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理论模式研究

2014-05-30 23:57崔璨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生参与

摘要: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已经在国内部分高校中陆续实行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在高校的校园民主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校长助理制度作为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模式具有很强的推广示范性价值。将从高校内部权力分配的角度出发,运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深度分析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能为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这一问题提供可能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学生校长助理;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

作者简介:崔璨(1992-),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大学文典学院本科生。(安徽 合肥 2306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大学2012-2013年学生工作研究课题“高校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现状研究”(项目编号:XG2013B008)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224-03

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是近些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实行的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模式。截至当前,已有所高校先后实行了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早在2006年,安徽大学就在时任校长的黄德宽教授的提议下,在国内率先实行了学生校长助理制度。[1]经过7年的发展,安徽大学学生校长助理从第一届发展到了第七届,初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选拔评价体系和系统的工作流程,在安徽大学的校园民主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模式研究对于创新国内高校的民主管理模式具有广泛的研究示范性作用。

一、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模式研究的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明确指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视角和新的模式。国家和高等院校的管理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应将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这应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2]该宣言表明: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管理发展的大趋势。在教育部2005年9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四十一条中明确指出: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这标志着我国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基于此,研讨学生参与高校的民主管理这个问题对于促进我国高校民主管理、建立现代化的新型大学制度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学生参与高校的民主管理是我国现代大学发展史中一个常见常新的问题。早在1919年12月23日,清华大学就在五四运动狂飙突进的浪潮中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学生会,中国现代大学历史上的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便发轫于此。很多人一谈到有学生参与的高校民主管理首先就会想到学生会。诚然,作为目前国内较早产生且目前普遍存在于各个高校中的学生组织,学生会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学生会在管理模式上长期以来使用的是党委—团委—学生会的单一线条式管理模式,其组织均机构均为执行机构,缺乏专用于校方和学生的沟通桥梁与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校方和学生间不能形成有效的沟通交流,从而使得校方和学生之间存在理解上的偏差。[3]长此以往,将加剧校方和学生间的矛盾,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学生参与高校的民主管理需要有新模式和新途径。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高校的民主管理中,国内许多高校都进行了校园民主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如安徽大学、南昌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先后实行了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实行了校园代议制制度等。这些有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模式都为理解和探索高校的校园民主管理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与可参考的范例。

二、对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重新认识

在讨论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模式创新之前,首先要明确高校民主管理的主体和客体。管理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4]从这一定义出发就会发现高校管理的主体必须拥有权力,并且要对管理对象负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学生也逐渐要求获得与其所缴费用匹配的教育资源和话语权。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理应在高校的内部权力分配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的管理主体即管理者一直被认为是学校的教职员工,而学生则理所应当地认为是被管理者,也就是是管理的客体。这种错误的管理思想将学生排除在高校权力体系之外,不符合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

目前,学术界普遍将高校权力分为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学生权力三个部分。高校的行政权力是指“为处理学校日益复杂的规划、财政、人事、设施设备利用和维护以及对外联系等事务建立起来的,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教学质量为目的,并通过各组织的权力赋予而产生的一种权力,以职位的形式表现出来。该权力具有强制性、科层性属性,其主体为高校行政管理机关和人员,属于法定的权力,以严格的等级制度为依托,亦可称之为“制度化”的权力。”[5]对于学术权力,纪宝成教授认为是“为着学术的权力,因学术而产生,为学术而存在,其根本目的就在于保证学术活动的正常进行,推动学术的发展。”[6]此类权力的主体主要是高校的教授、老师和相关科研人员。而学生权力则是三类权力中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类权力。笔者认为,学生权力是指学生群体在高校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能够参与到学校制度的制定和校园的民主管理中。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学生权力应该是与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相平行的概念,三者相互协调,共同组成学校的权力分配体系。既然学生权力是高校内部权力的一部分,那么学生自然就有权力去参与高校的民主管理。

在前文中已经论证过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正当性,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学生可以参与高校发展的所有议题,可以在高校里的任何场域体系里都发出自己的声音呢?笔者认为,基于学生自身学养和行政能力的局限性,学生并不能够完全参与到学校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学生必须在适合自身的场域体系里进行自我管理。

就像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尔所说的,这个世界是由无数的小世界组成,每个小世界里都有自己的支配性逻辑,每个小世界里的人也都有着自己独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当今高校是一个综合多元的话语共同体,因而在确定高校管理者这一主体时,一定要在一定的场域体系里进行界定,否则就会导致管理界限的模糊。运用布尔迪尔的场域理论来对高校进行场域划分,笔者认为应该分为行政教学场域和学生生活场域。谈到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首先就要确定学生需要在哪一个场域体系里进行民主管理。在学生生活领域,学生可以自行组织活动,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例如,学生可以自主举行各色学术沙龙、各类晚会等。若是学校的行政人员强行干预学生的生活领域,恐怕将会削弱高校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但在教学领域和行政领域,由于学生的知识局限,管理工作就必须由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若是将所有学生的各类意见都纳入到决策层面中,那只会导致教学领域的混乱和行政决策的低效。因此,在谈论高校民主管理中,管理主体所在的场域应当首先明确。只有当场域体系确定以后,有关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确定才具有实际意义。

在确定不同的场域体系和管理主体之后,如何进行各个场域体系的沟通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学校管理层的政策得不到学生层面的支持,学生层面的呼声也由于没有合理的沟通途径而得不到解决。长此以往,将加剧校方和学生的矛盾,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笔者认为实行学生校长助理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定义和职能特点分析

目前,有关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答案。笔者参阅安徽大学《学生校长助理制度运行管理办法》得知:学生校长助理是一个独立的学生组织,由学生间接选举、校长直接任命产生,对校长及学生负责。学生校长助理的权限有:收集学生对学校管理、教育和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向相关部门提交议案和处理意见、参与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起草和修订,宣讲学校有关政策、制度,并监督相关部门实施,完成校长嘱托的其他任务等。[7]结合本规定和对学生校长助理工作报告的总结梳理能大致总结出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基本职能特点。

1.学生校长助理具有双重评价体系

学生校长助理是由学生和学校各级职能部分负责人共同选举产生的。以安徽大学为例,历届学生校长助理的产生都会由学生代表评审团和学校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投票产生。这种双重评价体决定了学生校长助理将会由学生和学校共同打分,学生校长助理的工作必须时刻在学校和学生这两个层面进行。实行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学生组织中存在的评价体系单一向上的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在高校权力体系中的话语权。

2.学生校长助理具有学生和类行政者的双重身份属性

学生校长助理是学生的校长助理,同时也是校长的学生助理。一方面,学生校长助理从学生中来,本质上仍然是学生。另一方面,学生校长助理又能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处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高层,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可以参加学校相关政策的制定,对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也具有一定的监督权。正是学生校长助理的双重身份属性决定了学生校长助理能够真正代表学生的利益,解决学生的问题,成为学生权力的真正代言人。

3.学生校长助理是沟通高校不同场域体系的有效途径

学生校长助理搭建了学生和校长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学生校长助理这一途径,学生能够将问题直接向学校的最高行政领导即校长进行反映,相关问题能够得到迅速解决。而校长也能通过学生校长助理的工作知道学生们的真实生活和学习状态,为学校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以安徽大学第六届学生校长助理进行的一次自习寝室调研为例,此次调研活动由安徽大学学生校长助理牵头,在安徽大学学生会、安徽大学心理协会等学生组织的帮助下,学生校长助理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地调研,并向校长提交了调研报告和相关提案建议。最终,校方决定在无课时段开放学校所有教室,以解决长期存在的自习教室资源短缺的老大难问题。由此可见,实行学生校长助理制度能有效地在学校的教学行政领域和学生生活领域搭建沟通平台,让有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

在对于安徽历届学生校长助理的工作情况进行资料整理后,看出从2006年第一届学生校长助理任期开始到2013年第六届学生校长助理任期结束,共有来自不同院系的共有26名同学(本科生20名、研究生6名)担任过学生校长助理一职。过去的六届学生校长助理共接受来自学生的各类意见达到千余条,向校长提交调研报告和议案40余件。在学生校长助理的努力下,学校引进了清真食堂,安装了自动取款机,开放了所有的自习教室,进行了学分制改革和水房、浴室的整改……这些数据和事例都说明学生校长助理在高校的民主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对安徽大学学生进行的问卷调研中,有近九成的同学对于学生校长助理的工作表示满意。在对于学校各级领导的专访调研中,校各级领导对于学生校长助理的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肯定。这些都表明,学生校长助理制度作为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模式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强的示范推广性作用。

四、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校长助理制度作为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模式,在发展中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学生校长助理和其他学生组织存在着职能交叉的问题,有关学生校长助理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权限还不够明晰。例如,在进行校园维权工作时,学生校长助理就会和学生会维权服务部在工作职能上产生重叠;在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时,学生校长助理就会与社团等学生组织相类似。因而,如何避免学生校长助理和其他学生组织出现同质化倾向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关学生校长助理的工作职能和权限划分需要进一步明确,这样才能让学生校长助理和学生会等其他学生组織各司其职。同时,学校的各类学生组织应该本着服务同学的宗旨和原则,求大同存小异,减少不必要的分歧和摩擦,共同为学校的校园民主管理贡献力量。

其次,学生校长助理的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从学生校长助理的外部工作机制来说,学生校长助理需要形成和学校各职能部门与各学生组织的合作机制。学生校长助理的当选人员有限,以安徽大学学生校长助理为例,首届当选人数是3人,后来逐步扩大到5人和7人。在进行各项大规模调研活动时,学生校长助理需要得到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学生组织的帮助与支持。然而学生校长助理和各个职能部门与学生组织并没有规定上的隶属关系。因此,如何形成学生校长助理和学校各职能部门以及各学生组织的工作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学生校长助理需要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建立长期的沟通交流机制,在相关工作领域形成长期合作机制。例如,可以在各职能部门和学生组织中建立任务对接人来专门负责和学生校长助理进行对接与互动,以此来确保学生校长助理顺利完成各项工作。除此之外,学生校长助理的内部工作机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安徽大学学生校长助理为例,该校学生校长助理拥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配备电话、电脑、复印机等相关办公用品。学生校长助理每个工作日需要进行值班活动,以接听同学的求助热线,接待同学的上门求助。所以,学生校长助理需要妥善协调好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间,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完成学生校长助理的各项工作。每届学生校长助理的当选人数是5~7人,如何进行内部分工也是摆在学校校长助理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安徽大学学生校长助理采取的是“大合作、小分工”的工作模式,即根据当选学生校长助理的专业优势和性格特点进行工作划分,每个人具体负责自己擅长的工作。而在进行全校范围的调研或举办一些大型特色活动时,每位学生校长助理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综上所述,优化和完善学生校长助理的相关工作机制对于学生校长助理制度的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作为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模式,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已经在高校的民主管理实践中被广泛证明其存在价值和意义。随着工作职能的进一步明晰以及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学生校长助理制度将会发挥出更大的制度优势,为高校的校园民主管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勇,钱宝平.安徽大学团组织公选“学生校长助理”[N].中国青年报,2006-12-13.

[2]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7.

[3]何勇,彭文蛟,许和纯,等.学生参与高校民主管理的新途径与现状[J].高等教育管理,2012,(5):97.

[4]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吴伟.我国高校行政权力泛化问题探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9,

(1):119.

[6]纪宝成,胡娟.关于高等学校学术权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1):1.

[7]李艳培.布尔迪厄场域理论研究综述[J].决策与信息,2008,

(6):137-138.

(責任编辑:王祝萍)

猜你喜欢
学生参与
优化小学数学教研的方法策略
浅谈初中化学新课的导入
初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鼓励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对策探析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浅析示范教学在美术课中的有效运用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内容
参与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