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渗透情感态度教育促进学生成才

2014-05-29 00:20秦小康
成才之路 2014年11期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才生物教学

秦小康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纳入到了课程的具体目标。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合适的材料,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适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成才。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物教学;成才

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①情绪。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②热情。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③兴趣。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④动机。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⑤求知欲。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⑥道德体验。通过学习,能对某人或某事产生如敬佩、赞扬、羡慕等。⑦美的体验。通过学习,学会鉴赏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的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以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设置的课程具体目标,在强调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为第三大目标,并进行了详细表述。①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②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③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④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内容具体而详实。

中学生物教材内容丰富,特别是新教材的编写,本身就注重了按照课程目标选取大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材料。但中学生物教学,特别是高中的教学,往往形成了应对高考的应试教育,教师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能力的培养,而往往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为其一生的成长,树立明确的目标,确定正确的方向,使其终生受益。

一、博爱精神

如在学习植物、动物部分内容后,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适当介绍世界及我国生物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高中教材第一册科学家访谈,邹承鲁院士及其科研小组在1965年成功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是生物科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一成就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是超前的,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第二册“与杨焕明教授一席谈”,更是令今天的中国人引以为自豪。杨焕明教授与他的科研团队,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顺利完成了1%的测序项目,使我国具备了自己的、接近世界水平的基因组研究的强大实力。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每一位科学家,甚至每一位公民,不仅要有事业心,还应该有社会责任感,科学技术应该为人类带来的是光明和福祉。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增强学生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对生物与环境部分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学习第一册细胞多样性一节“原核生物蓝藻”时,除教材中讲到的淡水水域污染外,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收集资料,如海洋“赤潮”的形成,同样是人类的生活“垃圾”奔泻入海,营养富集,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结果。组织学生讨论,这些现象,会给当地的植物、动物以及自然环境包括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后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善于交流的能力。

二、科学精神

绿色植物的光和作用对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以及整个自然界的意义是非同凡响的。高中第一册讲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节,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其探究的过程却是漫长而曲折的,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原料、产物是什么,都是不同的科学家通过提出疑问、形成假设、实验研究、得出结论,一步一步逐渐探究完成的,也是科学技术、实验手段的不断进步的结果。这个过程告诉同学们,生物学的发展与物理、化学的进步与发展是分不开的,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共同发展。这个过程还让同学们明白了,科学是在实验和争论中前进的。科学工作者既要继承前人的科学成果,又要敢于质疑,善于吸取不同的学术见解,还要有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不断促进科学的发展。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等,都同样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整个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说明任何事物都有其局限性,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人类的认识永无止境,科学的脚步从未停息。

从这些故事中,同学们学到了很多:每一项成果都来之不易,需要探究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的结合。科学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同学们意识到,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时刻不能放松学习,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三、持之以恒精神

生物第二册的很多内容都告诉我们,科学实验的成功,还必需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孟得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进行了长达八年,正因为他有这样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并在研究材料、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析上采取了正确的做法,最后才取得了成功。育种专家袁隆平之所以能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巨大贡献,同样是因为他具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吃苦耐劳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有时在实验田一蹲就是很多天,怕苦怕累的人是难以承受的。要想培育一个新品种,不可能一蹴而就,失败往往多于成功。因此,必须要有承受挫折、永不气馁的心理素质。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成功,并被人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四、团队合作精神

生物学的奥秘无穷,人们在不断地发现、探究。每一个成果、每一次进步,都是科学家们艰苦探索的功绩。杨焕明教授说得好:“生命是美丽的。探究生命的奥秘一定会使我们的人生更美好,也将使生命世界更美好。”杨焕明教授与他的科研团队,在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 的测序项目后,又着手研究水稻基因组的测序,这项工作对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其研究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刊登,该期封面是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不仅体现了中国悠久的文明史,还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的和谐。他们的成功,更是团队合作精神的胜利。随着科学的发展,往往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研究作基础。而每一位研究者都有其专业局限性。以团队的形式协同攻关,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和特长,就会大大加快科学研究的进程。从这里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在家里几个大人围着他一人转,从小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自私、独断、缺乏集体观念。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对他们进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例如,小组合作的实验,小组合作的讨论、交流等都是很好的方式。让他们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并将良好的合作精神运用到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成才,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理想。

(四川省广元中学)

猜你喜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才生物教学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思考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法制渗透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