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恩
浙江省新昌县中医院推拿科 新昌 312500
徒手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斜颈28例
徐小恩
浙江省新昌县中医院推拿科 新昌 312500
儿童;先天;肌源性斜颈;牵引;推拿
小儿先天性斜颈,俗称“歪脖”,系指出生后即发现颈部向一侧倾斜的畸形,其中因肌肉病变所致者,称之为肌源性斜颈;因骨骼发育畸形所致者,称之为骨源性斜颈。临床上肌源性斜颈较为常见,而骨源性较罕见,站立式拔伸牵引法主要应用于肌源性斜颈。笔者临床应用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可独立站立的患儿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性别、月龄、患病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 ①年齡在12~42个月;②符合新世纪全国统编教材《推拿学》[1]及《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2]小儿肌性斜颈的诊断标准:头颈向一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或出现挛缩、增粗、变硬等变化;胸锁乳突肌上可触及肿块;颈椎向患侧旋转及向健侧侧弯受限。③家属愿意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
1.3 排除标准 ①由颈椎先天性疾患、炎症或其他疾病引起的斜颈者;②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疗效观察者;③中途主动退出或失访者。
2.1 推拿手法[3]患儿坐于治疗床或父母腿上,医者立于其身后先用大拇指轻轻按揉患部,重点以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为主,并配合轻柔弹拨胸锁乳突肌,重点弹拨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及(或)肿块,按揉法与弹拨法交替使用,反复10min;后用拇指与食、中相对用力拿捏患侧胸锁乳突肌,重点拿捏肿块及挛缩部位,约2min,使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充分放松,手法由轻及重,以患儿能承受为度。最后一手按压住患儿患侧肩部另一手放患侧颞部,双手反向用力使挛缩的胸锁乳突肌得到拉伸,操作时力度适中,手法温柔,停留数秒钟,可操作3~5次。
2.2 徒手牵引法 牵引法分二步操作,第一步为牵引加旋转法,患儿坐于治疗床或父母腿上,如坐于腿上则健侧朝外,家属配合扶住患双肩,医者立于患儿健侧面朝患儿,一手放于患儿病变侧的颞颌部,另一手放于健侧的颌枕部,双手同时用力,将患儿头部中立位沿患儿身体纵轴方向向上做缓慢拔伸,只要医者觉得患儿颈部有所拔伸即可,停留5~8s,后在保持牵引的情况下使患儿头部向健侧旋转,亦停留5~8s。手法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反复做3~6次。第二步为站立式牵引法,患儿站立,术者立于患儿身后两手的掌部分别托于患儿的枕颌部同样沿患儿身体纵轴方向向上提起,以其双足离地为准,嘱患儿放松,停留3~5s后放下,如此操作3~5次,结束治疗。
整个操作过程持续约30min,每周3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采用以上两种方法,即推拿手法加徒手牵引法,而对照组则只采用推拿手法[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2]小儿肌性斜颈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儿头颈可自由向两侧旋转,运动幅度正常,并可长时间保持于中立位,畸形消失;好转:患儿头颈可自由向两侧旋转,运动幅度基本正常,能保持于中立位,但习惯处于轻度斜颈位(<10度),或斜颈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5度);无效:患儿头颈仍不能保持于中立位,或近期治疗效果尚可,但远期又恢复斜颈畸形。
3.2 临床疗效 观察组28例中治愈11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28例中治愈7例,好转1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7.86%,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目前,肌性斜颈的病因尚不明确。多数[3]认为是由于胎儿在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钳或产道挤压受伤而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或胎儿在分娩时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供应,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肌纤维水肿、坏死及继发性纤维增生,最后引起肌肉挛缩,造成肌性斜颈。也有人[3]认为,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时头向一侧偏斜所致,与生产过程无关。中医认为是离经之血瘀于脉道,气血运行不利,脉道不通瘀而为块。
推拿治疗主要是以推法、揉法、拿法等多种手法加上拔伸旋转等被动活动手法,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可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起到舒筋活血软坚消肿的作用[4];而徒手牵引是以操作者双手为牵引器借助患儿的自身重力所产生的一组牵引与被牵引的作用力[5],通过牵引使痉挛的颈部肌肉得到缓解,并且随着颈椎椎管纵径的拉长,脑脊液和脊髓的血液循环亦会变得通畅,气血得到运行,局部皮肤肌肉组织的营养得到供应,从而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肿块的消退与吸收,损伤的组织得以修复。推拿与徒手牵引结合,在挛缩的肌肉得到放松的基础上,使气血充分运行,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肿块吸收,也可改善肌肉萎缩,使颈部得以恢复正常,整个操作过程只要术者忌用暴力、操作得当一般无风险。
[1]严隽陶.推拿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67.
[2]刘国华,张明岛.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S].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442-443.
[3]陈志伟,孙武权,金义成,等.“四步法”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3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4):291-292.
[4]陈慧敏,张德清,刘经星.磁场加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31(5):359.
[5]燕铁斌.物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0-144.
修回日期:2014-05-19
201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