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探究

2014-05-30 23:52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张冬梅 卢明师(枣庄学院 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 枣庄 277000)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为适应国情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素质教育 土木工程材料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U5-4

0.引言

素质教育是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这一背景下提出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其中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最关心的改革课题。《山东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调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围绕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要求学习者掌握常用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及应用的基本知识,为结构、施工等后修专业课程提供土木工程材料的相关知识,并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能够正确选用、合理使用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获得土木工程材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技能训练[1]。该课程主要阐述石灰、石膏、水泥、砂石材料、混凝土、钢材、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等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该课程内容范围广,各知识点相互联系紧密但独立性强,大多为传统的材料,新型建筑材料介绍少,整门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连续性较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高。如何响应山东省教育厅的文件,做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及学生成才的需要,创新课程建设,加快课程开发,建设特色课程,本文对《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

1.構建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革除现行课程自身的弊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深入研究面向社会就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及优化工作,做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材建设来实现的。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突破口,通过课内试验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教学应该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与优化,调整教学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传统的《土木工程材料》教材中,石膏、水泥、砂浆、混凝土等传统建筑材料讲得多,占用了大量的学时,而对新材料、新技术、新的研究成果学时安排的少,课堂安排基本上是了解内容,只做简单介绍或是让学生自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目的,不仅仅为了选择与使用现有的传统材料,还需要不断地开发认识新型的土木工程材料以满足新的结构需要。要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适当加深理论、引入科学发展新成果的教学内容改革,使学生集中精力掌握课程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能力,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既要保证学生学到最必需的知识,打好扎实的基础,又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教学手段的改进

结合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主要以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并配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网站资源供学生下载使用。

针对每章内容,研究并自行设计开发内容多样的多媒体课件。具体内容包括:每章课程的目的、上次课重点内容回顾、本次课重难点、课堂中典型例题、课后布置作业内容、综合练习题题目等。为适应未来的要求,也要有选择地及时向学生介绍,以使学生对国内外的材料发展动态有个基本了解,对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规模大致心中有数,保证教学始终追踪科技发展前沿。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通过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在选择教学方法中,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等方面考虑。

3.1问题式教学法

每章开篇提出问题,为什么要了解研究?有什么好处?如何研究?一步一步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于相对较大的问题,将其层层分解,变成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顺着这些小问题,按照课程的进度和主线,层层递进。这样,用问题抓住学生的心思,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逐步向探究式方向发展。授课时每节课留有思考题,供学生预习、思考、查阅资料,总结、讲课时穿插提问、设疑,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观点,让学生没有走神的机会,保持学生课上精神高度紧张,没有机会分散精力。

3.2案例式教学法

本课程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大都是在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升和抽象出来的内容,与工程结合紧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因缺乏工程实践知识,缺乏对材料的感性认识而感到学习内容枯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可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项目,或是现场工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材料方面的实例,将理论联系实践。例如讲解砂浆内容的过程中,利用在研的枣庄市科技局项目“环保型耐磨地坪的试验研究”项目,让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参与课题的研究。探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结合一个工程实例,让学生自主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介绍花岗岩和大理岩的区别与用途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外墙装饰工程,采用两种岩石的不同后果,让学生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介绍一门新的材料时,先介绍这种材料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在这些方面的优势和差距,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增强赶超世界的信心和责任感。

3.3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的保障。《土木工程材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活动,采用一定的实验方法验证材料的性质,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1验证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验证性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按照固定的程序,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实验的全部过程,由学生操作验证所学知识,加深对材料性质的理解,掌握材料实验的基本方法、实验技能、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方法等。验证性实验能够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材料性质的理解记忆,但是验证性实验在实验开始前往往已有了实验结果,本身缺乏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的兴趣往往不高,实验过程中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符合当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

因此对于验证性实验教师在实验课中不再讲解,可安排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思考,到实验室自主操作,这样学生对材料的实验过程有了很深刻的熟悉过程。

3.3.2综合性实验的设计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共配有32学时的实验,可适当安排综合性实验,教师只给出题目,由学生设计安排实验方法,实验数据,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的欲望,特别是打算研究生深造的学生,对科研项目的实验研究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及创造欲望,组织学生参与教师实际的科研项目,以研究项目的内容为基础,通过查阅资料,提出一定的研究方案及实验方法,即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师生的科学研究意识。

3.4充分发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网络资源的作用

教师把现有的教学资源信息发布到网上,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PPT、课后习题答案、历年考题等,学生可随时下载使用,另外,网站还设有讨论区,方便教师辅导答疑,还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的不足,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总结

自2011-2012学年逐步改进和实施改革以来,逐步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和喜爱,效果显著。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校內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积极寻找各种途径,主动地走出校门,寻求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与支持,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不仅成功解决了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的问题,积极参与到企业和社会的生产实践中去,帮助企业和社会解决问题,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阳编.建筑材料(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

[2]冀晓东.“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9, 27(6):58~62

[3]陈志源,李启令.土木工程材料[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3

[4]张旭贤.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探索[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 22(1):116~117

基金项目:校级教改项目(YJG12012)

作者简介:张冬梅(1977-),女(汉族),山东枣庄人,枣庄学院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材料方向的研究。E-mail:27374633@qq.com。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素质教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分层次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应用型转型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土木工程材料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