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
摘 要: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因此课堂上采用精心设置悬念、利用生活现象、注意讲课艺术、巧妙的布置作业等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活数学课堂。
关键词:兴趣;悬念;生活;艺术;巧妙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我们常常会见到许多学生看完电影、读完小说后便能口若悬河地把故事情节、人物事件叙述得栩栩如生,但对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却记不住,写不出。这主要是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讲,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育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激活数学课堂呢?
一、精心设置悬念,激发思维兴趣
悬念就是悬起疑惑,促使学生时时注意,處处留神,寻觅答案,以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如何精心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进入非知不可的境界,应是每个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认为设置悬念应贯穿于整个课堂。
新课的开头开得如何,对上好整节课关系重大,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力、状态等。为此,教师若能在每节课的开始精心设计一段导语,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就会向磁铁一样吸住学生,使之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拨动他们探求新知的心弦,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我对学生说:“学了这一节,不上树可以测出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简短几句话,激起学生强烈的愿望,急切地等待教师揭开“谜底”。同时还可以用数学史上的趣闻轶事设计导语。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先介绍阿基米德称王冠的故事,然后请同学们想一想,阿基米德运用浮力原理巧妙地称出王冠含金量的道理在哪呢?此时学生被这个新奇有趣的故事所吸引,急切地想知道方程组是如何列出的。由此可见,导语引起兴趣,集中注意力的强大力量。这种导语无疑起到了组织教学的良好作用。巧妙的导语、悬念在讲授新课中有精妙的多种功能,它设疑步障、画龙点睛、逢水架桥,真不失为教师开启新课、训练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把金钥匙。
二、利用生活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也会引起思索功效。比如,在教学八年级《四边形》课题学习重心一节时,我就以学生经常“转书”的动作切入,让动作熟练的一两个学生站起来当众表演,其他学生观察。学生顿时来了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观察过程中,我提出问题:“书本为什么会平衡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议论纷纷,兴趣盎然,争着说出自己的发现。有学生说:“书是矩形的。”有学生说:“手指支的位置是书本对角线的交点。”……我没有过早表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比较、评价、分析平衡旋转的原因。之后,对学生的发现给予肯定,引入平衡点——重心,又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类似的现象。依次转入线段、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任意多边形的重心探究活动。学生学习劲头十足,信心百倍,思维也活跃了,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再如,“点的轨迹”这一节,学生不易理解,往往学得模棱两可,对此内容不感兴趣。为此,我在讲这节课时这样引入:“每个晴天的晚上我们都可以看见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星星。它们看起来很小很小,犹如一个个小亮点。但真是那么小吗?”生答:“不小,因为太远了。”所以,我接着说:“对了,任何物体我们都可以看成一个点,不动的物体可以看作一个定点,运动的物体看作一个动点。”此时学生的大脑兴奋了起来,从而积极动脑,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得牢固扎实。
除了用日常生活的现象引入新课外,也可举些著名数学问题、名人佚事、具体的事例或学生感到惊奇的速算和判断,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还可以提出荒谬的结论,让学生思考,寻找错误的原因,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注意讲课艺术,激发听课兴趣
讲课是一门艺术,不是一般的讲话也不是朗读文章,更不是谈天说地,而是知识迁移、智能培养的过程,是逻辑表达和感染力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用创造性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讲课方式也要根据不同内容而随机应变,而不能一成不变,我们都知道干巴巴地重复记忆一个问题很困难,但是把它编成顺口溜或口诀就很容易记住。因此,在教学公式、定义时不妨把它变成有趣的知识,巧记忆,巧安排。在教学一次函数图象时,我和学生总结出“k在前,b在后,大大一二三,小小二三四,大小跟着一三四,小大连着四二一”。这样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讲课时不妨溶幽默于其中。在教学“三角函数正切”时,不少学生对90°的值记不准。于是我就这样讲:随着角度逐渐趋于90°,正切值逐渐增大,角度无限趋近于90°,函数正切值无限增大,它成了一个百万富翁。但当陶醉的富翁在前方一晃悠,函数值即刻跃进万丈深渊,它从百万债权者沦为百万债务的穷光蛋。在这既幽默又富有哲理的讲解中,学生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了正切值的变化规律及角的正切值。事实上,学生通过联系自然规律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数学的学习则由被动变为了主动。
总之,教无定法,一定的教学方法,总是从属于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把教学看成一种无休止的劳动,那么我们就要想法把它变成一种积极的创造性劳动,激活数学课堂、创造数学奇迹。
(作者单位 河南省延津县马庄乡原屯初级中学)
?誗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