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式课堂中教材内容选择与呈现的优化

2014-05-10 13:37:41王学慧
新课程·中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主题教材内容

王学慧

摘 要:针对《政治生活》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教师们日趋认同主题式课堂,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以适当的情境来体现主题,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主题设计赋予政治教学鲜活的特点,注重着眼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结合时事热点、关注学生情感,通过“全面研读,深化教材”“合理重组,优化教材”“适当加工,活化教材”等环节和步骤最终达到教材内容选择与呈现的优化,将高中政治课堂变成生动有趣、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关键词:主题;教材内容;呈现路径

一、主题式课堂与教材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政治生活》模块主要阐述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等内容。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政治教育,培养其形成科学政治素养的重要内容。但对于政治教师来说,如何引导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学生利用教材知识来正确全面地看待一些政治现象,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确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主题式课堂往往要求确定一个主题,教师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针对性、完整性和实效性,使三维目标能够落到实处。而主题的确定需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参照时事热点,顾及学生实际等,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努力寻找独特的视角。巧合的是,《政治生活》每一课时安排都有三目:第一目是情境导入,设置相关背景,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第二目是情境分析,对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第三目是情境回归,除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知识外,还有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意图。基于教材内容本身的特点,教师们愈加认同与教材设计思路相吻合的主题式课堂,以问题和探究为主线,以适当的情境来体现主题,组织教学。这类课堂更加强调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收获知识与提升能力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无论如何,主题式课堂中政治教学依然应该以教材为重要工具,教师必须重视对教材内容选择与呈现的优化。

二、主题式课堂中教材内容选择与呈现的原则

1.着眼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理、概念和知识等,是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就教材而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就学生而言,抓住这个关键点,就能把相对分散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而教学难点,就是学生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阻力较大、难度较高的地方。出现教学难点,可能有几种原因:有的是理论本身比较抽象难懂,有的是学生缺乏有关知识铺垫,有的是教师欠缺教学艺术和方法,等等。所以,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想实际,当然也要联系实际和关注社会。例如“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一框中,学生对“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会简单理解为“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而事实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应该是表明“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使用法律”。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破。

2.把握教学三维目标

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其中的,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教学必须要注意和重视的。如果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样的情况是在主题式课堂中必须要避免的。在《政治生活》模块中,围绕着“公民的政治参与”主题,教材多处都有明确提到“公民应该怎么做”的提升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例如,教师在“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框中,往往重视对处理民族关系三大原则的解释,但容易忽略“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这一目。作为每个中国公民,都應该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但具体能做些什么,这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以及落到实处的问题。

3.契合时事热点

依托一定的社会热点来印证教材内容,可以更好地使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阐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例如教材在情境导入中提到的2008年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中各级政府部门所做的工作,以此来印证政府所担负的“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教材本身的出发点就是结合时事热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思考,从而达到构建知识的目的。但此类时事热点时效性非常强,教师必须及时更新相关素材作为情境导入,否则会使学生缺乏新鲜感和认同感,从而削弱教学的实效性。

4.挖掘学生兴趣点

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首先要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相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教材内容如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关甚至相似背景,那就会成为学生理解和接纳知识的宝贵资源。所以,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针对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社会实际,以感受生活、理解生活、适应生活、反思生活为逻辑顺序来重组教材内容。例如,“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中,教材最后设置了一个关于学校收费问题的“模拟听证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改造利用,使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社会听政制度,从而深刻全面地领会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三、主题式课堂中教材内容选择与呈现的路径

1.全面研读,深化教材

要构建主题式课堂,必须深度研读教材,理解、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在主题式课堂中无论如何重组教材内容都必须以研读教材内容为前提。从宏观上来看,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同时也对课程标准的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教师既可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结构进行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师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重新编排教材内容。比如关于国体和政体的内容,教师就可以将其结合起来,而不必按照教材编排分散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学生也能从《政治生活》的学习之初就领会整个教材的主题就是“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

2.合理重组,优化教材

从《政治生活》教材本身来看,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素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正如同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材的情境导入,体现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和“基于案例、基于情境、基于問题”开展教学的理念,列举了不少具体的案例、情境、材料等。但由于政治教学本身带有时效性,教材所提供的材料难免会有滞后,因此,在主题式课堂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其中的内容,力求使用最新的素材,以增强政治教学的时代感。教师甚至可以大胆调整教学顺序,利用最新的“两会”材料来整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3.适当加工,活化教材

教材中没有及时更新的内容,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科前沿的最新动向,收集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将这些作为教学资源及时整理并融入到教材建设中。教材设计了许多教学的活动环节,意图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主动构建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教材设计的教学活动,在主题式课堂中,教师既可以完全根据教材的设计进行教学,也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补充另外的活动或采取其他的方式。比如,“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中,教材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一个城管执法人员,发现几名小摊贩占道贩卖日用品,不仅影响附近商店的正常营业,还造成交通阻塞。城管执法人员该怎么办?”教师就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请若干学生分别扮演城管、无证摊贩、正规经营户和附近群众,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更直观了解政府合理、合法行政的重要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丛海啸.谈高中政治教材的“二次开发”:以政治生活事例素材处理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

[2]董旺森.从教材框目谈“主题教学”的创新[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04).

(作者单位 浙师大教育硕士 浙江省嘉兴市第三中学)

?誗编辑 刘瑞琴

猜你喜欢
主题教材内容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地理教育(2022年13期)2022-04-08 21:25:40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浅谈中国侠文化背景下的武侠电影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48:30
《风雨哈佛路》的主题评析与文化解读
电影文学(2016年16期)2016-10-22 10:52:52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56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31:31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电影文学(2016年9期)2016-05-17 12: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