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超
【摘 要】 目的 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行子宫全切术治疗,观察组行子宫次全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热,疼痛,等组间各项并发症的发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子宫切除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努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 难治性产后出血;子宫全切术;子宫次全切术;抢救
【中图分类号】 R714.46+1 【文献标识码】 B
产后出血在产科临床比较常见,是導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产妇产后出血可采取宫腔纱布填塞、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清宫、输血输液和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保守治疗措施进行纠正。但出现难治性产后出血后,由于产妇的病情变化较快,危险性较高,经保守治疗无效应行子宫切除术对其进行抢救,以提高生存率。本研究以我院产科收治的10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切除术的效果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的病例来自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4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均神志清楚,无精神疾病家族史,无急性生殖道感染,愿意配合治疗,符合难治性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3]。其中年龄22-40岁,平均(27.3±4.1)岁;初产妇81例,经产妇2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其中对照组行子宫全切术治疗,观察组行子宫次全切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各项手术期指标,随访3个月统计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 两组患者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发热19例,占36.54%;疼痛34例,占65.38%;继发性贫血9例,占17.3%;观察组发热6例,占11.54%;疼痛2例,占3.85%;无继发性贫血病例,组间各项并发症的发病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来说,当保守治疗无效、胎儿娩出后出血速度快且1h内达1500ml、出血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形成凝血功能障碍时应行子宫切除术给予抢救治疗[4]。通常情况下,为最大限度挽救孕产妇生命,达到止血目的,应尽量选择子宫次全切术。该术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还可保留部分子宫。而临床研究证明,完全切除子宫后会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但临床上选择具体术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出现部分性胎盘置入者适宜行子宫次全切术,如合并中央性或部分性前置胎盘、引发凝血功能障碍者应行全子宫切除术[5]。
本次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经不同术式治疗后,抢救成功率均为100%,提示子宫切除术是提高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手段。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随访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提示子宫次全切术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和抢救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的有效手段,临床上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才慧,王忠英.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子宫切除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33(11):62,64.
[2] 刘凤莲,王静娴,华秀兰,等.子宫切除术应用在难治性产后出血中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2,19(7):17-18.
[3] 马水清,边旭明,郎景和.产科临床中的子宫切除术[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39-41.
[4] 王惠卿,张立新,李艳芬,等.产后出血子宫切除术10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25(16):259.
[5] 胡蕊.对比研究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不同治疗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2,7(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