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书法教学中文化的渗透与育人功能

2014-05-30 16:25曹高志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书法教育育人功能

曹高志

摘 要:以书写汉字为表现形式的书法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承载着我国悠久灿烂、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书法教学中要植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土壤,发挥其育人功能。

关键词:书法教育;文化渗透;育人功能

以书写汉字为表现形式的书法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承载着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2013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把书法教学全面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旨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实施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书法的文化特征与育人作用

1.汉字的文化特征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书法的发展、书体的演变与之并行,不同时期的文字展示了不同时期的书法文化,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时,草书、楷书、行书定型,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书法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2.书品与人品的关系

“字为心画”,书法是有生命的,学习书法除了师法自然之外,更注重品行学识的修养和内心的修炼。书法的生命里充满了灵性,字体在书法家的笔下或姿媚遒劲,或工巧精丽,或平淡冲和,或超然洒脱,或古拙苍茫……书法艺术能体现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人性。书法与人性相通,自然也就有了“书品”。如果只是玩弄笔墨技巧,那只是一个工巧的书匠,没有个性和灵气,也就稱不上艺术创作。书法艺术的生机,有赖于作者的人格力量,书法的美是客观美与主观审美情趣的统一。这是历代评论家形成的对书法艺术格调的评价标准,在书艺评价上也格外看重人品。磅礴气势出自豪放之士,豪放纵逸出自旷达之士,拙朴潇洒出自清高之人,流滑媚俗的书风则是屈节之人。低俗卑鄙的人品,胸中无墨的人,不论其怎样娴熟地运用笔墨技巧,高雅的艺术境界与他们无缘。

从书法史上来看,不乏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如名扬千古的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忠烈正直,爱国爱民,力挽国政于狂澜,晚年还去叛将李希烈军中,慷慨就义。他磅礴大气、力拔千钧的书法为历代所称道,他的经典之作《祭侄帖》,豪放的纵笔,潮涌的情感在笔端流泻,跃然纸上。与其说他的作品震撼人心,不如说为他伟岸高大的人格力量所征服。

如果说以书名天下、书法五体无不冠绝古今的元朝的一代书法宗师赵孟頫在书法史上有所争议的话,那么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中“蔡”的易人则是不争的以人品去论书品的范例。四大家中原有蔡京,他的书法确有很高的造诣,但后人因其人品不佳,将他排斥在四大家之外,而以蔡襄代之。像擅长书艺的宋朝秦桧之流亦然,遭到了诗人的唾弃。

可见,“书如其人”之论,是评价书法艺术格调的标准。因此,书家非常注意自身品格的修养,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

3.书法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浓缩,涉及文化全科知识与内涵,与文字学、文学、哲学、历史、美学等学科相连,与美术和音乐舞蹈相通。书法的学习就是文化的学习,就是个人修养的提升、气质的脱俗与人生境界的追求。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现代化科技使人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富足年代,但传统的文化观、价值观日渐式微,人们忽略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计算机屏幕书写的方式导致了手写汉字的陌生,当前学生书写水平低下的状况普遍存在着。让学生接受书法教育,也是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一个具体的表现,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可以这样说,加强书法教育教学,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小学书法教育要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书写水平。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及文化价值有所了解,对传统国学文化有所领悟,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在书法教学中渗透文化,加强育人功能的途径与方法

1.教师的示范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是学生可供仿效的形象教育,是现实的、直观的,也是一种无声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好教师,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威信。书法教学中,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高洁的人品风范,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学生仰慕教师过硬的基本功和精神品质,从而喜欢书法课。良好的教师示范,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比如:利用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时的慕师性,在书法教学中把自己的范作作为奖品奖励给学生,那对学生是莫大的激励,也许影响深远。学生学习书法的过程是一个模仿和再创造的过程,当学生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教师经过示范和讲解,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广博的知识让学生信服,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钦佩教师处理问题的表率、示范行为。

2.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书写方法与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相当重要,可以让一个学生终生受益。学生的书写习惯尤其是书写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轻者影响书写质量,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笔者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如坐姿不正、握笔不到位、距离不合适、书写不规范等。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比较重,为了赶进度,忽略了书写时正确的常规习惯。由此可见,目前我们急需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方法和习惯呢?首先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认识错误姿势和方法带来的危害。其次,教师在书法课堂中反复提醒、强调坐姿与执笔姿势,示范讲解正确的运笔书写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教师多用激励法,发现学生不管在姿势方面还是书写效果方面取得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控与调节能力,使他们形成提笔即练字的意识,最终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律,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要求。汉字的形式美是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形成的,由萌芽初创到成熟完美,从象形符号到表意文字,汉字的书写体式也由象形到篆隶,再到楷、行、草诸体,用笔、结体、造型不断美化。它的书写要求有一定的标准,最基本的就是笔画正确,间架结构合理。提高观察能力是学好书法的前提条件。在书法教学中,临帖之前的读帖环节,就是观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学生读帖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帖中的笔画特征和字形结构,找出书写的规律。认真观察,是进行深入思维的基础。通过反复的读帖训练,积累起对范帖深入的认识,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使学生掌握结构,正确书写,帖中蕴含的艺术规律也会被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也同时会得到长足的提高。除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读帖方法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把临写的作业和范本字放在一起比较,找出欠缺,再次临写时,有意识地克服缺点;也可把前一阶段的习作与现阶段的习作或范本放到一处进行对比观察,找出问题、发现优点。这种方法能提高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我检查习惯,培养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书法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汉字是实用性的文字,具有审美特征,书法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体。书写时用笔的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在千变万化中洋溢着美的韵律;不同书体、字体结体的千姿百态、变幻莫测,显现着气韵的生动。可见,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美,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书法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知识和书写的技能技巧外,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书法审美能力提高了,整体审美水平也必将得到提高。

但书法又是抽象的线条造型艺术,它的美是含蓄玄奥的。学生由于受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年龄等方面的限制,一时难以体悟书法的美。在书法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汉字和书法艺术的美,教师就要用心挖掘汉字各方面的美,将它们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欣赏感悟。如:

(1)从文字学的角度,了解汉字的寓意,领略内在美。汉字属于表意文字,造字时寄寓一定的意图。我们可以依据汉字的寓意,产生联想作用,如上“小”下“大”为“尖”;在读写古典诗词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句子时,眼前会产生美好的意境。自然物会变成有情意的生命体,触发人美好的情感,领略到汉字内在的意境美。(2)认识汉字的形体结构美。汉字的结构多样,书写时,要考虑到其间架结构的比例美和字形特点的韵律美。(3)欣赏经典佳作,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书法艺术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书法名家,为我们留下了琳琅满目的书法佳作,是非常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书法作品中呈现的艺术之美,流淌的思想情感,洋溢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在书法教学中选择历代名家作品,引导学生以赏析,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书法的艺术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继承与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决心。

5.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融合

世上万事万物是纷繁复杂的,又是普遍联系的。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与美术、音乐、文学、历史等各学科的学习都有密切关系。书法教学中要加强各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1)跟美术的联系与结合。从远古甲骨文线条生发出来的书法和绘画,同源又同理,即所谓的“书画同源”。书法中的用笔造型可以入画,提高绘画的气韵格调;国画中的气韵生动、经营位置、传摹移写等方法在书法中照样可行;书法也要临摹,也要讲究空间布白、统一协调等。书法教学应注意这些原理,学习中多做比对,比较不同,从中发现共通的奥秘。(2)跟音乐、舞蹈的联系与结合。书法与音乐相类似,都讲究节奏韵律,讲究呼应和谐,讲究动静变化,讲究虚实对比。书法运笔时的提按顿挫、轻重缓急是一种节奏,通篇布局就像一首完整的乐曲,乐句中节奏与强弱变化也像书写過程的节奏变化。舞者的律动节奏可以反映到运笔中,结合练习可以得到感悟,谋篇布局也可以借鉴。(3)跟语文的联系与结合。书法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更密不可分。前面提到的汉字的“六书”造字法、表意功能都是审美的对象。文学是文化的支柱,而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书史上,有许多书法家和文学家是统一的。学习书法,应同时打下文学功底,优美的词章会给书法创作带来激情,使作品更具意境和美感,提升了书艺的文化品位。

总之,中小学书法教学不仅仅是书写技能与方法习惯的培养,还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作为书法教师,要不懈地努力探索,在书法教学中更好地达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的。

参考文献:

[1]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2]钟明善.书法基础与欣赏[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书法教育育人功能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墨香满园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完善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育人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