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黎勇
摘 要:近年来延安市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总量不断扩大,非公经济对于社会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实地调研及统计数据的分析,我们分析了延安市非公经济发展的现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所具有的优势,并分析看出延安市的非公经济企业存在所占比例较低、规模数量较少、企业融资困难和缺乏技术创新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延安市非公经济企业发展的三个对策。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延安市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合理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延安市已经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纳入政府经济工作的重要日程,出台引导和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使非公有制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一、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
1.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通过延安市统计年鉴分析出,各年份延安市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个数以及从业人员数都在逐年增加。截至2013年末,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达到了6952个,比2010年增长了21.25%,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从2010年的9.9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12.5万人,非公经济企业在拉动延安市就业上做出来巨大贡献。200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4.61亿元,2012年突破200亿元大关,2013年延安市非公经济增加值达266.65亿元,占GDP比重19.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总量相当于全市服务业提供的全部增加值,五年间总量翻了一番多,年均增加32.41亿元,年均增量几乎相当于每年增加一个富县。
2.延安市非公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延安市非公经济企业的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2013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4.71亿元、102.33亿元和139.6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8年的9.5:34.1:56.4调整为2013年的9.3:38.4:52.3,产业结构呈“三、二、一”格局。可见在非公经济发展中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3.延安市非公经济企业的社会贡献逐年扩大
从延安市非公经济企业上交税金的变化趋势来看,其呈逐年上升态势,2013年上缴税金达到211827万元,与2006相比增长差不多10倍之多。而从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2008年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增加值仅占到全市GDP的13.8%,2010年达到17.1%,2012年达到18.5%。从表1非公经济从业人员也可以看出,非公经济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率是不断提高的。
二、延安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优势
1.延安市自然资源富集程度高,市场具有潜力优势
延安全市土地总面积5556万亩,人均29亩,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产苹果、红枣、酥梨、羊肉、小杂粮等农产品品质优良,远销海内外,在延安市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延安是联合国计划开发署认定的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和设施蔬菜优生区,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延安矿产资源富集,能为非公有制经济在能源化工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延安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延长油矿是中国石油工业之母。延安现已探明的矿藏有10多种,其中石油储量14 亿吨,煤炭115亿吨,天然气2000多亿立方米,紫砂陶土5000多万吨,岩盐资源储量可观,是国家能源的重要战略接续地。现今延安市的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率还比较低,这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资源储备将为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延安市非公经济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
2.延安市历史文化优势突出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和中国革命圣地,历史积淀厚重。延安人文旅游资源独具魅力,发展旅游业具有广阔前景。以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驰名中外,陕北民歌、陕北大秧歌、安塞腰鼓、农民画、剪纸等民间艺术久负盛名。延安市的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红色资源总量的72%,是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被授予“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称号。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的很好的基础条件,各企业可以围绕这些人文资源发展,尤其是非公经济在第三产业的发展。
3.延安市区位优势显著
在地理位置方面,延安地处晋、宁、甘及陕西关中等经济区的交汇处,是西部南北铁路大动脉上的重镇,位于陕北黄土高原的中心,具有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条件。近年来随着关中城市群的发展,延安市已被列入关中城市群一日生活圈的范围。在政策方面,位处西部的延安市,随着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各项政策的出台,延安地区将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国家实施的一系列中长期政策对于促进延安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方面,延安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地,国家在政策上面会给予一定的支持。在产业方面,东部地区产业现在正在进行转移,延安市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可以承接一些产业的转移。
三、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延安市非公经济企业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放眼陕西全省的发展情况,我们也发现了延安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2014年11月,我们在延安市进行调研,走访了部分非公经济企业,也选取了227位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研之后的分析中,我们也能看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1.规模小、数量少,发展层次低
總体来看,全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规模较小,无论从从业人员人数还是从企业个数上看,均居全省末位,仅高于铜川市,排倒数第二。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仅仅只有123个,从业人员32.69万人,远低于排名第一的西安(规模以上企业986个,从业人员248.97万人);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速21.78%,我省平均水平为38.11%。从行业发展层次上看,延安市目前行业层次较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集中于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等,而参与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经营性公益事业建设的民营经济很少,且发展滞后,多是产品的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很低。
2.企业融资困难,资金支持不够
在对延安市中小企业调研的227份有效问卷中,我们有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贵企业从银行获得借款的难易程度;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困难资金紧张、融资困难。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认为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易度显示看,很困难的占到了41.9%,有一定困难度的占到了51.5%,两者相加的比重是93.4%。可见融资难是大部分中小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调查中86.8%的企业都受到资金困难的问题限制了企业技术的创新升级。
3.技术落后,创新能力教弱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延安的中小企业在设备上并不算落后,但是在人才和技术上却不容乐观。首先,从企业产品的技术等级水平看,认为处于国内平均水平的比较多,占比达60.5%,还有13.8%的企业认为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属于国内落后的很少,只占到25.2%.其次,从技術创新的来源来看,自主研发的企业只占到9.4%,更多的企业倾向于联合开发与引进和模仿,分别占比13.1%、46.6%。技术创新机构的设置,资金投入,技术人力资源都是考察企业创新能力的几个重要指标,调查发现,在涉及是否有研发部门,只有12.2%的企业有研发部门,其余的79.4%都没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才占企业人数的比例不到5%以下,在企业自主专利和技术发明方面,多数企业没有任何专利或发明。
四、促进延安市非公经济企业发展的对策
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延安市政府公布的数据情况,我们在看到延安市非公经济进步的同时,也看到了其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延安市非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认为延安市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非公经济发展方式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复杂,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摒弃靠行政手段的方式来调节经济,延安市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依靠市场、依靠科技创新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延安市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要转变非公经济的投资领域,非公经济不仅积极参与在农牧业、服务员、制造业的发展,还要争取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产业。各非公企业要积极引进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经营水平,加大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创新缩小企业的生产成本。
2.多手段扩宽非公经济企业的融资渠道
融资困难已经成为阻碍延安市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应该扩宽融资渠道。延安市要积极协调各大金融机构,增加对非公经济的信贷放款,延安市的所有国有商业银行都应该建立非公经济企业金融服务机构,完善各项信贷制度,对非公经济企业的贷款予以政策上的支持。延安市要有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位明确禁止的行业、领域,通过民间资本投入合法领域,丰富非公经济企业的融资渠道。
3.完善非公经济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
延安市政府要经常组织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就业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各企业应该与延安市当地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创新实验室、研发车间等。延安市可以成立非公经济管理服务组织,负责全市非公制经济的服务工作,也可以充当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延安市政府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执法监督力度,创造良好的企业投资环境。(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参考文献:
[1] 延安市统计局.延安市2011、2012、2013年统计年鉴
[2] 艾庆伟.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企业促进延安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N].陕西日报,2009
[3] 徐长玉.延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以延川、甘泉及宝塔区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