它的目标是有益于人的发展,所以,我们通过优化阅读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猜你喜欢
阅览室人文精神课外阅读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