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波
摘 要:当前素质教育下,打造高效的人文课堂是重中之重。作为教师,应从课前全面而又充分的备课和课上愉快而又充实的课堂两方面着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课堂;素质教育
21世纪我们迎来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语文富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必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然而课时的缩短又给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成为重中之重。
我认为高效课堂应从课前和课上两方面着手。
一、全面而又充分的备课
1.全面、透彻地理解教材。每一篇文章,都属于一个单元或专题,一册课本,如果老师对这套课本、这册书、这个单元或专题的内容没有大概的了解,那么对这篇课文的了解就没有达到全面、透
彻。在设计课堂时就会有出入。所以,理解文本不能单单只考虑本篇文章,而应与它所处的一套教材、一册书、一个单元的编排原则、内容相联系。其次,教参也只是一家之言,某些观点的认识甚至带有偏见,时代的烙印很清晰,不太符合现代人的认识。于是现在备课,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应以自己的认知为基础多方参考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并经常跟同事做多方面的讨论。备课并不仅仅意味着课堂上不再逼迫学生接受“我”的意见,而是在自己也有疑问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加上学生的疑问,共同来加深对教材的认识。
2.深入地了解学生。课前“备”学生,同样是讲好一堂课的必要环节。学生素质如何,他们对文本的态度是怎样的,他们有哪些疑难,他们的接受心理是怎样的,他们想了解什么,他们喜欢怎样的学法和教法等等问题,都是必须要搞清楚的。有了对这些问题的准备,教师就掌握了主动权,课堂上无论出现什么意外,都可以泰然处之。
3.准备灵活多变的教法。宋代理学家朱熹曾经指出:“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每节课,教师都要事先准备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南州六月荔枝丹》《金岳林先生》等简单易懂的课文,应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先让他们谈自己的理解,必要时予以点拨,个别时候还会尝试让学生参与讲课,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而对于《斑纹》《拿来主义》等难度较大的文章,应先从整体把握入手,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做到整体感知,针对题目的难易,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答。之后的环节往往有一个让学生发问的时间,然后是师生共同来解决这些疑问,最
后教师还应对学生没能看到的闪光点予以补充。对文体比较单一、较易理解的板块,我们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挑选喜欢的文章来讲读,其余的采用自读形式,例如《世相百态》《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等。
二、愉快而又充实的课堂
1.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这是我一直在努力创设的一种氛围,我总是认为,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等,有着较大的影响。于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自己的课堂语言保持亲切幽默,努力给学生以平等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完全表达出自己的疑惑。寓教于乐的结果就是学生越来越喜欢语文。
2.让生活走入课堂。(1)以每专题的部分文章为例,训练各种文体文章的写作。比如,学习了必修一第一专题的《致青年公民》《相信未来》等诗歌,学生可模仿写作诗歌。学习了必修二第三专题的《落日》《消息二则》,学生可模仿写作新闻稿……(2)以每专题的标题为引子,引导学生谈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预设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比如,“向青春举杯”专题,可让学生动手设计自己的青春。“象山那样思考”专题,可让学生回顾生活中从自然那里所得的启示……(3)结合专题,适当补充有关的影视材料,加深对生活的直观认识。比如,“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可补充播放《雷雨》电影片断。“走进语言现场”可补充播放顾拜旦等人的演讲实况,播放《白发的期盼》的采访实录,以及著名国际辩论赛的影像资料……(4)找出文中的部分词句,让学生模拟应用于各种场合。我们可根据专题特点,让学生利用或模仿文中语句模拟采访,辩论,写短信,写留言,写赠言,写标语,写对联……因此,语文必须走向生活,才可以找到活力。
3.尊重灵光一现的生成。尊重学生的灵光一现,重视课堂生成。备课时,除照旧地努力研究教材,设计课堂之外,我会花很长的时间考虑学生会想到哪些问题,学生又会有怎样的观点和认识,哪些问题可能是意想不到的。有时还会将自己的疑惑,设计成思考题,拿出来让学生讨论。面对自己突然产生的灵感,我也会及时调整我的教学思路。这样做的效果常常是意想不到的顺利。于是,我不再觉得上课是一件让人感到疲惫的事情,反而变得轻松愉快,特别是学生的灵感常常会给我启发,让我自叹弗如。
其实,尊重本身就是一种力量,重视生成,就是一种尊重,它有时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有时也给予教师以信心和力量。
事实上,高效课堂是一个大问题,它需要每个老师耐心地去研究以上几点,有自己不成熟想法,也有自己的尝试,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试验,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钻研,我们的课堂效率一定会越来越高。
(作者单位 山东省潍坊市宝通街东首潍坊一中国际学校)
?誗编辑 高永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