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艳
【摘要】本文试从怎样使学生学习英语从“厌学”、“弃学”转化为“想学”或“好学”方面做些探索,进而促使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学得死”变为“学得活”,最终从“厌学”转化为“好学”。
【关键词】初中英语厌学好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7-0145-02 新课标教学改革的冲击波,给不断成熟的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我们教学实践者一个探索的时机和改革的动力。
当今中学,特别是城镇中学和农村中学,许多学生存在着因认为英语“难学”而产生的“厌学”情绪,各小学英语教学相差严重,有的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而有的小学只学过几天英语。如此基础极不均衡的初一教学,势必造成不少学生“弃学”的不良后果。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已经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我试从怎样使学生学习英语从“厌学”、“弃学”转化为“想学”或“好学”方面做些探索,进而促使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学得死”变为“学得活”,最终从“厌学”转化为“好学”。
一、努力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初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比小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已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于他们要完成的工作和感到兴趣的事物上。教师要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爱护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兴趣。根据这些心理特点,我经常在每节课的开始几分钟设计一些青少年感兴趣的话题,如“超级女声”、电影《哈利·波特》、2008北京奥运会、世界杯、NBA等英语对话。以这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对“厌学”的学生无疑会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愿意听,愿意说。这些话题,他们听了易懂,说了易记。课后就会跃跃欲试,运用这些英语与他人交流。日复一日,潜移默化,他们也就由“厌”转化为“不厌”了,于是他们就想多学几句、多说几句——这就是求知欲,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初步兴趣就渐渐形成了。入门以后,教师即可把学生的英语对话引向深入,向话题的深度和广度拓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好学”的氛围就会逐渐浓厚。加上青少年时期的强烈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对社会的一切新生事物都有着浓厚兴趣,很容易投入其中。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二者的有机结合,才会教有成果,学有成效。
二、提高讲课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改革越是深入,越要研究方法。南宋时期的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所以,对一个教师来说,要上好课,在课前,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而且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我曾经调查过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时,他们一致认为英语课应该是:老师讲得少而精,学生口头练得多,文章读得流利。这使我认识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提高讲课艺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生动活泼地教学,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我特别注意在45分钟的教学中,运用既缜密、严谨而又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作为立足点,激励、组织、点拨、引导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以启发式作为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动口,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作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學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不仅仅在于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学生“会学”。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经常采用竞赛方式汇报情景交际作业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心理学的特征,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并逐渐占主要地位。在学校教育的影响下,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关于社会、自然方面的知识,已经能够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增强,能独立地考虑一些问题,但他们思考问题时,仍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他们已经不满足教材中关于事物的解释,常想进一步了解形成某些现象的原因,对成年人或书本中的见解,常常提出疑问或不同的看法,喜欢争辩,好追问。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的进行阶段,结合本课的对话内容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问题和竞赛题,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在教学的结尾阶段,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另外,教师还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表情来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趣味幽默的讲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控制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热情。这些手段的运用,对学生学习英语变“厌学”为“好学”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变“厌学”为“好学”,除了在课堂内下功夫之外,课堂外的功夫亦不可忽视。这就必须做到;
三、培养师生感情,促使学生变“厌学”为“好学”
教师的课堂情感表现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语言、声调、节奏和表情,对教学内容的解读与演绎,引起学生情感的强大流动与共鸣,这是情感的感染功能。教师的人格品质、言行举止通过情感的介入和作用明显地影响教学效果,学生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效应,这就是情感的移情功能。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学生喜欢英语,往往是从喜欢英语老师开始的。所以,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我深感责任的重大。我既爱“白天鹅”,也爱“丑小鸭”,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从不嫌弃,更不讽刺挖苦。在各种场合,都十分注意给他们鼓气。“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实现这个理念,教师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差异和选择。特别要尊重那些对英语“厌学”的学生。每一个“厌学”的学生,都有他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对此,老师不应该歧视他们,必须“对症下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一番,而应该细致、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加强思想政治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教的本质在于引导,“为师之道,贵在于导”。我曾经对他们说过:播在同一块土地的种子,发芽有先有后,你们智力曙光的到来也有早有晚。要坚信,只要努力耕耘,就会有丰硕的收获。教师热爱学生,就能拨动他们情感的琴弦,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使他们感受到英语老师是可尊敬、可信赖的。
总之,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变“厌学”为“好学”的途径是很多的,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以上三个方面的探索,以抛砖引玉,找寻变“厌学”为“好学”的最佳途径,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