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性波动与就业的关系研究

2014-05-28 21:45王佳宜
2014年42期
关键词:经济周期就业

王佳宜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的变化情况,对其进行经济周期划分,同时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增长率变化率进行分析,利用就业拐点将就业形势进行周期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就业周期和经济周期进行对应比较从而得到经济周期的波动于就业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周期;就业周期;就业

本文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为主题进行探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与就业的关系。

1.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原因

在技术维度,奥地利经济学家J·熊波特提出创新理论用以解释经济波动与发展,而创新就是指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此理论解释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政治性理论中我们则把经济的周期性循环归因于政府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而做出的周期性决策。例如国家采取的金融监管,增强汇率制度弹性,采取货币政策目标等配套措施。

对于综合理论而言,经济周期的生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众多成因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的交互影响;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众因素之间会产生不同的组合与作用,故周期的具体进程多有不同;经济周期的具体进程对成因亦有重要影响。根据对经济周期生成所起的主次作用,经济周期成因可分为基本因素与影响因素。

2.中国的经济周期划分

查阅关于中国经济周期研究的文献可知,从新中国建国以来大约经历了几个较为显著的经济周期,而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波动就显得比较平稳,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大起大落”或者“短起短落”明显不同,这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下宏观政策调控的日渐成熟。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长率的收集得到如下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究竟经历了几轮经济周期,在周期划分方法中得到,在1977一1981、1982一1987、1988一1990、1991一1998、1999 — 2009周期,在2010年之后我国将进入下一个经济周期。

3.中国就业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重大变革的同时,我国的就业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农村和城市的就业情况得到很大转变,出现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里面移动的状况。但是,中国存在特别突出的就业问题,中国人口众多,从而就业困难。在转轨的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高水平失业和有些地方不能就业。为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发展状况,我们引入就业拐点的概念。就业拐点,字面上是指就业情况出现较明显的或优或劣变化的时点,也就是就业增长率变化率趋于零得到的点。由于每年人口基数是变化的,研究就业拐点一般都从相对就业情况来出发,亦即研究就业增长率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快慢的原因。在1981、1988、1993、2003、2008等这些年份里全国的就业增长率变化率接近为0,所以将其划分为就业拐点,因此就业的周期就划分为1978-1981、1982-1987、1988-1993、1994-2003、2004-2008等五个就业周期,因此在周期的数量上与全国经济周期保持一致性。并且在拐点的时间上也与经济周期有相近,这就简单的说明经济周期对就业有着显著地影响。

4.中国经济周期与就业周期的比较

改革开放至今,对中国周期进行了划分,划分为五个阶段。

经济周期波动阶段和就业波动阶段的原因基本一致性。这说明经济周期和就业周期是具有正相关性的特点。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事实得出就业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这可以解释两者波动阶段大体一致现象。

另一方面,两者波动阶段的差异性与我国就业体制改革以及就业政策的滞后性相关。因此,改革开放至今这么多年来,我国GDP增长是非常快的且波动幅度和次数也相对较为频繁。而劳动市场转型的困难反应在就业上,就是一直以来低水平的就业增长率。因此就业增长率的变化幅度就相对较小。

5.当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

对我国经济周期的最近一个周期进行分析,在1998年至2009年12年,形成1年危机、4年相对萧条、2年复苏、5年高涨。1997年党的15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党的建设目标。1998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但出现了产品供大于求,经济结构矛盾突出,部分国有企业经营困难,经济效益不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金融风险不容忽视,1998年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危机。1999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1%;2000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89404亿元、比上年增长8.0%;2001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比上年增长7.3%;2002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0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1999年—2002年進入萧条,反复探底,表现为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增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有效需求增长机制没有有效形成、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适应市场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经济秩序有待提高、地方保护主义造成国内市场分割尚未完全改变、市场秩序混乱。

2002年党的16大明确了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2003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16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2004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36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2003年-2004年经济发展复苏并回升,但仍存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和社会保障较重、能源与交通运输矛盾关系紧张、固定投资规模偏大、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不少低收入居民生活困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投资盲目较强、就业和社会保障较重、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高、煤油电运供求紧张关系加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2005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823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2006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9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007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2007年党的17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政府出台4万亿反周期调节,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2009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2010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2005年—2010年经济发展高涨,但同时积累了,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投资反弹、经济增长速度偏快、资源和环境代价过大、物价上涨压力增加、国际经济环境严峻、体制机制性障碍、生产要素价格上升、楼市价格高企、股市下跌、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增加。2011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为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2011年欧债危机加剧、出口乏力、通货膨胀高企、货币紧缩、消费不足、中小企业融资危机、供大于求,2011年经济发展在高涨中进入危机。2012年经济增长低于8%,经济发展可能会进入萧条探底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新的经济出台,2013年经济发展可能会进入复苏阶段。(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韩文宾,潘新雨.改革开放风雨三十年——就业拐点分析[J].消费导刊.2009(09)

[2] 黄赜琳.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J].财经研究.2008(11)

[3] 郭怀英.我国制造业就业演变趋势的分析与判断[J].宏观经济研究.2005(08)

[4] 刘树成主编.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欢
经济周期就业
经济周期调整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经济周期视角下的可燃冰干热岩革命
经济周期形成原因的新假说——经济周期受天体运行周期影响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