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为”中寻找教育的大智慧

2014-05-10 13:37蒋留宾
新课程·中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无为天性校园

蒋留宾

都说现在的孩子幸福,是真正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但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物质丰盈极盛的时代,有了更多的“宅男”“宅女”,有了贴在“90后”“00后”身上的诸多令人扼腕的标签。我们在叹息和谴责的同时,却忘了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层面去探询缘由。

拨开当下教育虚荣繁华的表象迷雾,我们不难发现:家长的包办、过度保护,抑制了孩子丰富的天性,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校园安全更像高悬于孩子头顶的“紧箍咒”,成了桎梏其发展的枷锁;学校有时候更是以善意的姿态,扮演着保护人、引路者的角色,无形中干预了孩子成长的速度。孩子在家庭和学校齐力构建的“温房”中安然无忧,社会隔离于家庭、学校之外,孩子自然体察不到“冷暖”,毫无逆境的生活造成了成长的真空和断裂。这样的幸福其实虚幻而危险。

回想我们小时候,怎一个“野”字了得?夏日的傍晚,学校早早地散了学,太阳还高挂在天空,我们打赤脚踩在晒得滚烫的泥土路上,路过一片桑树林子,脚便被拴住了:满树琳琳琅琅的桑葚儿,直吃得肚圆齿酸,一张嘴,牙口上沾着黑红的汁液。抑或爬上覆盖着高大灌木丛的土窑,从东钻到西,只听到小伙伴你呼我唤,却看不到一个人影。那时的天格外蓝,那时的日子格外有滋味。

我毕业后分到一所农村小学,学校西边不远处的高地种着大片的油菜,暮春时节,满眼的金黄,置身其中,恍若摇晃着无数的小太阳。我带着孩子们步行一段路,来到菜田里,自由地呼吸、自由地畅谈,一节习作课上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調到大学校后,居于市镇之中,少了和孩子们这样野性天然的交流,也被越来越多的规范拘囿着,校园安全、学校规章、社会期待诸多因素,让自己也开始随波逐流,渐渐磨灭了个性,努力做一个更正规、更专业的教师。曾几何时,开展一项活动,自己集编剧、导演、策划、美工于一身,忙前忙后,学生成了棋盘上的没有自主权的棋子;连出一期黑板报,也要亲力亲为,不敢怠慢,看到本班拿到了第一,欣慰一笑,仿佛比的不是学生而是自己;出去游玩,也是千叮万嘱、寸步不离,生怕稍有疏漏、差池,便酿成惨剧……殊不知,这样的教育严重制约了孩子的天性生长,阻碍了孩子的心智发展,素质教育只是一句花哨的口号,孩子没“全面”,教师倒是发展成通才、全才了。

现在想来,做一个“懒惰”的教师,做一个“无为”的教师,不失为教育的大智慧、大境界。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兴市滨江实验学校)

?誗编辑 蔚建超

猜你喜欢
无为天性校园
尊重天性 顺势而为——读《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有感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老子“无为”思想的价值研究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鼓励孩子爱玩天性的家具设计
开心校园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