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
摘 要: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信息时代的进入要求我们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物理教学中。现从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必然性出发,阐明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优势,并从四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物理教学;应用
一、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必然性
人类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发展和更新的速度前所未有。面对知识无限增长和随时更新的信息,“会学”要比“学会”更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要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使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两者相辅相成,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表征,它集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于一身,具有信息高密度、传递高速度、交互高强度、反馈高效率的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就是要营造一种新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三、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画面引入新课,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技术集于一体,展现出来,比单纯地用语言讲解更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触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在讲“宇宙速度”一节,若按本宣科,学生可能提不起多大精神,但若先播放神七发射模拟视频,便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那宏伟的气势,动人的画面,就容易带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模拟实验,能提高学生观察和理解能力
有些物理现象很难观察,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实验现象,方便学生观察实验的变化过程,弄清实验现象产生和变化的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力。如在进行“机械波”的教学时,学生凭借经验,总感觉质点是随波移动的。教师单靠语言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质点不随波逐流”这一特点。若用多媒体演示横波、纵波的产生和传播,则物理图景清晰明了,并能由教師控制波动过程的展示节奏,学生通过观察,也就了解了机械波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3.利用多媒体插入相关的视频影片,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可将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影片进行编辑,并配合文字、声音等加以应用。这种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信息传送方式,能刺激人的多种感官,既强化了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巩固,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密度和容量,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摄取知识,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如在讲“力的分解”时,我站在讲台上逐渐岔开双腿,叫学生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我的重力,发现规律。学生茫然,我就给他们播放了一个“人拉杠杆”的视频,人双手的拉力随着双臂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学生看了视频后,恍然大悟,知道将人的重力按两条腿的方向分解了,并发现合力一定,两分力夹角越大,分力越大。
4.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多种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能够敏感地捕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判断、整理、归纳、评估、加工和创新的能力,它是信息时代的社会成员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必备基础。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教学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这一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在多媒体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处理、应用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通过这样的过程无形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深化了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物理教学,能完善物理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物理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为信息时代中学生的“会学”能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学:走向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李冰,谢百治.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J].电化教育研究,2000(07).
(作者单位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
?誗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