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峰?黎斌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各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高考适龄人口不断减少,高考人数持续萎缩,很多高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而降低“门槛”,生源素质不断下降,学习困难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多, 已成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理工科院校学生学习困难的表现入手,分析了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之上运用过程管理对其进行干预和帮扶,最终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转化。
关键词:学习困难;过程管理;实效性培养
作者简介:刘海峰(1971-),男,吉林省吉林市人,东北电力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黎斌(1982-),男,甘肃嘉峪关人,东北电力大学学工部,讲师。(吉林 吉林 13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工科院校对特殊学生进行过程管理的实效性研究——以东北电力大学为例”(项目编号:13JDSZ3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20-02
过程管理概念的源头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其含义是深入地研究生产工序、科学地安排作业流程、严格地培训员工、实行生产作业流程化和标准化。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S.Kirk首先提出学习困难这一概念,用来标示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业成绩长期滞后的学生。当前,高校中普遍存在学习困难这一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方法不当,最终导致挂科、降级甚至是退学,这些对高校教育质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关注高校学习困难学生,探索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运用过程管理方法帮助他们走出学习困境,最终能够扎实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一、高校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表现
以笔者所在东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研究基点,结合对吉林省其他几所高校的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笔者认为,目前高校学生学习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意志品质障碍
意志品质障碍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表现为做事缺乏坚韧性、自制能力差和行为懒惰等。只有具备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毅力才有可能克服障碍。
2.学习兴趣障碍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说明了兴趣与学习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不稳定。这类同学比较活跃,对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娱乐性活动却极感兴趣,影响正常的学习。
3.学习情绪障碍
厌学和自卑是当前学习困难学生面临的主要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迟到、早退、旷课时有发生。如有在学习上超过自己的同学时,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失去信心。
4.学习方法障碍
大学的学习和中学是完全不同的,很多学生对于大学的授课方法不能很好的适应,听课效果不佳,自学能力差,学习缺乏计划性,最终导致成绩下滑。
二、高校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经过深入了解、仔细分析,笔者认为导致当前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大学生学习困难。
1.主观原因
(1)自我发展目标模糊,学习上动力不足。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没有及时树立新的自我发展目标,而是将精力过多放在爱好特长以及玩耍上面,学习没有了方向,丧失了动力,导致学习困难。
(2)学习模式滞后,学习效率低下。大学学习具有更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没有及时转换自己的学习模式,仍然停留在中学阶段,对大学的学习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难以应对紧张的大学学习生活,对学过的知识死记硬背,不善于归纳总结,不能举一反三,导致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不理想。
(3)缺乏坚韧意志,自我控制能力差。大学生差别最小的是智力,差别最大的是毅力,因此,意志在大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以及外界各种诱惑,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休闲娱乐上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如果学生贪图享乐,意志薄弱,每当在学习方面遇到一点困难和挫折时马上就会打退堂鼓,缺乏信心和恒心,导致学习成绩不断滑坡,造成学业困难。
2.客观原因
(1)教学缺乏互动,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当前很多高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只是机械地将本节课的内容讲完,很少关心学生听了多少,听明白了多少。很多学生在某一个知识点听不明白之后,导致后面的整堂课都听不懂。老师自顾自地讲课,忽视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需求,导致学生上课时无法对老师讲的内容产生共鸣,缺乏课堂互动,最后老师讲老师的,学生要么睡觉,要么玩手机,甚至逃课,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家庭经济困难,产生自卑厌学情绪。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在全国高校学生当中,特困生的比例为10%~15%,贫困生的比例为30%,而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地区,二者所占的比例高达50%。一些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下岗职工家庭的大学生,其生活和读书环境与生活条件优裕的学生存在较大的差距。沉重的生活压力和思想负担造成很多家庭困难学生无法和周围同学进行正常的交流与沟通,滋生自卑心理,甚至会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
(3)就业竞争激烈,导致心态失衡。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逐年扩大招生規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多。2014年将有超过700万的大学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在就业过程中,由于人才结构性失调,一边是大量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企业技能人才缺乏。现在就业人才市场整体上是供大于求,毕业生数量多,就业岗位少,而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缓解。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觉得社会不公,感到前途渺茫,导致他们学习的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不思进取,自暴自弃。
三、高校学习困难学生过程管理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我国的教育方针进行了十分明确的阐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针对上面这种情况,东北电力大学提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过程管理。在学生学习过程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以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的思维形成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思路,使管理过程符合管理目的的要求,最大限度发挥过程管理的功能效应,使学习困难学生最终得到教育转化,走出学习困境,获得全面发展。
1.健全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过程管理机制才能保证过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最终得到切实的落实。学校出台了相关规定,全面施行过程管理与培养。有针对性地采取系列教育活动,如人生理想信念教育、法制观念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主题活动。每个学员都制定自己的“学习辅导”服务方案,过程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学习辅导团队成员,根据学习困难学生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确定帮扶成员、定制帮扶方案。根据学习困难的成因,把学习困难群体分为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适应、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类型。根据学习困难成因,配备相应的老师、学生,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与相应的任课教师及时沟通情况,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状态。
2.确定特殊学生过程管理对象
需要纳入过程管理的特殊学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性格孤僻、行为异常、心理状态不稳定的学生;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统一向各院系提供的,被测评为具有中等程度以上心理问题的学生;重修以及重考之后遗留超过10学分的学生。
3.为每名帮扶学生建立过程管理培养档案
过程管理的对象确定完毕之后,需要根据其实际情况建立过程管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帮扶者和被帮扶者的基本材料;被帮扶者存在的主要问题;帮扶者的定期情况汇报;阶段性效果评价;辅导员、班主任的帮助教育过程等。通过建立完善的过程管理档案,并及时对过程管理的步骤进行详细的记录,留下完善的第一手资料,方便对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后续的过程管理方案。
4.建立特殊学生培养方案
过程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即指在学校党委和学生工作部的双重指导下,各院系成立过程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办公室),制定工作方案。由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带头,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的作用,组成帮扶团队,参加到过程管理工作中。全面帮扶,即指在过程管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帮扶团队成员通过对特殊学生的了解,制定帮扶方案和实施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教育,从而全面提高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全程跟踪,即指在过程管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帮扶团队成员明确帮扶对象、帮扶计划,采用跟踪式服务,时刻了解被帮扶对象的状态,根据被帮扶对象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计划,更好地服务被帮扶学生。
四、对学习困难学生实施过程管理实效性评价
2005学年度东北电力大学因学生学习成绩不符合《学生管理规定》要求被降级的学生达182人,被强制退学的达 102人。学校在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后决定,从2006年3月开始以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和输变电技术学院等6个院系作为试点,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过程管理与培养,最终取得显著效果。2006年9月下发《规定》文件,在全校16个院系全面施行过程管理与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6学年度被降级的学生人数已降至 107 人,被退学的学生降至 27人。截止到2013年 12月,与2006年相比我校降级退学学生分别减少了50%。
过程管理与培养模式受到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在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过程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参与帮扶的同学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成就感,学习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同时也收获了真挚的同学情谊。辅导员和其他老师在对特殊学生进行过程管理的实践当中提升了自身的教育能力,丰富了教育手段,减轻了工作压力,工作实效性大大增强。过程管理与培养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新洛.关于双语教学教材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8,(7):144-145.
[2]易晓明,李斌洲,傅和平,等.学习优秀与学习不良大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和归因的比较[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1):2.
[3]涂素珍,胡永源.大学生的学习困扰及其教育对策[J].湖北师范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30.
[4]王伟华.高校学困生成因分析及转化探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l(3):85.
[5]张启钱,王小青,谈静艳.我国高校“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2):77-82.
[6]张勤.高校學生学习过程管理改革探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3,
(22):24-25.
[7]尉民.对高校学习困难学生实施“过程管理”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0):37-39.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