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设计

2014-05-10 10:53黄志兵
新课程·中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法数学

黄志兵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主要模式,通过“问题解决”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的兴趣,并做到两个根本性的大转变:由老师提问题转化为学生大胆质疑并创造问题;由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提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法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注重对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再者现在的考试评价强调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强调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并学以致用,而且数学是一种深刻而有力的文化素养,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认为“优化课堂设计”是大势所趋,是素质教育之根本。那么如何优化课堂设计?下面阐述一种教学模式——“问题导引教学法”。

一、基本含义

所谓“问题导引教学法”,是将课堂分为五个环节的教学方法:设问导疑、点拨导思、发散导创、巩固训练、学后反思。是以“问题为中心,自主探索,勇于发现”为线索的一种探索性和研究性的课题类型,并能做到两个根本性的大转变:由老师提问题转化为学生大胆质疑并创造问题;由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提问题)。

二、理论依据

1.“问题解决”理论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的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主要模式,通过“问题解决”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的兴趣。

2.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

陶行知认为:实施创造教育必须实行六大解放:(1)解放学生的头脑,使学生能想;(2)解放学生的眼睛,使学生能看;(3)解放学生的双手,使学生能干;(4)解放学生的嘴,使学生能说;(5)解放学生的空间,使学生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丰富的学问;(6)解放学生的时间,给学生一些自由的时空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

3.布纳“引导发现”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纳提出在老师精心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去探索知识,从而发现新知识的奥秘,强调学习的主动探索,认为在事物变化中发现其原理原则,才是构成学习的主要条件。

三、教学程序

1.操作环节和目标及培养思维方式

2.实施过程

(1)设问导疑,让学生参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性,并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自己提出问题,积极完成活动,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例1:如何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公路上的里程碑只用一个数字,而电影院的座号为什么要用两个数字?由此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节的教學。

(2)点拨导思,探究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思”是培养思维能力最中心的环节,教师思考题目力求做到深谋远虑,心中有数,要充分估计学生可能在哪些问题摔倒,特别容易使学生产生负迁移的知识问题更不能忽视,只有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大胆地碰,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例2:在“三角形中位线”的教学时,笔者设置这样的思考题:

点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四条边的中点,则顺次连结E、F、G、H四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图形?

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于较复杂的图形观察不出,这时教师可点拨让学生思考:四边形能否转化为三角形?这时学生想到作辅助线来解决即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通过引导请学生自己改变四边形ABCD的形状,有很多学生会产生质疑,并创造问题:四边形ABCD在改变形状时,四边形EFGH图形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通过点拨导思,探究质疑,更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同时在解决问题中又自然渗透了类比、联想、猜想等创造性思维方式。

(3)发散导创,合作释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寻求多样性解答的思维方式,并能引导学生对命题进行变式,引申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中心环节。

例3:已知函数y=4-2x,当0≤x≤3时,求y的最小值。

(让学生讨论,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解一:利用函数的增减性。

解二:利用函数图像(作图)取最低点的纵坐标。

解三:利用不等式组,解y的范围,从而得到y的最小值。

三种方法,殊途同归,加深学生对函数、函数图像、不等式(组)之间关系的理解。

(4)巩固训练,反馈深化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再创性

巩固训练的突出特点是加强反馈和矫正,通过观察学生表情,通过学生的回答、练习议论等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重点讲解。在设计题目时应注意设计有层次的体现变式的练习题,让不同等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过渡到创造性编题目。

例4:在初二“待定系数法”教学完后,设计一道题“已知:y与x是一次函数关系,当x=1时,y=3;当x=-1时,y=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让学生求解后,要求改变题目的已知条件(但结论不变)编一道题。学生通过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改变为直线过已知点(1,3)和(-1,1)或给出图像,求y与x的函数关系,使学生加深对待定系数法的理解与掌握。

(5)学后反思,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集中性

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思解题结构特征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反思解题思路可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反思解题途径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反思解题结论可培养思维的创造性。运用反思可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反思还可提高学生自我评价水平。所以说反思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问题导引教学法”,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重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强化思维训练,突出能力的培养,有利于适应能力型问题的解决,从而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龚春燕.21世纪学习观.大众文艺出版社,2011.

[2]金林祥,李庚靖.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01).

[3]田纪英.教学中的一个引导、两个转变.河南教育,2000(01).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安市诗山中学)

?誗编辑 刘瑞琴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法数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