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树艳
摘要:探究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探究学习;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尝试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广泛地搜集与处理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实施探究学习的必要条件
实施探究学习,必须正确树立几个观念。
1、教师角色正确定位。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人,学生在围绕一个问题(或专题)进行研讨的过程中,教师是服务者,为学生的探究、研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教师是指导者,当学生在探究、研讨过程中碰到困难适时点拨。过去,主要是教师讲解以促进学生对一些具体课文的理解,但由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因此,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锻炼,提高的自然不大。教师的讲,占据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因不放心而滔滔不绝,面面俱到,教授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殊不知知识正以比这个世界快四倍的速度更新着。
因此,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其自由支配,让其在自主探索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教师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服务与帮助是实施探究学习的首要条件。
2、教学目标动态生成。
开放课堂教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有些教师总担心预定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教学目标不能实现。叶老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不教”的目的,即教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但教材中的有些难点,对于某一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而是早已掌握的。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设定应因文而宜,因人而宜,因探究学习活动的不断深入而适时生成新的目标,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向新目标不断攀升过程中,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3、教学评价立足学生的发展。
由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给教学评价带来了困难。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思想,对学生的评价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标准。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基础不同,择定的探究主题不同,因此,无法以同一标准衡量学生学习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整理信息、分析讨论、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注意结果。科学的評价能促进学生更自觉进行探究学习活动,从中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从事科学研究的体验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学习。
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喜好,尝试按照提出问题,确定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制订研究计划--形式多样、交流学习成果的程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1、提出问题--确定学习内容。
小学生,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当他们走进课堂时,也将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思考带进课堂,因此,当他们接触到一篇篇新的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头脑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疑问,这些疑问有些因课文内容而起,有些因作者的表达而生,个性的差异,经验阅历、知识积累的不同,使每个学生产生不同的疑问,引导学生从这些疑问中择定一个或几个主题,自主探索、研究、理解、发现,学生的阅读必然得到提高,在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也能获得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
2、合作学习,制定探究计划。
探究学习,最关键的因素在于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地经历学习的过程。合作,是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上的合作,主要有两种,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常用的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我经常让学生自主选择志同道合的合作学习的伙伴。关注同一话题,有共同探究内容的学生可自由组合,平时交往密切的伙伴也可自由组合;组建成学习小组后,围绕探究学习内容,初定学习计划,共同研讨,交流汇报。
3、学习成果的呈现形式多样化。
课堂教学中,40分钟的时间很有限,但把这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地留给学生,让他们在提出问题,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阅读能力,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能力,合作交往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语文课堂教学毕竟不同于科学研究,这种探究性学习仍应姓“语”,因此,课堂教学中还应处理好探究与表达的关系、探究与诵读的关系、探究与积累的关系。
探究,并不只是科学家、教育家的专能,任何人,特别是学习者和实践工作者都具有探究的潜能,一切主动探索,发现知识的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其本质是一样的,我们倡导这种探究性学习,旨在让学生以研究者的意识和态度去观察、思考、分析、检验问题,让学生由此获取知识的精髓,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养成时时有发现、处处有探究的认知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