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权
摘 要:如何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以创设情境为支撑点,提高课堂活力;以“读、讲、练、评”为导线,有序引领物理课堂;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效课堂;情境;读讲练评;教学质量
以往的教学往往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大量的习题,但是取得的效果微弱,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这就是高效课堂。下面我就如何构建物理高效课堂,谈谈以下做法,与同仁共勉。
一、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活力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求知源于问题,而问题又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因此,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时,叫两个学生到讲台做演示实验。在地上放有两个纸杯,让其中一个比较瘦小的同学站上去,会发现纸杯被压扁了;同时在地上放有4个纸杯,再在纸杯上面加一块木板,让另一个全班最胖的同学站在木板上,会发现纸杯完好无损。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迅速地活跃起来,不断地去思索其中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设计展示环节,拓展理解知识
在物理课堂中,多让学生展示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测量物质密度”后,要求学生测出金属块的密度。给出实验器材:一个圆柱体金属块,弹簧测力计、天平、细线、量筒、刻度尺、水。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看看哪个小组想到的测量方法最多。采用了小组竞赛的形式,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小组成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各种测量方法就会出来。最后选派其中测量最快的两个小组到讲台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观察倾听,分析是否和自己小组的方法一样,同时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而能够被选为代表的小组组员非常兴奋,在台下不断地进行答疑和补充,教师则在一旁给予引导和解释,针对一些较多同学提出来的疑惑,可以进一步进行实验探究,以达到拓展理解知识的目的。设计小组竞赛或游戏情境,学生既觉得有趣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安排讨论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讨论,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围绕着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思维的活动过程。学生在教师启发下进行阅读,对课本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但要真正理解知识、掌握要点,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明辨是非,以求得正确的结论。讨论同时也改变了过去课堂上那种严肃死板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例如:在学习“惯性”知识时,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坐在匀速行驶的校车上,你将手上的钥匙往空中抛起,它将会落在何处?同学们各抒己见,有人认为落在后方;有人认为落在原处;有人认为落在前方。谁对谁错?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让同学们到运动场上骑着自行车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从而得到结论。如此的学习体验过程,学生对“惯性”这一概念有了较深的理解,教学效果较好。
二、以“读讲练评”的模式引领高效课堂
“读”,即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根据所要掌握的知识,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效的阅读。阅读使学生准确有效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也为后面的讲打下基础。
“讲”,即讲授、讲解、讲析。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讲解,在讲解中,教师要力求做到精讲,对重点和难点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的基本不再讲解)。要进行全面的剖析和说明,对一些重点词句、典章要释出处、明义理,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对教材充分理解,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高度认知和理解。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师讲授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表达要规范,语言要精练、抑扬顿挫,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要给学生指明重点与难点,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把握,提高课堂效率。
“练”,即学生当堂练习。这样练习反馈及时,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查缺补漏,检查教学效果,准确地掌握学生做题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练”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深化,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在课内练重点教材,练系统知识,练易错、易忘、易混淆的东西。设计练习要注意纵横联系,前后贯通,多方考虑,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又要根据学生实际,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题,每一道习题要能承担一定的训练任务,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应注意习题设计的新颖和形式的多样,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巩固知识、发展智能。
“评”,即点评。这是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物理课堂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发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和参与的程度,教师要作出积极评价,多元激励的或是褒奖的;对学生出现的知识性或技巧性的问题重新梳理,适时点拨,进行指导和小结。在这个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尊重个性;赏识学生,鼓励为主。
三、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次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面向多数前提下照顾少数,对学生的差异赋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
1.尊重个性,分类建组
分类建组实验前,通过平时的课堂提问和单元测试的分析以及月考的信息反馈,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A组为优秀成绩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基础成绩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別差异,不能让学生的自尊心受损,要让学生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实验分组,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针对实际,分别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中下层采用低起点、密台阶、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考纲的要求;对优秀及中上学生则要提出更高要求的目标。拟订各层次教學目标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考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
分层教学中应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每个层次的同学都努力达标。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的时候,教师应明确告诉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灵活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运用浮力公式,解决一些稍有变化的问题;C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能理解浮力的概念,会运用浮力公式,做一些较为简单的习题。这样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优生“吃不饱”和学困生“吃不消”的问题。
3.分层训练,满足所需
分层练习和作业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作业和练习的设计是关键,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个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关于“探究欧姆定律”的一道练习题: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欧姆定律时,采用了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分别是5Ω、8Ω、10Ω,电源电压是3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O~15Ω。
(1)他们在探究某一因素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分两步进行:
①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 的关系;
②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 的关系。
(2)实验中,电流表的量程应选 A,电压表的量程应选 V。
(3)在研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时,把定值电阻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后,下一步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 不变。
(4)该同学把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后,闭合开关S,若发现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
(5)某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的时候,电压表示数反而变小,其原因是 。
■
在这道练习题中,对于初学者来说第1~3小题是基础题,全班同学过关,而第4、5小题属于提高题,为选做题。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很好地巩固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又给优生补充了足够的“营养”。
总之,如何去构建物理高效课堂,值得每一个物理老师去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全木.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2]刘炳升,仲扣庄.中学物理教师专业技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4.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初级中学)
?誗编辑 王旭平